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歌声飞过南川去——南川老街题材原创歌曲迭出的背后

2024-02-23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南川老街开街,《南川老街》《又见南川》《寻梦到南川》等一批以南川老街为背景题材的原创歌曲接续发布。歌曲作者用饱蘸深情的歌词和旋律,讴歌南川老街的古今之变,咏叹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给沧州带来的崭新气象,在沧州市民中引发强烈共鸣。一些市民学习传唱,借助音乐力量,抒发对沧州这片热土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这些歌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寄寓着创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南川组歌”的集中出品能给我们怎样的启迪?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词曲作者,请他们讲讲音乐世界里的新南川。

雪落南川 孙希旺 摄

“组歌”唱火南川老街

“我问南湖柳,你在哪?柳儿为你火树银花。我问南川楼,你在哪?楼儿为你翘首挺拔……”

这首歌你是不是也会哼唱几句,或者在网络上听过呢?歌曲《南川老街》在网络上爆火,还登上了沧州龙年春晚的舞台,歌曲描写讴歌的,正是沧州市民的“新宠”南川老街。这首歌大火之后,《又见南川》《寻梦到南川》两首歌曲也紧随其后上线发布,狠狠赚了一把人气和流量,构成了引人瞩目的“南川组歌”现象。

尽管创作风格、音乐旋律、立意构思各有侧重,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歌曲的创作者凭借其艺术才华,用旋律曲线将大运河文旅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用创作者的话来说,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说情理之中,是因为他们都形成了高度的共识,文艺要为时代、为人民而歌才有生命力,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本土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写出沧州自己的歌。

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崔增录,是《南川老街》的词作者,他家就在百狮园附近。南川老街开街后,他去那儿玩了一圈,新奇的景象和复古风韵,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一路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和南川有关的意象,回家后歌词很自然地就从笔下流了出来。

他说,南川老街承载着沧州人的乡愁。放眼全国,每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都有一条老街来承载,就像苏州有一条山塘街、福州有三坊七巷、成都有宽窄巷子一样,南川老街正是承载我们乡愁的地方。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南川老街作为运河沿岸的一处人文景观,它的意义不止于再造景观,而是再造了历史;不只成功吸引着沧州人的目光,而且声名覃及京津,更是沧州文旅画卷的成功之笔。

《寻梦到南川》的词作者、青县文联原主席韩雪,和崔增录有着相同的情愫和心路。他说,南川老街去年“十一”正式开街后,身在青县的他通过网络看到了当时的盛况,随即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

起初,他的创作思路并不顺畅,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角度。一天,他突发灵感,与细数某地景点的歌词不同,一篇更加侧重情绪渲染的歌词一挥而就。“好一条风情街,好一版运河桃花源。此地有南川,寻梦何须远?”古典韵味十足的歌词,隐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入耳即生味,能钻入人灵魂深处,让每个听过的人都会陷入深思,憧憬属于自己的梦里南川,审视现代文明与生命价值的关系。

说意料之外,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歌曲能够如此被家乡人推崇和喜爱。

《南川老街》不仅在沧州公交车上循环播放,还登上了“民歌中国”等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并获评2023“美丽河北”主题优秀歌曲作品,歌声飞过南川,乘着运河水传遍燕赵大地;《又见南川》则登上了网易、搜狐等网络平台;《寻梦到南川》登上学习强国、中华英才网、冀云等媒体平台,很多人通过这些歌曲进一步了解了沧州以及肇始于明代的南川楼、深藏不售的沧酒、白花花亮闪闪的长芦盐……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南川组歌”创作热潮的兴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示区——南川老街,必将日益蜚声沧州域内外。一批又一批前来观光打卡的游客,便是最好的说明。南川老街也从一个单纯的地理空间,演变汇聚成了一个集“六大文脉”于一身的文化空间。在这里,沧州盐业史、运河漕运史、明清道教史高度复现,历史的浮光借助仿古的庭院、苍劲的古槐、清脆的楼身铃铎,变得耀眼夺目。

青年歌手袁冰在南川老街演唱

“民族+潮流”更易流行

文艺作品是城市最吸引人的推介词。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这首让歌手赵雷与成都玉林路小酒馆一夜成名的《成都》,唱的是歌手漂泊于城市的故事,拨动的却是听众的心弦,所以才会一直被广为传唱。

“南川组歌”的“破圈”,自然首先需要艺术的冲击力、一种“出圈”又“不出格”的艺术冲击力。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展现出高超的社会价值。

《南川老街》曲作者、青县文化馆馆长刘伟说,为了易于传唱,这首歌从作曲的角度来说,音域没做太大的跨度,而是选用了一个小调的调式,让人产生了亲近感;在速度上,则采用了较为欢快的旋律和速度,让人听后心情舒爽;从结构上说,这首歌是一个两段体,前面有一段娓娓道来的叙述,朗朗上口,适合节奏型旋律;后边的副歌也不是很复杂的一个节奏,音域虽升高了一些,但仍旧上口并保持了明快的节奏。刘伟说,很多此类歌曲往往写得过于民族风,他却于民族风中有意识地加入了潮流元素,这样才能更贴近年轻听众、易于流行和传唱。

市十四中音乐教师袁冰是我市著名歌手,同时也是央视签约歌手。作为《南川老街》和《寻梦到南川》两首歌的演唱者,他对歌词和唱法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说,《南川老街》有点儿民谣色彩,偏于流行,既要把持住歌曲的风格味道,还要有歌唱者的音色特点,一首歌写出来之后只有词和谱曲,二度创作却可以让这首歌“飞”起来。他唱的是男高音,如何把男高音的音色融入到民谣的旋律味道中,是二度创作过程中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袁冰一边对记者说,一边不自觉哼唱示范起来。他说,比如“南川老街,你领我梦回老家”这一句,这个地方他认为应该唱得很舒缓,不应激昂炽烈,以体现出寻梦之旅的慢慢升华;而后面的“顺着运河沿,捧出网红天下”一句,线条感特别强,应该唱出传统和时代的节奏。

近年来,袁冰演唱了《沧州运河号子》《沧州武林风》《喊一声渤海湾》等很多有关沧州本土元素的歌曲。说起热衷演唱沧州歌曲,袁冰说,他的家乡是南皮县大浪淀乡,他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沧州落户工作至今,目睹了沧州城市化进程和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他说:“多唱沧州的歌,是我热爱家乡的方式,是对沧州的一种爱和眷恋。”

做好“文艺+运河”文章

“我站在南川楼上,眺望那沧海微茫。捧出一粒长芦盐的晶莹,读你半部沧州史的激荡。”这是由我市刘国江作词、张志杰作曲并演唱的《又见南川》里的歌词,词意高雅,底蕴深厚,整首歌风格豪迈,独树一帜,与《南川老街》《寻梦到南川》一起为南川而歌。

当然,让大运河文旅出圈有时候未必是一首歌,还可以是其他文艺形式。

去年,沧州大运河文艺就不乏高光时刻。

由中央歌剧院带来的“运河情”专场音乐会在市工人文化宫成功上演,音乐会将家国情怀、沧州底蕴、运河风情有机融合,歌颂了大运河人文历史和时代新貌;

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精品杂技剧目《运河画卷》在吴桥首演。节目融合杂技、武术等多种元素,精选《中幡》《蹬鼓》《大飞人》等杂技节目,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观赏体验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运河文明的赓续传承;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谋划和创作,《大运·长歌》巨幅画卷圆满收官,作为永久性展品陈列于大运河非遗展示馆,作品长31米、宽1.55米,画卷以京杭大运河主河段为表现对象,对沿线的多个古今地标以及水利枢纽工程做了精彩的描绘;

……

韩雪认为,推动运河文旅融合跨越式发展、做好“文艺+运河”这篇文章,显然,我们还大有可为。只有涌现出更多像“南川组歌”一类的原创文艺作品,运河文旅才能聚更多人气、扩大美誉度,才能让沧州最新的文旅建设成为网红、保持热度,成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优选地。

要繁荣大运河文艺创作,不仅要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传播渠道建设、精品建设、营销建设,更应把原创歌曲与文化惠民相融合、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让文艺为大运河文旅摇旗呐喊,用艺术为运河文旅宏大叙事渲染色彩,铺陈出极为抒情、极具浪漫、极富诗意的河海共生的发展底色。

能让一座城市“出圈”的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部杂技剧,可以是一段舞蹈,甚至可以是一张照片……但无论运用哪种艺术形式,关键是要在全媒体浪潮之下,挖掘出能够讲好城市故事的文旅因子,让优秀的创作者与优秀传播平台碰撞裂变,对文旅融合发展产生长期、持续的效应。

原标题:《歌声飞过南川去——南川老街题材原创歌曲迭出的背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