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名小孩被骗!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

2024-02-27 1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4年2月15日, 小聂在小红书APP上浏览时,添加明星 “赵露思”微信,后对方以其泄露个人信息为由,要求小聂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其母亲的手机微信及银行账户进行转账,后小聂母亲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被转出14笔共计19798元、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卡被转出3笔共49851元,微信转出1笔1846元。累计被骗71495元。

(网络图)

2024年2月22日,14岁的小左在家中用手机刷小红书APP时,看到一个“赵露思”的明星广告,因其有追星的爱好,遂添加了上面的QQ号为好友。对方在聊天中谎称系律师,正在调查“赵露思”个人信息泄露的案子,并向小左发送律师执业资格证、报警回执等PS后的图片博取小左的信任。随后,对方与小左进行了QQ语音通话,诱骗其使用母亲的农业、平安银行账户执行修改密码等操作,小左在将验证码告知了对方后,银行账户有多笔扣款记录,共计11167元。

2024年2月22日17时许,10岁的小符在家中用手机刷快手短视频时,看到一则可以领红包的广告,随后有人添加其QQ好友告知其可以领红包。对方与小符语音通话,诱骗其使用母亲的工商银行账户执行修改密码等操作,在小符将验证码告知对方后,该银行账户为他人缴中国移动话费17笔、每笔500元共计8500元。在因账户余额不足无法继续缴费后,对方要求小符删除验证码短信及扣款记录等信息。

(网络图)

针对未成年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

形式多样,手段隐蔽

不少家长认为我自孩子只是上上网

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

殊不知网络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

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

未成年人易被骗的诈骗手段有哪些?

父母应该怎样做

我们一起来了解

针对未成年电信网络的诈骗类型

针对未成年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四种:

免费皮肤“大陷阱”

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防沉迷”骗钱财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假明星发“假福利”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反诈小贴士

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互联网络套路深。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应被诈骗分子伤害利用,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中。

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需要做到“四不轻信”和“二保护”: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5、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6、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原标题:《多名小孩被骗!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