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围绕这十个字,今年漯河这样“拼”!

2024-02-28 09: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

刚刚闭幕的全市两会,为漯河新的一年高质量发展勾勒了新路径,绘就了新蓝图。特别是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市委书记秦保强的一番讲话鼓舞人心、提足信心、催人奋进,既回顾过去一年书写的今朝漯河亮丽答卷,又分析漯河形势,点明发力重点,为今年的工作定方向、明任务、谋举措。

讲话重点,一起来看。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从伟大思想中明确前进方向、汲取磅礴力量,召开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绘制现代化漯河蓝图,召开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完善提升周交办月讲评机制推动高效落实,各县区(功能区)各部门围绕发展定位和重点工作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沙澧大地呈现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生动场景,今朝漯河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01

2023年,今朝漯河气象新

今朝漯河是拼搏创造业绩的漯河。这一年,我们纲举目张统全局、全力以赴拼经济、项目为王抓投资,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作出了“漯河贡献”。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不断夯实产业、创新、文化三大“基座”,明确“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龙头带动、人才汇聚的现代化创新之城,文明引领、温暖可及的现代化幸福之城”的发展定位。聚精会神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投资超百亿元的双汇第三工业园、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等109个“三个五百亿”创新引领型重大项目投产见效,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前两位,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朝漯河是创新激荡活力的漯河。这一年,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度多维度拓展食品产业发展空间、超常规敢领先推进科技创新,在践行“大食物观”中释放了“漯河动力”。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建设“四篇文章”一起做,完善食品产业生态,努力占领食品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构建中原食品实验室、金大地氟硅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贾湖文化研究院、双汇肉制品技术创新中心、际华皮革皮鞋研究院和一批重点企业研发中心为骨架的“5+N”创新平台体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漯河)合作实验室挂牌,“顶天立地”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运营成效受到省委主要领导多次表扬。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是2022年3.7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居全省第1位,研发投入强度预计突破2%,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今朝漯河是文旅精彩出圈的漯河。这一年,我们激活文化基因、着力创意转化、讲好漯河故事,在以文彰旅、以旅塑文中展现了“漯河气质”。坚持食品文化浸润食品产业,推出美食嘉年华、首届食品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文创活动,第20届食博会吸引26个省市和10多个国家的1100余家企业参展,展现了中国食品名城的风采实力和开放胸怀。汇聚资源、集成优势,沙澧河“万灯迎宾”、千机飞“只有漯河”文旅名片刻进城市印记,带旺了人气、提振了商气,增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今朝漯河是群众满意点赞的漯河。这一年,我们精心谋划、塑势聚力、务实推进,在惠民利民、解民忧纾民困中传递了“漯河温度”。七大民生项目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供给持续扩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居全省第3位,居民获得感指数和生活舒适指数全省最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5位、改善率居全省第1位,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四个专项行动扎实见效,水韵沙澧正在让“水”“绿”生态底色更加美丽,沙澧河(城区段)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这几天,面对罕见暴雪冰冻天气,全市党员群众齐上阵、清雪除冰保畅通,一起用行动守护一座城的温暖,近期连续两次被央视报道。大家对漯河这座城市的无限热爱和真情融入,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02

2024年,十个字

“聚焦高质量 奋勇争第一”

今天的漯河,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产业特色更加鲜明,集成优势更加凸显,实体工作更加扎实,全面领先、持续领先的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拓展,全市上下争第一、创先进的精气神更加饱满昂扬,我们正迎来跨越发展、大有可为的最好时期。

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坚持凡事讲政治、工作必对标,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漯河落实落地,以不折不扣地落实检验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和坚定。要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作风转变、能力提升,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引领漯河发展的鲜明特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科学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以实干立身,用实绩检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没有高质量发展,一切道理都是空谈。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标准引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深化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跑出漯河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滩布局未来产业,以食品产业为主导,以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为主攻方向,以“3+11”重点产业链群为项目载体,在激烈竞争中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优势真优、优势更优、优势长优。要稳住基本盘、创造增长点,做优存量、做新增量,支持更多企业“老树发新芽”“新树扎深根”,壮大“六个增长点”,拓展“十大增长领域”,不断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让创新为现代化漯河插上腾飞的翅膀。要坚定不移做强中原食品实验室这个创新的龙头,把“攀科技高峰”和“促转化落地”结合起来,实施专题科研攻关,打通实验室与企业、市场的合作渠道,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加速成果“从1到100”的转化应用。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创新型园区,开展创新生态评价,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营造尊崇鼓励支持包容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全国食品创新高地,使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必须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聚各路英才而用之。发展之道,唯在得人。要求贤若渴、不拘一格,英雄不问出处,完善“六可选”“百千万人才”等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以优厚政策引才、倾心用情育才、量身打造用才、干事创业留才,激励甘为人梯的“好伯乐”,筑好优秀人才的“蓄水池”,提供锻炼人才的“磨刀石”,搭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让更多“千里马”在沙澧大地竞相驰骋,让漯河成为全国食品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向往之地,实现人才工作新的更大的实质性突破。

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让幸福温暖可及。要强化文明引领,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注重素质养成,做实“硬基础”,增强“软实力”,提高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要以七大民生项目提升城市高度和公共服务层次,以“小而美”项目彰显城市特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办好省定市定民生实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持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锐敏感,以工作的确定性和作风的果断果敢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要增强危机意识、树立极限思维、强化系统观念,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力求最圆满结果。要立足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控新治旧防变,抓早抓小、精准拆弹,争取“事不过夜”、确保问题动态清零见底,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本质安全。

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要坚定不移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能打硬仗的干部挑选出来、重用起来,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务实创新,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带动形成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社会风尚,切实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文字整理丨李    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