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派提案丨致公党中央:建议提高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2024-03-03 14:0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全国两会将近,澎湃新闻从致公党中央了解到,致公党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农村中小银行风险化解的提案》。

致公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农村中小银行是活跃农村经济、服务县域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2023年,我国农村中小银行3862家,总资产55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14%;超过70%的法人机构和网点在县域,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县乡居民。受农村金融市场分散、系统化监管难度大、经营管理不善、风控合规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小银行存在一定风险。根据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披露,以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1%估算,我国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超8000亿元。

基于此,致公党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议:

一、进一步对农村中小银行开展资产摸排和风险隐患排查,分类推进风险化解工作

一是进一步全面掌握资产和风险情况。由金融监管部门牵头、地方政府部门配合,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地农村中小银行开展“穿透式”调研,进一步摸清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分布和资产质量,对各地农村金融机构划定风险等级,进一步掌握风险底数。

二是因地制宜做好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问题和风险的轻重缓急,分区域、阶段和类别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扶持一批、救助一批,关停一批。针对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风控要求不达标的,由监管部门督促尽快建立、完善和优化制度建设,加快问题整改;针对风险资产较多,但尚未列入高风险金融机构名单的,采取自行处置、委托处置、市场化打折转让等方式,加快不良资产出清,降低不良率;针对已被列入高风险金融机构名单的,由地方政府会同监管部门尽快制定化险方案,帮助其及时出列;针对已无救助可能的,及时暂停各类业务,启动止损措施。

三是强化业务监管。严格限制异地贷款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不断提高涉农贷款占比,压降非涉农贷款余额,对涉及腐败问题严厉查处,促进农村金融机构聚焦主业、立足地方,服务区域三农发展。

二、加强农村中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加快地方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在客户画像、三农信用评价、三农风险评价等方面的金融科技能力,提高客户服务和风险识别的精准度。

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树立与机构定位相符的风险文化,进一步压实董事会和高管人员职责,更好利用科技赋能风控管理。

三、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提高农村中小银行市场竞争力

一是“一省一策”加快推进省联社改革重组。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推进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要求,但受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信系统发展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各地改革推进阻力与动力不同。建议各地政府联合监管部门在充分借鉴已完成省联社改革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模式加快推进省联社市场化、法治化、企业化改革,把省联社打造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规范的现代金融机构,全面提高农信系统的风险化解和防控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化险功能。实践中,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方面已经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各地发挥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农村中小银行整合重组和风险化解功能,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