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这家法院用创新探索适法统一新路径来作答→

2024-03-04 1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上海金融法院20件案例入选……

近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的“法答网优秀咨询答疑”评选活动揭晓,上海金融法院共有18个咨询答疑获评优秀,居全市法院首列……

近几年,上海金融法院主编的《涉外、涉港澳台金融案件审判指南》《金融类案诉讼争点与裁判指引》系列之《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独立保函纠纷类案》等书籍相继出版,对类案诉讼进行深入分析,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在促进适法统一的道路上,上海金融法院每一步都迈得铿锵有力。

裁判标准统一、规则预期明确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也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所必须。近年来,上海金融法院充分发挥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示范引领作用,首创两项机制、构建三个平台、健全四类载体,创新探索出一条金融案件适法统一新路径,以法治环境之“善”促营商环境之优,努力让市场主体对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有更大的获得感。

首创两项机制

公正高效解决纠纷

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是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特别在群体性金融纠纷中,如何优化法律分歧解决路径,实现矛盾快速化解,更好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上海金融法院给出了自己的实践样本。

早在2019年1月,上海金融法院就发布了《关于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的规定》,明确在处理群体性证券纠纷中,法院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先行审理、先行判决,通过发挥示范案件的引领作用,妥善化解其他平行案件。

上海金融法院制定《上海金融法院关于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的规定》

每一个被选为示范判决的案件,都犹如一本“参考答案”,为同类案件审理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投资者的诉讼预期。方正科技系列案成为全国首个适用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的实践对象。

“示范案件尘埃落定后,共计3071名投资者达成调解协议获赔或撤诉,调撤率达99%。”方正科技系列案的承办法官、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庭长朱颖琦谈及这起全国首例证券群体性纠纷示范案件,仍记忆犹新。

方正科技案不是个例。此后,普天邮通案、中安科案……一个个示范判决的出炉,为示范判决机制应用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

期间,上海金融法院首创“示范判决+专业调解+司法确认”全链条诉调对接机制和“示范判决+集约化审理+自动履行”全链条快速审执机制,将平行案件委托专业调解组织先行调解,提供绿色通道快速进行司法确认,督促被告自动履行,高效处置群体性纠纷案件。

“双链条”机制的构建,让示范判决机制焕发了新动能。

近2万件证券群体性纠纷得以快速化解,中小投资者获赔金额超过13亿,“大量平行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已缩短至22天。”谈及示范判决机制的应用成果,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庭庭长徐玮自信满满。

“上海金融法院的创新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的便捷,为我们节约了成本,提供的专业指导更让我们对裁判有了明确的预期,打消了我们的顾虑,让我们更有信心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资深股民韩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群案优化法律分歧的路径找到了,对于同一类型、案件事实基本相同的案件,又该如何做到裁判标准统一?

上海金融法院后续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促进裁判标准统一的规定》,从问题发现、协调沟通到适法统一,梳理出一整套完整方案。《规定》实施以来,已陆续发布47期针对典型案件的《判解参考》,为同类案件裁判标准统一提供参考。

上海金融法院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促进裁判标准统一的规定(试行)》

构建“三个平台”

数字改革赋能

“统一该类案件的裁判标准,对解决中小微企业长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可考虑研发该类案件适法统一应用场景模型,辅助法官依法、高效、准确办案……”2023年第6次银行业案件法官专业委员会会上,上海金融法院的法官们正对变相息费问题进行讨论。

法官专业委员会是上海金融法院针对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所搭建的平台之一。近年来,上海金融法院积极落实司法责任制,分层构建了专业法官会议、法官专业委员会、审判委员会三大平台。这样一条适法统一监督“纵贯线”的形成,对于提升金融审判质效、让当事人充分感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都大有裨益。

三大平台各有侧重:

⁘ 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本庭具有法律适用及证据规则适用问题的个案,为审判组织的个案分歧提供辅助决策与意见咨询;

⁘ 法官专业委员会则分设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和执行案件4个专业委员会,由法官跨庭室组成,围绕专业领域研究讨论本院或辖区基层法院存在较大分歧的类型化案件,发挥统一裁判尺度、指导辖区金融审判作用;

⁘ 而审判委员会平台作为法律适用分歧解决工作的领导与决策机构,以审判委员会通报形式通报改发案件分析报告等,充分发挥全面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标准职能。

与此同时,上海金融法院着力推进的数字法院建设为平台适法统一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引擎。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是上海金融法院除证券类案件外数量排第二位的案件,案件标的额特别巨大,对防范金融风险意义重大。

经银行业案件法官专业委员会讨论后,上海法院“金融借款融资成本类案适法统一”应用场景模型研发团队旋即成立。

上海金融法院召开银行业案件法官专业委员会会议

上海金融法院法官余甬帆是研发团队成员,他和同伴们将全市法院审理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信息为数据源,通过设置相应关键词,并在裁判文书指定结构位置进行检索,可发现因支持不合理费用而导致融资成本过高的案件。在模型嵌入系统后,针对全市法院在办的相关金融借款合同案件,系统会触发提醒。

“经‘金融借款融资成本类案适法统一’应用场景的数据模型智能筛查比对,您正在审理的**号案件,可能存在融资成本确定不当或者融资成本超过法定标准的情形……”2023年11月的一天,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法官蔡浩若打开工作电脑进入审判办案系统后,弹窗便出现了两条预警提示。

“幸亏有场景的预警提示,引导我查清了这部分的案件事实。”蔡浩若感慨。据统计,在场景嵌入测试的2个月时间内,收到预警提示的法官均反馈“有帮助”。

数字改革赋能,让金融裁判“一把尺子量到底”成为可能。

健全“四类载体”

树立“中国标准”“上海规则”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充分发挥示范规则的指引作用,将让法治化营商环境这片沃土更具养分。

为此,上海金融法院致力于加强金融裁判标准和适法统一标准,建立个案裁判规则、行业案件规则、争点式类案规则和改发案件规则等四类载体,为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金融智慧”。

“担保无效的责任与担保合同有效但未登记的责任不同,这些责任认定如何与担保物的价值挂勾?”

“目前涉外案件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与境外担保规则的不同,需要引起大家关注与适用。”

……

2024年1月,全国优秀法官,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庭长符望受邀参加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金融纠纷案件审判质量讲评会,讲评分析2023年度该院被改发的金融案件,并就金融审判实务中存在的共性法律问题及常见争议与黄浦金融法官们展开交流。

“符望庭长对金融案件发改情况的梳理,以及业务难点痛点的提炼解答,为我们裁判标准的统一提供了有力支持。”黄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颖说。

为画好中级、基层法院金融审判适法统一的同心圆,破解实务中的疑难问题,除了“走出去”,上海金融法院依托“基层法院金融审判工作座谈会”这一交流平台,定期邀请辖区基层法院金融审判条线分管院领导、庭长或法官参加,形成符合金融案件特点的改发案件评查、定责、讲评与通报机制,助推实现上下级法院裁判标准统一。

在个案裁判规则方面,建立金融典型案例年度发布机制和中英文推介机制,为中外金融市场主体交易树立规则、明确预期;在行业裁判规则方面,建立“金融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年度发布机制”,以“金融纠纷法律风险防范系列报告的形式”,促进形成行业领域规则共识;在争点式类案裁判规则方面,编发相关指引,积极回应类案裁判中的基本点、疑难点,为同类案件的司法实践提供全方位指引。

上海金融法院出版金融类案诉讼争点与裁判指引系列丛书——《独立保函纠纷》《证券虚假陈述纠纷》

“我一直关注上海金融法院在资本市场方面所作的判决,创设的裁判规则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当事人提供了可预期的司法裁判,高效、稳妥审理各类群体性、涉民生金融案件,为金融案件适法统一作出了有力探索。”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朱建弟,在受邀参加上海金融法院2024年度工作会议后,不无感慨地说。作为金融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一直关注上海金融法院的建设,曾多次到上海金融法院进行调研。

“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是新时代公正司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举措,上海金融法院将进一步强化金融裁判适法统一,树立金融裁判的‘中国标准’‘上海规则’,以统一司法促进形成统一市场,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金融司法支撑和服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上海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表示。

原标题:《如何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这家法院用创新探索适法统一新路径来作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