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拒绝诱人“毒”文具,家长这样把好关

2024-03-07 1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康复杂志

开学季,有家长发现自己给孩子买的塑料书皮有强烈的刺鼻味,于是自掏腰包将书皮送至质检中心检测,结果所有书皮中的“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均严重超标。

孩子在开学前后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到各大商店超市里买文具,面对琳琅满目的诱人文具,很多学生乃至家长都抵制不住诱惑。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为孩子把好关,远离“毒”文具的侵害呢?

警惕“色香”文具

刺激呼吸道、皮肤

目前,市面上除了具有刺鼻气味的劣质文具外,还有不少带有“香味”的文具,如香味橡皮擦、香味圆珠笔、香味荧光笔等。经检测发现,这些带有“香味”的文具中,多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甲苯、二甲苯、丙烯腈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挥发性,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会产生刺激。

上海市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傅建非告诉《康复》杂志记者:“劣质文具中的甲苯、二甲苯等化学成分会刺激呼吸道和眼睛,长期接触可能会对造血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贫血等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纳差、体重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等。”造血干细胞就像一枚“种子”,经过分化成熟成为体内所有成熟的血细胞,一旦这颗“种子”或其微环境被摄入体内的某些化学成分破坏,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异常。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副主任邹颖建议,家长不要去一些小店为孩子选购带有刺鼻香味、鲜艳颜色的“三无”文具,可能存在不按国家规定添加某些以上成分的情况,从而带来潜在的使用风险。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小孩,对某些成分发生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特异性皮炎患者的常见过敏原中就包括一些防腐剂、香料等。

邹颖提到,除了常规的文具,还有一些在文具店可以买到的、会长时间接触的物品,导致孩子接触性过敏的概率较高,例如橡皮泥、乐器、画材等。

若孩子因为长时间玩橡皮泥或画画,引发皮疹、手蜕皮甚至裂开而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时,医生会帮助家长找到孩子的过敏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中,需要针对性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接触,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邹颖建议,家长要选购正规品牌的文具,平时要监督孩子少用手、嘴、鼻长时间接触文具,使用有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文具时,尽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所谓文具中的“毒”

很难构成中毒

虽然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化学污染环境中的人会产生造血系统的异常,但是傅建非认为,劣质文具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挥发量有限,所以关于“毒文具”对人体代谢环境的影响,目前还缺乏有力的研究论据。

邹颖也表示,临床上几乎没有碰到因“毒文具”来就诊的病例,正常使用文具很难构成中毒的条件。

以涂改液为例,有些学生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用手去擦涂改液然后舔手、涂抹脸等。有人认为,这会对神经系统或肝肾造成影响。当摄入体内的毒性物质达到一定剂量,对肝脏、心脏会有一定损害,甚至致癌。

但其实文具中这些毒性物质的量是微乎其微的,例如涂改液中的甲苯物质,要在空气中接触达到0.2~0.3克/平方米,吸入达到每日8个小时才会产生轻度中毒症状。而且,国家文具制造标准要求不能添加可迁移的荧光增白剂(接触皮肤后,较容易转移至人体),所以合规的品牌文具都是符合健康标准的。

涂改液是一种钛白粉与胶水结合的有机溶剂,如果孩子不小心蘸在了皮肤上,可能不太好清洁。邹颖给家长们一个小妙招,可以先用温水清洗一下,如果还有残留,可以滴上一点风油精,让它和皮肤充分融合,然后按摩一下,再洗掉就比较容易了。当然,若孩子皮肤本身有破损和过敏的情况,需要慎用风油精。

只有一些特定职业的人群,由于所处工作环境大量接触有毒物质,或是短期内意外大量接触这些物质,才会引起中毒。对于孩子而言,除非长期大量使用,且又有不良使用习惯,使用的又是不正规的“三无”产品,才会有风险。只要是正常使用符合国家制造标准的文具用品,家长基本可以放心。

面对异形文具

更应关注心理健康

除了对身体健康可能会产生危害的毒文具,更多家长担心的是层出不穷的新奇玩具给孩子心理带来的“毒性”。

不久前,“萝卜刀”一夜之间火遍全网,小学生几乎人手一个。“萝卜刀”是一种塑料制成形似萝卜的玩具刀,它可以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玩起来既解压又“帅”。

▲ 各式各样的萝卜刀

不仅如此,市面上还有很多笔做成了刀具的外观,吸引孩子购买。这些新奇的文具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不仅害怕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带来伤害,或者模仿影视剧的“反派”,还担心孩子之间因为新奇文具产生攀比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对此,国家心理咨询师李世昊认为,“萝卜刀”和拥有刀具外形的文具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工具,工具如何被使用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他探索新奇世界的过程。

刀具本身就被社会赋予“暴力”的含义,但成年人被规则约束,而孩童对规则的了解程度和对待冲突的自控并不成熟,所以即使是玩具刀,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和老师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但如果强制阻止孩子接触也容易激发逆反心理。

李世昊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以表演的形式了解,即使是塑料制成的刀具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另外还可以用其他新奇有趣且安全的玩具转移孩子兴趣。李世昊告诉记者:“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尊重他的兴趣和选择,但这都建立在身心安全健康的基础上。”

文 | 王婧铭、张灵

编辑 | 王婧铭

图 | pexels、pixabay、小红书截图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