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锐见:如何问责,才能问出担当作为好作风

沈童睿/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
2024-03-11 22:28
舆论场 >
字号

近期,《半月谈》发表的一篇文章谈到,一些干部正受“责任超载”的困扰。指挥不合理,落实的人担责;“埋雷”的不处理,接手的人担责……“责任超载”的原因正在于,追责问责的过程脱离了实际、实情,有失公平。其结果则是容易导致有的干部出力不讨好、无辜而受过,形成对正常激励约束机制的干扰。

追责问责是倒逼责任落实的利器,“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已成常态。但必须防止问责的两种倾向,一是问责不严不力,该出手时不出手;一是问责泛化、扩大化,不该出手乱伸手。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一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彰显了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持续发力、为基层减负动真碰硬的坚定决心。

基层是落实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手里攥着千头万绪。越是任务繁重,越要轻松上阵。纠治“责任超载”,一个重要“药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精准问责,真正做到问得及时、问得准。

界定权责须以事实为依据。追责问责的起点,是明确权责。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制定权责清单等举措,规范属地管理责任,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这不但有利于问题发生后精准追责问责,更为基层干部办实事解难题腾出了时间。为基层减负,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一方面要为“马”赋能赋权,强筋壮骨,做到权责匹配;一方面要真正做到层层负责,“众马”一起拉车,而不是把责任一甩到底。尤其是面对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上级部门应当提供有力指引和指导,助力提升基层抓落实的质效。

追责问责应立足实际、尊重实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介绍过一个案例,该追责的部门本已明确,但县领导觉得不足以体现问责决心,于是把本无直接关系的部门也列入问责名单。“指标式”“凑数式”问责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无益于解决问题,是形式主义的体现。问责要以党内法规为准绳,稳慎精准地界定对象、弄清重点、分清责任,才能把板子打准地方,真正起到警醒、教育的效果。

追责问责不是目的,而是促使干部担当作为的手段。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才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上,在全社会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王晓峰
    图片编辑:蒋立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