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AI影片落地进行时,影视巨头谨慎布局

2024-03-15 15: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编辑|孙浩南

不久前,OpenAI凭借Sora引爆了文生视频的热潮,而作为其竞争对手的Pika也在3月10日宣布推出全新功能——Sound Effects,该功能为Pika生成的视频提供了无缝音效集成的解决方案,相当于从默片进化到了有声视频阶段。

随着今年AI大模型与各类文本生成、文生图、文生视频工具的发展一路“狂飙”,AI时代的到来已成既定的事实。就连央视都在今天发布了AI视角下的神州大地《AI我中华》视频。AI将带来颠覆式的技术变革,首当其冲的或许就是最近颇为活跃的影视行业。

Pika剑指有声视频,文生视频AI百花齐放

Sora 的出现让文生视频模型及应用火了起来,作为其“前辈”的Pika也感到了些许危机感。为了应对Sora的挑战,Pika选择了扬长避短式打法,暂时先不去比拼生成视频的时长,而是优先给视频生成音效,让视频和音效“一锅出”。

要知道此前Sora或者Pika等AI模型生成的视频都是默片,声音需要通过其它工具单独添加。制作视频流程繁琐正是其弊端之一,而Piak新推出的这一功能则解决了这一痛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内容产出的速度。

Pika 生成音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出prompt,描述你想要听到的声音;另一种是直接根据视频内容自动生成声音。目前,Pika 的 Sound Effects 功能只对超级合作者(Super Collaborator)和 Pro 用户开放测试,普通用户只能再等等了。

从上面的官方宣传片中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出其功能的强大以及音效卡点的精准,但第一波体验用户却在感叹功能方便实用之余发现了众多问题。例如Sound Effects 生成的音效并不总是能够契合视频主题和画面,偶尔仍然会有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发生。

虽然在beta 阶段偶有翻车,但其体验依旧令人眼前一亮,不少用户对此功能也是十分期待。而除了Pika之外,国内外众多文生视频AI模型也逐渐增多并准备在某一领域中大展拳脚。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Stability AI 推出的Stable Video也在近日正式开放公测,并且在此期间可以免费体验,试图抢先Sora吸引更多关注。

LTX Studio则另辟蹊径,上线了电影制作平台,把视频生成、编辑、剪辑、旁白一条龙全包了。

阿里巴巴集团智能计算研究所推出了EMO(Emote Portrait Alive),这是一款由音频驱动的肖像-视频生成框架。在这个应用中,奥黛丽·赫本开始“唱歌”,蒙娜丽莎会“说话”了。

字节旗下剪映所推出的AIGC工具Dreamina也开启了AI视频生成的内测,或许不日也将正式上线。

Sora的出现算是正是开启了文生视频的“竞赛模式”,随着各类AI视频工具的更新,人们不禁开始替影视行业担忧起来了,而最近的一系列AI影片似乎加深了行业的焦虑。

多部AI影片落地,电影“AI化”已成定局

美国当地时间3月6号,全球首部完全由AI制作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在好莱坞举行首映礼,长达90分钟。该片由50位AI领域的艺术家分段创作,他们借助ChatGPT、Midjourney、Pika、Kaiber等人工智能技术,影片创作全程都由AI完成。

从剧情上来看,这部AI制作的电影翻拍自《终结者2》,电影的背景是在即将到来的4月1号,OpenAI实现了通用人工智能,派出两名意识已觉醒的机器人穿越回去,想要杀死Sam Altman的故事。

从预告片画面来看,画面宏大,配上BGM,氛围感拉满。团队表示,没有使用原电影中的任何镜头、对话或音乐,所有内容均为AI原创。

尽管电影中存在人物面部表情呆板,画面风格迥异等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成为AI在电影制作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们向世界展示了,通过AI创作自己喜欢的史诗级故事的能力。

当我们把视线聚焦在国内,央视布局的国内首部原创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千秋诗颂》于CCTV-1综合频道播出;“全AI化生产流程”产出的微短剧《白狐》在前不久上线;《西游记》AI动画片前两集在B站播放量均超百万;中国首部AI全流程制片的动画大电影《愚公移山》在去年12月官宣开机。多部AI影视作品落地,意味着AI赋能影视制作已经出现了实质性进展,技术革新带给行业的影响正加速显现。

影视业内频繁的新动态似乎都在预示着国内外电影开始加速进入新的制片阶段,AI电影热潮即将来袭,而影视AI化也将成为看得见的未来,面对这一趋势,不少影视巨头也纷纷开始了谨慎布局。

影视公司加快脚步谨慎布局AI

相对于国外直接用AI翻拍《终结者2》的大胆尝试,国内的影视公司显得更为谨慎,面对版权、肖像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大多数影视巨头选择先利用自身所拥有版权的动画、短剧去拥抱AI。

2月29日,央视总台在2024年精品片单发布会上宣布,将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携手,共同推出《中国神话》系列AI微短剧的首部作品——《中国神话·补天》,并在当天发布由AI全流程制作的宣传片。

同一天,上海电影也宣布将正式启动上影“iPAi星球计划”,立足旗下公司上影元文化独家经营的《葫芦兄弟》《中国奇谭》《黑猫警长》等多个经典IP,实施IP内容焕新+IP商业开发两大计划。据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透露,“我们将保持每年2部以上IP内容焕新作品,重塑超级动画厂牌。”在此基础上,上海电影还将牵头成立研发共同体,加大AI技术攻坚,训练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体系。

3月9日,光线传媒董事长在《中国电影报道》中透露:“我们设想拍一部1000集的动画微短剧,每集大概两三分钟,题材来自中国古典名著,计划用AI介入创作,现在正在组建队伍和筹备剧本。”

此外,腾讯视频利用AI辅助创作的动画短片《魔游纪人工智能篇》也在布局中;中文在线在漫画、动态漫领域布局《我主宰了灵气复苏》《混沌剑神》之后,于近期宣布将继续探索AI在创意、动画、短剧、短视频等多应用场景的可能性。

从上述影视公司的选择不难看出目前影视AI化仍是以大IP为主,利用AI进行微创作,而不是制作全新的电影。这或许也是各大公司谨慎的一面,毕竟已存在的IP等版权掌握在自身手中,能有效降低因而产生的相关风险。同时也侧面体现出目前AI发展的不完善之处,训练AI模型的内容会在之后的创作中得到体现,很容易出现《Our T2 Remake》中与《终结者》人物相似的问题,想要创作全新的影片可能会引发大量版权纷争。

而为了更好的促进影视与AI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众多科技企业与影视相关企业联手展开合作。

2021年华为云就与鸣锣影业、中国电影科研所、上海度假区管委会等多方,在5G数字影视产业、中国影视工业化等方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2023年华为又与华策影视在数字版权保护、影视制作技术标准确立和影视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维度开展合作。

去年11月初,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宣布与华为、小米、商汤、Pika Labs等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探索用AI技术打造电影工业化3.0。

站在当前时点,以华为为首的AI科技类企业陆续入局AI影视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国内影视行业正极力加速生成式AI在业内的落地,促使AI赋能影视行业。

写在最后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说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狂奔的一年”,那么2024年则有望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大发展的“元年”。随着AI生成视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为各行各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影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

AI赋能下,影视行业的未来已呼啸而来,相关从业者也不用为此而过于焦虑,不论是希区柯克式变焦拍摄还是王家卫的抽帧风格都源自于人类无限的创造力,而AI并不能令这种创意“从天而降”,而是为各行各业的“金点子”开启全新应用场景,提供创新的基础设施与辅助能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