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因茶而兴的紫砂壶

2024-03-14 15: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改荆邑为阳羡县。中国宜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陶都,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

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言“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 这正是宜兴紫砂盛名的佐证。

明代 唐寅 事茗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和今天类似的饮茶方式,是从明代开始。

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令禁止制造费时费力、工序繁冗的团茶,改制散茶、叶茶。明朝人便改用茶壶容茶,煮沸水冲泡,再注入茶杯饮用。

明时更注重茶的形色之美,由于泡茶的需要,身型小巧、方便啜饮的紫砂壶更契合茶人心意,有“世间茶具称为首”之美誉。

热衷于品茶的吴地文人,十分推崇江苏宜兴所制的紫砂壶,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曾在《长物志》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并道明原因:“盖既不夺香气,又无熟汤气”。

明代 王问《煮茶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宜兴紫砂,自古以来冠绝一时,文人墨客情独以钟。文人之所以对紫砂推崇备至,源于紫砂可以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寄情之物。

清中期,能书善画的艺术通才陈曼生即是其中杰出代表。他将文人意趣注入紫砂制器中,其壶制形式雅而不俗,壶身的铭文镌刻更是雅韵横生。

曼生十八式

十八种壶式的设计把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不仅将紫砂工艺与文人的风雅生活密切结合,对当时和后世的宜兴紫砂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为了满足文人品茶的需求,除造型艺术外,宜兴紫砂壶还凝结了诗、书、画、印的中国传统艺术。促成了文士名流与制壶名手的交游往来,或谈壶论艺,或以书画诗词亲自介入紫砂茶器的设计创作。

长久以来,紫砂传承的经典壶型使用者众多,而精工的紫砂品茗杯则极少。紫砂上的笔意刀功和诗文意趣,令人得到心灵与身体的滋润。紫砂雕刻艺术集文学、书法,篆刻于一体,加上造型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艺术风格。

紫砂艺术经历数百年潮流变化,饱经历史沧桑而魅力不减。自明清以来,不论物质生活是否富足,形形色色的爱好者对紫砂艺术的追捧都未曾中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