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虹:庐山是首诗

2024-03-15 14: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而且生态优美,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与江河湖海襟连,中心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90%。历史上,众多名人雅士登临庐山、研究庐山,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据统计,共有3500多位文人写下了1.6万多首诗歌咏唱庐山。现选取其中五首经典作品与读者一起品赏。

 

      第一首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宗,家住庐山之麓,这里的南山即是庐山。芬芳的菊花隐着一道篱笆,陶渊明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首望,美丽庐山入眼帘。日落时分,云雾缭绕,飞鸟成群结队飞回。此诗既写了庐山自然的优美风景,又写了庐山惬意的生存状态、生活的放松心态,尤其是一个“悠”字,充分展现庐山的最大特点和优势。

 

     第二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被赞为“诗仙”,诗人的心与山相连。他赞美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李白先后五上庐山,写下了40余首诗,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望庐山瀑布》。首句告诉人们,阳光照耀香炉,朦胧的紫色笼罩在山峰之上,而云雾就是这香炉散出的轻烟。以“遥看”领出的第二句,仿佛是一声惊叹,壮观的瀑布突然映入李白的眼帘。“遥看”不仅将瀑布的空间感描写出来,也显示了大自然的伟岸与人的渺小。在这两句的铺垫下,李白在最后两句诗里完全飞了起来,将庐山瀑布的壮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赞美庐山生态风景的万千变化,用夸张的手法将瀑布、九天、银河等相连接,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首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本在京中做官,因直言不讳,冒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谪居九江四年,并营建了一座自己的庐山草堂。大林寺在庐山的大林峰,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白居易以桃花代春天,用浅显的语言描述了高山与平地的温度之异导致花开花落的时差。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分析,诗人正在潦倒失意之时,不知去哪里寻找自己的春天,现在却从现实世界的平地,来到仿佛仙境的高山,找到了新的春天,觅到了自己实现理想的仙境。这里是神奇的庐山,也是陶渊明“桃花源”后又一处新的桃源,使他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

 

     第四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热爱庐山,曾四过庐山,留下50首诗歌。这首诗中的西林壁在庐山西麓,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开头两句描绘了庐山的沟壑纵横、峰峦起伏,确是移步换景、千姿百态。后两句是借景说理——人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为庐山的峰峦所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只能看到不同的内容。苏轼告诉人们,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观察范围,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最难看清的也正是自己。雄奇险秀的庐山,由此留下了永久的哲思。

      (作者系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会长)

来源:文/江西新闻客户端   图/庐山市委宣传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