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黎调研报道|服章之美谓之华,他们在巴黎展现汉服华彩

2024-03-15 15: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3年11月22日迎来了民间汉服复兴20周年。巴黎的博衍汉章传统研习会(以下简称“博衍”)将举行第十届法国汉服节,邀请在法的华人和留学生参与汉服拜年视频拍摄。该社团成立于2008年,目前已拥有近四百位会员,致力于研习和推广中国经典汉文化,是法国汉服创始者和第一代复兴者。

近年来,随着汉服逐渐“出圈”,更多汉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巴黎。迪奥马面裙文化挪用风波后,一群志趣相同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于2022年8月成立了木瓜社。木瓜取自《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社团旨在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今年重阳节,木瓜社在巴黎组织了汉服雅集,邀请中法汉文化爱好者穿上汉服,一同登高踏秋、把酒言欢。

“巴黎市政府对于公共市民活动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我们想办一个汉服节,只要在官网上申请,写明场地、规模等,政府会视情况给予补助,并且在官网上做宣传,前提是我们的活动要面向当地民众开放。”木瓜社社长静静说。

汉服断代三百多年后,于二十一世纪初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2003年11月22日,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穿着自制汉服走上郑州街头,成为“现代汉服出行第一人”。这一引人注目的举动引起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关注,进而激发了全国各地的民间汉服复兴运动。

博衍庆祝汉服复兴二十周年的活动预热推送

留学生引领法国汉服潮

提及喜欢上汉服的契机,博衍的副会长高乔怡表示,她曾于2007年在芬兰留学期间参加学校舞会,希望自己能在海外穿着一套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服饰。自那时起,她开始接触汉服,不久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汉服。

汉服复兴运动让更多国人知道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但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们却发现外国人对汉服的认知仍然有限。“只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发汉服照片不算真正的文化宣传,还是需要海外华人身体力行地去传播。”摄影师、汉服爱好者轩轩说,“我之前参加过一个和法国人一起过春节的活动,穿着汉服演唱了《大鱼》,给法国人简单科普了我们的汉服。我觉得这种形式是比较有效的。”

除了穿全套汉服参加文化活动,一些汉服爱好者还选择将汉服融入自己的日常。在巴黎学习服装设计的时光是改良汉服的支持者,她认为衣服应该为人服务,只有经常穿出去才有传播的意义。

“汉洋折衷”是近年来汉服爱好圈,尤其是留学生群体间的热词,是指将汉服与西洋服饰结合。博衍中国会员佐伊介绍,最常见的混搭穿法就是马面裙搭配西式衬衫。

“除了冬天特别冷不太方便以外,春夏秋季只要没有特定的服装要求,我就会混搭着穿汉服出门。”佐伊告诉我们,“每次都会被路人夸,刚刚地铁过来的时候也被夸了,说我的衣服非常好看。”

佐伊在巴黎街头穿着马面裙搭配西式衬衫

在海外华人的积极宣传下,一些巴黎市民也参与到汉服活动中来,甚至还注册成为汉服社团的正式成员。四年前加入博衍的法国成员菲利普(Philippe)表示,自己最初因为学习茶道而接触到博衍,加入协会之后慢慢开始了解汉服的历史和形制。“最重要的是,这是真实的服装,而不是西方所说的化装、变装。”菲利普说。另一位法国成员戴维(Davy)则认为,汉服“非常优雅,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象征着不同的社会地位”。

戴维展示自己制作的汉服宣传材料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是汉服复兴运动提出的重要口号之一。二十年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速发展,汉服也随之从小范围“自嗨”的亚文化进入了主流文化的视野。巴黎的汉服社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希望藉此良机让汉家衣裳走遍法国的大街小巷。在未来,汉服将更加积极地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西文化互鉴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金奕伶、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本科生孙羽婷)

编辑:董嘉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