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述“芯”路历程,这场致敬中国半导体之母的讲坛线上观众超59万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朱奕奕
2024-03-18 14:0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3月16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05讲暨“荣昶-复旦”创芯集成电路科普讲堂走进复旦大学(邯郸校区)。

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05期暨“荣昶-复旦”创芯集成电路科普讲堂走进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科技馆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许宁生为活动致辞,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以《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为题开展讲座,向公众科普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技术前沿。

当天,30名与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院士同一天生日(3月19日)的幸运观众参加了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3月主题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许宁生在致辞中深切缅怀了复旦大学原校长谢希德先生对中国半导体事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指出攀登科学的高峰既要学富五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求知若渴的决心,这也是成为科学家必备的精神和特征。

许宁生回顾了复旦大学集成电路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芯片世界的广阔未来,鼓励观众们走进复杂的芯片技术背后的基础知识和背景故事,从而理解国家的宏观战略需求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观众们能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沉浸式互动体验,了解集成电路背后的奥秘,发扬前辈科学家们矢志报国、拼搏奋斗的精神,让科学引领未来的人生道路。

《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科普讲座

随后,上海科普大讲坛205讲暨“荣昶-复旦”创芯集成电路科普讲堂在复旦第五教学楼开展。本次讲座特邀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为广大观众进行了题为《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的科普讲座。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

张卫带领公众了解了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晶体管的发明、集成电路的发明,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相关产业链,共同见证了芯片技术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石,是如何经历60多年的发展,颠覆多种传统行业,改变世界,并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讲座后,他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解答了观众们的提问。

恰逢3月19日是中国半导体之母、复旦大学原校长谢希德院士的生日,30名与谢院士同一天生日的幸运观众参加了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纪念谢希德院士的非凡成就。

寿星们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史馆,并完成任务单。“荣昶-复旦”芯创讲师带领寿星们深入探索FPGA器件——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半定制电路设计的器件,体验教育活动《芯动未来,创意无限——FPGA开发板的入门实验》。

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

本次讲座通过上海科技馆微信视频号、抖音、腾讯新闻、新华网等直播平台同步播出,线上观众达59.4万。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集权威性、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活动。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05期讲座,邀请400余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逾1500万观众线上线下参与。近七年媒体累计宣传报道1100多次,社会反响热烈,成为了全国科学传播领域中最具公信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国际视野的公益性科普品牌。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