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高血压8种常见认知误区,你中招了吗?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洁函
2024-03-18 21:0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据中国2012-2015 年调查显示,60-70岁、40-50岁和20-3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升高了25.1%、87.4%、144.4%。但中国1991-2015 年间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对高血压认知的不足和存在的误区,常常成为影响高血压治疗率和达标率的关键因素。

误区一:老年人才得高血压

有些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病”,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得了高血压也不需要治疗。

首先来了解下高血压的分类:

就高血压而言,仅在中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发病率就已达到8%。另外,由于工作压力、熬夜、过量饮酒、吸烟、肥胖、高钠低钾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脂、高血糖等原因,越来越多20-30岁的人已经出现高血压。

那么,高血压有没有遗传因素?有的。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3%,一方有高血压病,子女的发病率是25%,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的,子女的发病率是45%-55%。

我们提倡的正确做法是: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的人应定期监测血压;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检查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在30岁以后更应如此,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误区二:诊断高血压仅仅检查血压就可,不需要做其他检查

首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医生常常建议其抽血检查、做心电图、心超、B超、胸片、CT等,这可能会被误会成医生“胡乱”检查。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就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医生建议高血压病人都应该有一次全面的检查,就是为了明确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多发大动脉炎、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甲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焦虑、抑郁、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影响、其它。

高血压的患者还应检查有无合并症存在,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

另外,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测有无高血压导致的脏器损害,常见的为心血管、脑、肾脏、眼底视网膜的损害。高血压的危害如下:

①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堵塞血管,导致急性脑梗,或者脑血管瘤破裂出血,导致病人突发瘫痪、昏迷,俗称中风。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②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③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长期血压高未控制,主动脉壁承受压力过大,出现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主动脉壁破裂导致主动脉夹层,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危及生命。

④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⑤冠心病:血压变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衡失调。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⑥长期的高血压还可导致眼睛的损坏,甚至失明。

⑦长期高血压还可引起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甚至血管闭塞,血流减少,从而引起间歇性跛行,患者常有活动或步行后发生病侧肢体无力、疼痛,休息后可缓解,血管完全闭塞可致肢体坏死。

我们提倡的正确做法是:发现高血压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定期检测自己有无存在高血压引起的脏器损害,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同时治疗相关的脏器损害和相关并发症。

误区三:所有高血压都是吃药治疗

并非所有的高血压都是原发性高血压,都一定是吃药治疗。

高血压中有一些特殊的类型,叫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他们是肾上腺异常,分泌可以引起血压高的物质导致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的治疗效果不佳,但如果能去除肾上腺的异常,高血压就能明显好转,甚至治愈。

我们提倡的正确做法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进行高血压相关的验血检查,尤其是60岁以前的高血压,达160/100mmHg以上,必要时应查肾上腺CT,排除肾上腺占位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根据需要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可查血液中有无此类引起高血压的物质。

误区四:无症状的血压高不需要治疗

来门诊就诊的人中,有不少是体检时才发现自己血压高,有的甚至达200/100mmHg以上,由于自己平时没有明显不舒服的感觉,就认为血压高没关系而忽视对血压的控制。

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潜在的危险很大。这是因为,明显的症状会促使患者及时就诊和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但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它依然会损害血管,加速血管硬化和斑块的形成,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中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

另外,高血压会加速血管硬化,加速机体老化。

大家要注意,要正确对待高血压,及时就医及规范治疗。服用任何保健品都没有注意血压的控制重要,控制血压应成为长期的养生之道。

误区五:迷信某一种药物,血压控制不佳却拒绝医生调整目前使用的降压药物

常常看到一些门诊病人,多次复诊血压达160/100mmHg以上,但常常是因为迷信某一种药物,或迷信某位专家多年前给予的降血压处方,而拒绝医生根据现在的血压控制情况来调整降压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也各异,因此不能用相同的模式服药。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样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

我们提倡的正确做法是:对多次复查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行24小时血压监测,根据监测情况调整治疗药物;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根据季节、个人生活状态的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误区六:对血压控制过分着急,不断地换药

无论住院病人还是门诊病人,有些病人对高血压视而不见,有些病人却对降血压操之过急,服用降压药物2-3天,血压没有控制在正常范围就要求医生换药。

除非高血压性脑病、高血压诱发急性心功能衰竭、脑卒中,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是个慢性过程,不需要强求在数天内一定要让血压完全正常。高血压的药物完全起效时间在数天至数周不等,大多数药物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

我们提倡的正确做法是:遵守医嘱,服药1-2周,观察血压情况,完善24小时血压监测,再调整药物。

误区七:用药不规则

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时服药,有时又不服,导致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损。

现在全世界推荐的控制血压药物以长效制剂优先,因为高血压的治疗主张24小时平稳的控制血压。

血压正常即停药,会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中风等。

我们提倡的正确做法是:规律服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八:一味地依赖降压药,不进行非药物治疗

血压高吃药控制就行?其实,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目前,非药物治疗有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适当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我们提倡的正确做法:积极进行非药物治疗,改善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服药的同时进行其它非药物治疗。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