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低空经济“多城杀”,空中出租车PK治理新工具?

2024-03-22 12: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iNED 新经济发展研究院

低空经济,轰鸣声渐起。

3月18日,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认证的国产自研“空中的士”亿航EH216-S上架淘宝工业品。

3月8日,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顺利完成城市CBD“天德广场-广州塔”区域的低空飞行。

行业水暖,离不开政策推动。今年全国两会上, “低空经济”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被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

更早之前的地方两会上,低空经济也受到了各地的重视,相关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政府与市场共振,低空经济明显升温。而纵观全国,在这个万亿级风口上,至少已有三座城市“飞”在了前面。

问题在于,谁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01

全国态势:多城竞飞,各有侧重

先看近来动作频频的深圳。

在商业应用场景开发上,深圳步伐十分迅速。

深圳宝安,用户等待无人机配送外卖

上海峰飞航空的盛世龙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从蛇口邮轮母港出发飞往珠海九洲港码头,完成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首次演示飞行,将单程2.5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开通二十余条航线,在深圳人才公园路况复杂、运力需求高的地点,无人机在餐厅出餐后不到十分钟即可为顾客提供“空投美食”。

深圳还在多个区域积极布局运营点,无论是在罗湖梧桐山、盐田大梅沙、还是宝安欢乐港湾,游客都可以体验到“打飞的、赏美景”的新鲜感。

目前,深圳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多达1500余家,深圳城市空中交通运输飞行量居全国之首。

再看基础雄厚的上海。

虽然暂时缺少丰富场景,但上海在制造端已然具有厚积薄发之势。

作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大飞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集聚区,上海不仅在航空产业人才集聚上优势巨大,更有“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成熟完整的供应链。

基于国内其他区域短期内难以企及的比较优势,集聚了包括峰飞航空、御风未来、沃兰特等在内的几乎所有eVTOL头部企业。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M1。该首架机已在上海金山成功完成首飞,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吨级eVTOL。

御风未来2吨级eVTOL Matrix1 在电动系统、飞控系统、复合材料三个核心环节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eVTOL赛道上有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在深沪之外,成都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治理场景上颇有斩获,也是第一梯队里不容忽视的重要潜力股。

作为“工业无人机第一城”,成都已聚集工业无人机重点企业100余户,工业无人机产业处于全国前列,大型无人机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成都拥有包括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3家上市企业在内的共计9家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打通巡检、安防、勘探、应急救援、应急运输等公共服务场景,服务范围覆盖四川甚至整个西南地区。

近日,雅江森林火灾的扑救仍在全力推进,腾盾双尾蝎无人机连夜飞赴现场,执行火势实时监测、公网通信保障支持等任务,支援火灾扑救工作。上图为双尾蝎实时回传画面。

在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四川省的地形类型可谓最为复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种地形皆有分布,同时地势起伏大,地势落差巨大——基于此背景,eVTOL的治理应用大有用武之地。

近年来,成都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以无人机产业优势为契机,以治理场景为突破口,抢抓eVTOL发展机遇。

02

成都路径 :治理先行,蓄势破局

瞄准治理场景,成都早已进行了积极探索。

透过本地企业携恩科技在成都高新区的重要进展,我们能看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

2020年11月,由携恩科技提供支持的高新“智慧大脑”无人航空智慧治理板块正式运营,既为智慧城市治理的精准施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字支撑,也在公共安全、环保治理、规划建设、水利水务、文物管理等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山大佛毫米级精度建模助力文物保护

其中,无人机全自动机场是个亮眼的存在。通过高新区智慧治理中心实时调度,该机场可实现全自主飞行、自动巡检、自动返航、自动换电,并按需高效采集环保、应急、城管、治安、交通、规划等领域的数据,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除此之外,高新区网络理政办和携恩科技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一体化调度指挥、多机种协同的数字运营无人机政务飞行队,还建成了集无人机场、数字支撑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和智能识别平台等多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该智慧治理板块运营四年来,已经累计飞行1000余次,发现问题400余处。

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助力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

在国际上,治理场景也被视为eVTOL应用的一大突破口。

2021年8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用于公共服务的eVTOL技术白皮书中指出,在未来几十年里,eVTOL将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地公共服务机构在消防、搜救、救灾、执法、公共安全等应用领域的重要工具。

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如今许多企业都专注于客运eVTOL的开发并推出相关产品,预测到 2030 年,这种革命性的飞行器将广泛投入商业运营。

第二, eVTOL 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起降,因此可以成功地集成到公共服务的关键任务中,并具有额外的部署灵活性。

第三,汽车行业在电力推进系统方面取得了充足进步,加上NASA在飞机推进系统电气化方面的努力与eVTOL相关认证框架的出炉,将有助于加快行业发展。

最后,与空中出租车或其他商业应用相比,eVTOL可以更快地部署到公共服务领域。同时,当eVTOL参与到抢险救灾并造福于更广泛的社区时,公众对此的看法会更积极,接受程度也更高。

03

未来方向:要飞得更高,需打好四张牌

市场广阔,竞争激烈,成都如何在低空经济这一领域飞得更高更远?

冷静分析,虽然成都具备一定低空经济优势,但短板也突出,特别是顶层设计缺失,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应用场景匮乏,同时基础设施不完善。

如何应对?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认为成都应打好四张牌。

一是顶层设计。

建议市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负责项目谋划、资金争取、政策制定等工作,促进工业无人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在低空经济各场景的应用。

协调军队、民航及交通等相关市直部门,前期在高新南区、天府新区、锦江区、成华区等空域环境好、安全性高、基础设施完善且连接成片的区域,引入专业运营公司,以开放真高300米以下G类、W类非限制类空域开放或简易审批流程为试点,建立科学的地方预审机制,以低空载人出行、物流配送两个刚需、高频次、高价值场景为精准切口,各建设一条航线,探索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小可行性场景。

二是产业定位。

聚焦eVTOL抢占价值链高地,而不能停留在产业链低端。通过充分发挥成都产业禀赋优势,重点支持大型无人机企业,特别是eVTOL载人飞行器企业快速做优做强。

国内大型无人机细分赛道已天然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中航无人机、四川腾盾、西安彩虹),而eVTOL具有点对点交通优势,可以应用于应急救援、货运物流、景区观光、城市交通等场景,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参考南航通航2023年发布的《客运eVTOL应用与市场白皮书》,2030年eVTOL市场将迎来爆发,“空中出租车”“空中小巴”等模式将逐渐普及。

目前,广州亿航和成都沃飞长空处于国际eVTOL客运第一梯队,加大对eVTOL载人飞行器企业的支持力度将带动成都企业在竞争中更快脱颖而出,化优势为胜势,促进产业格局形成,助推产业迈入更高能级。

三是搭建平台,加强企业招引。

基于“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探索空域开放最小可行性场景,以“敏捷模式”按需完成数字化低空智能融合系统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建设,逐步构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等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科学高效管控低空飞行活动,统筹低空空域资源进行场景供给。

联合新能源、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头部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攻克真实场景难题,并定期举办“学研产投”高能级会议,推动核心技术交叉融合,提高成都在低空经济的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

同时,要招引域外低空领域龙头企业,补齐成都消费级、多旋翼工业级无人机、无人机运营和配套工业软件缺乏头部企业的短板。

引入具备智能体调度能力的头部科技公司来构建统一调度技术平台,着重融合“工业大模型+多智能体+数字孪生”三大数字技术,打造可管可控的复杂决策调度技术平台,对外输出相关技术和标准。

四是创新场景,以“智慧蓉城”为牵引多领域深化应用场景。

借鉴智慧蓉城无人航空应急板块和成都高新区政务飞行队建设经验,构建城市级无人航空“数智”运营体系。

建立统一收集、综合协调、统一下发、集中管理和扁平指挥的运营机制,提供集无人机政务飞行、时空大数据采集及智能应用于一体的无人航空数字运营服务,先行先试探索eVTOL在公共治理场景中的试点应用,推动智慧蓉城建设经验成效多领域转化运用,全面提升超大城市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治理效能。

- END -

原标题:《低空经济“多城杀”,空中出租车PK治理新工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