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韩束30亿后,吕义雄的“品牌梦”还有多远?

2024-03-25 13: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3月21日,韩束品牌母公司上美股份发布2023年业绩。

数据显示,上美股份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5%至41.91亿元,作为集团扛鼎品牌,韩束全年营收暴增143.8%至30.9亿元。

过去十年,美妆行业销售主阵地剧烈迁移。从以CS渠道和百货为代表的线下,到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渠道,再到如今以抖音、小红书为代表的新渠道,对美妆品牌们来说,每一次流量“大迁徙”都是一次新机遇,“城头变幻大王旗”成为常态。

韩束,就是这一次“流量大迁徙”的摘果人。

2023年全年,抖音GMV33.4亿元;

2024年1月,抖音GMV7.73亿元;

2024年2月,抖音GMV6.27亿元;

2024年3月1日-8日,抖音GMV3.13亿元。

……韩束在抖音的势头在还继续。

山顶的风,往往也是最大的。风有扬帆之势,也有席卷之险。

对于和单一渠道强绑定的美妆品牌而言,当下必须有个冷思考:在流量“大迁徙”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单一渠道的流量生意转换为品牌资产,进而沉淀为长线的品牌价值?

当下,中国美妆正在从上一个卖货的时代,走向下一个建立品牌的时代,新时代有新使命,韩束所肩负的还应该有更多。

01

抖音“断层第一”靠什么?

《从0到1》里面说过一句话:你发明了新产品却没有有效的方式推销,那么你的生意将很难做下去——无论你的产品质量有多好。

去年至今,韩束在抖音的断层式领先,是一个极为鲜活的例子。它抓住电商销售已从“人找货”过渡到“货找人”的本质,率先一众同行转战兴趣电商抖音,搭乘短剧内容的东风,强势打造出爆款产品红蛮腰套装,在抖音直播间完成高效收割闭环,承接住了流量的转移。

这个堪称行云流水的链路中,韩束对内容、产品、渠道的精准匹配能力,以及对“人”的善用,缺一不可。

先来看内容,抖音短剧是突破口。

BeautyNEXT梳理了韩束去年至今在抖音上投放的短剧,发现它之所以比其它竞争对手从短剧内容中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主要有以下四个关键点:

■ 先发制人

抖音上的首部品牌定制短剧诞生于2022年9月,是由MCN机构银色大地与洗护品牌KONO合作的《不熟恋人》,讲述了一个十八线小演员,遇见单身富二代的契约爱情故事,上线短短三天播放量就破亿,一个月就帮助KONO拉新了上千万新用户。其中的女主角,正是彼时已有3000w+粉丝的达人姜十七。

就在当时许多化妆品品牌对定制短剧还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时,韩束便迅速签订姜十七的短剧合作,并于2022年年底开启了剧本的筹备。2023年3月,韩束与姜十七的第一部定制短剧《以成长来装束》上线,3周播放量便超2亿,韩束抢先蹭到了抖音对优质短剧内容的流量扶持红利。

■ 头部+中腰部,提升曝光效率

韩束在抖音合作的短剧KOL,既有姜十七、莫邪这种粉丝量已经上3000万的超头部,也有魔女月野、糖一、丁公子这种粉丝量1000万+的头部,还有秦苒、林鸽这种粉丝在500万+的腰部。

 

多样性的KOL组合,既保证了短剧的爆款率,也帮助韩束能够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 量+节奏稳定,保证声量的可持续性

从去年3月到今年2月,韩束产出了28部抖音短剧,基本上是保持着每个月2部以上的上线节奏,这种稳定的输出频率,使得品牌曝光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 大曝光沉淀了足够的A3人群

抖音将用户分成O-A5人群,分别对应机会人群、了解人群、吸引人群、种草人群、购买人群、复购人群。其中A3种草人群,是对品牌有较高认可度和消费意愿的群体,他们会对品牌产生点击、搜索、加购等主动行为,也是抖音强调的品牌须重点关注的人群。

与姜十七等KOL合作的短剧,既为韩束带来了数十亿次的曝光,也带来了大量的A3人群,这些人群成为后续为韩束买单的潜在力量。

其次是产品,有以下3个关键点:

■ 聚焦韩束红蛮腰套盒

韩束投放的28部短剧,12部短剧都在主推红蛮腰套盒,占整体曝光资源的43%、整体曝光量的73%以上。且合作的短剧KOL中,粉丝量排名前4的KOL,短剧内容都主推韩束红蛮腰套盒。

从这一资源分配策略可以看出,韩束并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进行内容营销,而是将火力集中,打爆一款产品。至于为什么要选套盒而不是单品,这也是基于抖音上美妆类产品,套盒相对单品整体更畅销的基础。

■ 定价399元,主打性价比

有行业人士曾在与韩束创始人吕义雄交流后分析,以往韩束在线下卖得最好的墨菊巨补水套盒定价399元。有这一市场验证的基础,所以韩束依然在抖音为红蛮腰套盒定下了399元的定价。

红蛮腰套盒内,不仅包含水、乳、精华、面霜、洁面5样产品,还额外赠送正装的水、乳、面霜,以及眼霜和面膜,主打一个让消费者“感觉占到便宜”。

■ 供应链支撑

性价比背后,需要品牌具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有效的成本管控能力,才能覆盖掉各运营环节的成本,获取一定的经营利润。

韩束早在20年前就建成了第一个自有工厂,如今,它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东方美谷一期二期的工厂,占地面积达150亩,是设备先进、自动化、上下游一体的美妆产研基地。这种供应链储备能力为它满足订单需求提供了支撑。

再来看渠道,核心是抖音自播承接。

虽然韩束也在抖音上与贾乃亮、舒畅、小杨哥等头部主播进行了合作,但品牌70%-80%的销售,仍然来自品牌自播间。

一方面,是因为短剧营销为韩束积累了大量的A3种草人群,另一方面韩束通过多达20+的蓝v账号矩阵,反复触达这些人群,引流至品牌自播间,直至完成收割闭环。

关键的一点是,抖音电商的用户中,18-35岁用户达7.8亿,占比70%,而韩束在抖音的用户,18-35岁的用户占比也高达70%以上,二者高度匹配。

韩束短剧营销的这套打法,看似已经没有秘密,但对于很多品牌而言,可复制性却并不高。

以珀莱雅为例,其同样投注了短剧,但因为不具备先发优势,输出的内容数量和节奏不够稳定,且合作达人覆盖的粉丝量有限,并没有为品牌带去如韩束一般的曝光效果。

目前,取代韩束与姜十七合作短剧的品牌,C咖、HR、SK-II、丸美、百雀羚等,获得的影响力也不及韩束。这其中,除了缺乏先发优势、输出不稳定的原因,也不乏品牌承接能力较差。例如,HR、SK-II作为国际大牌,仅有单个官方账号可以触达和承接消费者,效率显然不及矩阵式账号高。

最后来看“人”,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 自播全部自建,投入充足的人力资源

据行业知情人士介绍,韩束的直播间已形成6个主播、4个投流、4个场控、4个助播、3个策划的“标配”,日播时长达20小时以上。高峰期,韩束旗下的主播数量超200人。韩束创始人吕义雄曾规划,2024年韩束的目标是做到“一个品一个直播间”。

■ 创始人亲自带队,all in抖音

去年7月,吕义雄曾找了一位业界的朋友亲自学习抖音,仅仅2个月后,他便告诉那位朋友,已经掌握了精髓。随之而来的,就是韩束销售额在抖音上的突飞猛进。

创始人躬身入局,不仅为韩束在抖音带来了公司绝大部分优质资源,这种从上到下高度一体化的状态,也为韩束在抖音实现高效闭环提供了保障。

02

一以贯之的“暴力打法”背后

吕义雄这种瞄准了就倾尽全部资源“梭哈”的魄力,深刻影响着韩束及其背后母公司上美的过去二十年。

2002年,吕义雄放弃西安已经稍有起色的化妆品专营店生意,毅然决然踏上上海这片未知的土地创建韩束时,便是他对于未来的第一次all in。

2013年,韩束瞄准省级卫视崛起的趋势,集中绝大部分预算,以2.4亿元抢下当时“全国收视率第一”的江苏卫视王牌综艺——《非诚勿扰》独家冠名权,是吕义雄对于未来的又一次加注。

此后数年,韩束还曾辗转网络综艺、大剧等风靡一时的营销模式,并进行了数亿级规模的投入。

这些真金白银,确实为韩束及上美带去了丰硕的成果。比如,韩束红BB霜曾名噪一时,占据国内BB霜市场份额之首;2017年,上美营收攀升至47.5亿元巅峰。

如今在抖音上,将投放的资源集中加注在头部短剧KOL身上,并通过广泛的铺量,迅速获取数十亿级曝光回报,似乎也是它再熟悉不过的“套路”了。

不论是CS渠道时代,还是淘天时代,抑或者当下的抖音时代,在吕义雄和上美的字典里,似乎不存在“小火慢炖”这样的词汇,“高举高打”“不留余地”才是常态。

但这种崇尚“大力出奇迹”的思路,并非没有失灵的时候。

比如2018年,在外资大牌和新锐品牌通过新渠道、新产品,以及与消费者的新对话模式,异军突起的背景下,还沉浸在传统营销模式下的上美,旗下的两张“王牌”——韩束和一叶子,一度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丧失行业TOP宝座。

2014-2017年,韩束、一叶子还能在天猫双十一全周期美妆榜单中稳居TOP10,且2015年韩束一度冲到TOP2,但2018年至2023年,上美旗下美妆品牌再无缘天猫双十一TOP10。

如今,韩束虽然通过一以贯之的“暴力打法”,登上了抖音这个新渠道美妆第一的宝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隐忧”。

首先,是短剧营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对品牌后续传播及销售或产生反噬。

如同当初的直播带货,也是一步步由“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如今短剧在经历了前期粗犷式发展后,也进入了监管趋严的时代。

2023年11月,爆款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上线两天后,就因为“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破坏平台良好生态”的原因,遭到下架。

也是在这部短剧上线的前一天,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短剧治理工作,各平台也相继发布打击违规短剧的公告,并公布被下架的短剧。

不只是题材方面的限制,还有平台对短剧的投流资质也进行了约束。比如,抖音巨量广告要求,进行短剧推广的广告主必须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或《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三种证件。

如今不只是韩束,其它品牌在抖音等平台上投放的短剧,题材也多是以一些霸总爽剧为主,其中不乏一些炫富拜金的场面,一旦平台对于短剧审核的风向变了,这些内容可能遭到严厉打击。

与短剧绑定过紧的品牌,就如同此前将销售重心放在大主播带货上一样,有可能遭受一损俱损的结果。不只是投放短剧的钱打水漂,后续的产品销售、库存等也可能因此受到连环影响。

其次,是品牌难以建立起壁垒,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2022年李佳琦在《所有女生的offer》里面对韩束的评价:产品线不清晰、找不到推品的重点、视觉不统一。想起韩束,就只有价格和无数的赠品。

即便韩束如今在抖音稳居TOP1,但在某些社媒平台以“韩束抖音”进行检索时,仍然能看到不少真实购买过的消费者在纠结:

“399的红蛮腰套装到底买贵了没?”

“姜十七短剧来的,好用吗?”

“用了会过敏吗?”

这些声音或许从侧面显示,很多为韩束买单的消费者,一定程度上是冲着价格机制、网红推荐的效应激情下单。

目前,抖音上不乏国际和国货品牌争相入局短剧,短剧营销的成本攀升是必然趋势,再加上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短剧营销对于韩束的作用力,或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同样有意思的是,近期投放过姜十七短剧的某国货美妆品牌,也在抖音自播间推出了买赠套盒,且标价398元,比韩束红蛮腰套盒还要便宜1元。

同时,渠道多元化发展趋势下,需要品牌构筑“适应平台打法”以外的品牌价值。

随着章小蕙、董洁在小红书上开启生活方式类直播带货以来,小红书成为了继抖音之外,又一个被品牌方们争相关注的平台。从传统电商到垂直电商,再到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品牌发展的渠道阵地,一直随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迁。

因此,韩束除了忙于找到适应不同平台的打法以外,更应该着力于品牌价值的沉淀,用品牌复利抵抗周期,才能事半功倍。

何为品牌价值?一个经典且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多年以前,许多国货品牌试图挑战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其中一个叫汾煌可乐的品牌,拿出自家的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可乐,让消费者盲测哪一种好喝,结果大多数消费者都选择了汾煌可乐。不过,当拿掉盲测标签,露出品牌logo后,消费者立马就认为可口可乐才是最正宗的可乐。

类比到美妆行业,消费者也用钞票投票的方式给出了答案。如天猫、抖音上,最早都是美妆白牌率先突出重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角逐后,白牌退场,更具品牌影响力的外资品牌迎头赶上,稳居TOP行列。今年三八大促抖音美妆TOP5,国际品牌占3席;天猫美妆TOP5,国际品牌占居4席。

03

新使命和品牌梦

从更长久的未来看,在渠道和流量剧烈变化的背景下,韩束的胜利显然还只是“阶段性胜利”,而非“结构性胜利”。

在业内,韩束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品牌——在好生意与好品牌的天平上,它仍然需要找到平衡点。

这背后,投注出吕义雄作为创始人的个人特色。在中国美妆企业的领导人中,吕义雄旗帜鲜明,他身上常见的符号常常有:霸气、果敢、专注、冒险等。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给外界的印象,似乎更多是一个会做生意的商人,而非爱谈情怀的企业家。

更很少人会谈及,他不止对生意有敏锐的嗅觉,还是同时代品牌创始人中少有的拥有“品牌感知”的人。

有很多例子可以佐证。

当下茶馆领域的“网红”——隐溪茶馆,就是吕义雄2015年开出的。即使是在时髦永远走在尖端的上海,隐溪都是“超前”的:非标的门店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美学呈现、轻商务和社交的第三空间打造。

除此之外,吕义雄还爱逛街,去感受各类品牌的潮流变化和服务细节。他曾预言过当下的生意机会:“未来线下只有三个生意值得做:一个是奢侈品,一个是极致性价比,一个是生活方式。”

但回归到化妆品赛道,吕义雄似乎没有释放出他“品牌感知”的能力。

“吕义雄很务实,不是使命驱动型的领导者,他对生意的预判都是发自直觉,但他的直觉已经是剑是尺。”曾有业内人士向BeautyNEXT这样谈到他。

韩束的如今的成绩,是基于吕义雄对市场判断后,选择以“务实”心态再次去创业的结果。

与曾经在CS渠道一样,它赖以成功的要素,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性价比、打折促销等。这也一定程度说明了,头部国货美妆品牌还没有真正走出“下沉市场”的打法惯性,让消费者因为“品牌认知”为它们买单。

在完成规模的迅速积累后,头部国货美妆品牌理应循着这一优势基础,完成“品牌化”升级蜕变,以赢得更广泛市场的消费者认可和尊重。

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它需要一家已经成型的化妆品公司卸下已有的光环和包袱,从内部打破自己,对组织体系、研发体系、品牌叙事、产品打造、渠道构建等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认知革新,并有魄力将其打碎,重组,再步伐坚定地统一迈进。

这一切,吕义雄不是没有思考。这个过程中,吕义雄的使命感,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韩束的天花板。

一个值得肯定的苗头是,韩束已然意识到品牌化的重要性。

继红蛮腰套装在抖音获得销售成功后,韩束从品牌形象、科研叙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升维改造。比如,去年11月底,对品牌视觉进行全线升级,包括保持社媒电商与品牌调性的一致等;去年8月,主导了《化妆品用原料合成多肽》团体标准批准发布,为行业开展合成多肽化妆品的生产、开发、评价提供可参考的指南。

当下及更长久的未来,头部国货的主要战场,都不止在下沉市场。

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鼓励,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倒推,中国美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是箭在弦上。当时代的使命发生更迭,掌握头部资源的头部国货美妆品牌,一定程度拥有“先发优势”。

新时代的使命,必将把所有人带去更高指引的产业理想中。手握对生意直觉的“尺与剑”还不够,这仍需要吕义雄们延续「品牌梦」。

行业的崛起需要时间,纯真的人不怕梦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