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治理指数大排行发布:中国排名上升,新兴国家也在行动

澎湃新闻记者 朱郑勇
2018-11-28 16:14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4年我们做第一份报告的时候,中国的全球治理指数排第五,2015年上升了一位。到2017年,中国排名再次上升,位列第三。”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游腾飞如是说。

游腾飞口中的“报告”属于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启动的“全球治理指数(SPIGG)”项目,该指数系全球首次以指标体系的方式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状况展开评估。该系列的第四份年度报告——《全球治理指数报告2017: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时代》(以下简称《报告2017》)——于11月25日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研讨会上发布。

图1:2017全球治理指数各国排名总表。本文图片均来自《报告2017》。

中国排名不断上升的原因

《报告2017》指出,在《全球治理指数2015年报告》中,中国的排名由第五上升到第四。在《报告2017》中,中国排名更进一步,以628.3的总分超越英国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727.4分)和法国(644.1分)。

《报告2017》由“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个部分及各项具体指标构成,旨在通过对全球数据的采集与测评,客观衡量和反映世界189个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和贡献度。

图2:全球治理指数2017指标体系,在“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个一级指标下还有若干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还各有其权重。

在“绩效”这一考察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绩效情况的指标排名中,中国的总分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位列第一(144.5分)。《报告2017》显示,中国在全球环境、经济、发展和减贫治理方面都有突出表现。这为中国在总分排名上超越英国位居第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在“绩效”的“全球环境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发展治理”和“全球减贫治理”这几个二级指标上表现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在“绩效”的二级指标“全球减贫治理”这一项中得分最高的是土库曼斯坦。而在这一项中排名靠前的国家主要还是中亚、东南亚和南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报告2017》认为,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一些国家直接受益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这说明“一带一路”对全球减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在“决策”和“责任”这两项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五位(这两项指标得分分别为216和78.6分)。作为考察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决策话语权的指标,中国在“决策”这一项的排名与上年相比没有变动。《报告2017》认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依然稳健有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事务参与和决策中的话语得到世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认可。在评估各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人力、物力付出,以衡量各国贡献的“责任”指标中,中国的排名从上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实现稳步增长。尽管发达国家在“联合国会费缴纳率”和“UNDP援助额”(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者注)这两项二级指标上得分普遍较高,但发展中国家正用人力派出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而中国在“联合国会费缴纳率”与“维和人员派出”这两项二级指标的均有较高的得分。

据《报告2017》中的“各国总排名表”上的数据,中国在“机制”这项考察各国参与和维护国际机制的积极程度的指标上位列第八位。在“当年承办国际会议”的二级指标上,中国得分超越美国和德国,排名第一。不过美国在二级指标“承办国际会议”上仍然独占鳌头。《报告2017》指出,国际会议承办是体现全球治理能力的风向标。最近三年,中国这一项得分增长174%,增幅分别为传统国际会议主导国美国的5倍、德国的19倍。中国积极承办北京APEC会议、推进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出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号召设立亚投行等举措不仅是在物质上对全球治理做出贡献,更是在机制设定上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指出,中国是具有地缘政治影响的大国,也是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在世界发展议程、气候变化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反恐、网络安全等全球治理重点领域,没有中国的参与,问题是难以解决的。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相关重要政策的出台,可以预见,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还将获得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大国与小国,变与不变

游腾飞在介绍《报告2017》时指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状况是极不均衡。“主要大国对于全球治理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一些小国。”《报告2017》发现,在全球决策方面,得分前五的国家总分在全球总分中占比超过一半。得分靠后的63个国家加起来才贡献了全球总分的10%。

游腾飞指出,有64%的国家未达到平均分,而与2016年各国得分状况相比,2017年各国得分不平衡状态进一步扩大。

2017年的总分排名前十位国家被七国集团(G7)和金砖五国中的中国、俄罗斯、印度所包揽。而二十国集团(G20)的得分总和占到了全球各国总分的45%。

图6:G20得分占全球各国总分45%

《报告2017》指出,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仍未出现根本改变,即少数大国主导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的主导力量仍然是一些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国。而大多数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则是不太积极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各类全球性问题旺盛的治理需求与全球治理制度的低效供应之间日益增大的张力。这成为制约全球治理进程和效度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宗教极端主义、地区主义、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思潮有所抬头,以及英国脱欧和美国出现的孤立主义政策都为全球治理的未来发展道路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图7:2017报告各国得分及平均分,大量位于平均线(黄色线)下的点表示大多数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并不积极。

尽管大国仍是全球治理的主导力量,从《报告2017》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大国在个别具体指标上有较大的倒退。美国在“绩效”指标的排名首次降至第二位,尽管在全球气候和发展这两个二级指标上排名靠前,但其它几项二级指标均跌出前30。而英国在“责任”指标的排名则下降了103名,其在“联合国会费缴纳率”和“UNDP援助”两项二级指标上得分也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从各级指标的具体数据来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比如,对比去年,北欧国家在“机制”这一项的进步明显;从世界范围看,排名进步30名以上的国家也多是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和东欧的小国;中非国家近年来参与国际秩序构建的意愿也在加强。在“绩效”排名前30名的国家除了北美、西欧的部分传统发达国家外,就是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人口和地理意义上的小国。而在“决策”项前30名的国家名单中可以发现,参与和影响全球治理决策不再仅仅是富国、大国、强国的专利,一些小国也开始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责任”指标中,非洲国家进步明显,其中卢旺达进步140名,塞内加尔进步108名,埃塞俄比亚进步90名。而且非洲各国在“联合国会费缴纳率”和“维和人员派出”这两项二级指标上得分较高。而在“维和人员派出”项中,高分国家主要集中在亚非新兴国家,排名靠前的有埃塞俄比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卢旺达、尼泊尔等国。《报告2017》认为,非洲各国近年来参与国际秩序构建的意愿逐渐增强,而新兴市场国家更关注构建全球治理秩序的公正合理性,更加注重维护国际安全。

对《报告2017》做评议的两位专家在肯定报告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给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刘鸣研究员提出,在目前依据缴纳联合国会费、承办国际会议数量等硬指标的基础上,未来是否可以加入一些量化的软指标,并在报告中体现全球治理过程中一些动态议题的发展状况。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研究员则指出,各项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在不同时间段会发生变化,其权重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责任编辑:王靓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