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威海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有新变化!

2024-03-26 13: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26日上午8:45,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新闻发言人宋华丽,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于毅,市气象台副台长张莉萍解读气象灾害市级预警及县级预警信号发布有关情况。

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山东省1961-2020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3℃/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气温上升速率。1990年以来增温显著,2011-2020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山东省平均气温仍将以0.3℃/10年的速率上升,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将进一步增加,台风北上影响我市的概率明显加大。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造成的风险将日益增加,希望每个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共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走在最前线。

为稳妥做好气象灾害的处置应对,按照中国气象局相关规定,威海市气象局自2024年1月1日起开展市级气象灾害预警和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主要目的

此次市级预警及县级预警信号发布工作,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国气象局有关文件和山东省气象局统一部署要求,完善我市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构建市级发布预警、县级发布预警信号的递进式气象灾害预警业务布局,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多级重复发布的问题,解决无气象主管机构的县级行政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问题,推进质量体系建设、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有效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主要变化

威海市气象台不再发布全市范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改为发布全市范围气象灾害预警。同时,由于中心城区(包括环翠区、经区、高区、临港区)未设县级气象机构,所以目前中心城区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威海市气象台代发。气象灾害预警现有13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现有14类。

市级预警与原预警信号相比,主要区别如下:

种类不同。气象灾害预警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强对流、大风、大雾、高温、低温、道路结冰、沙尘暴、干旱、霜冻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雷电、冰雹、大风、大雾、高温、低温、道路结冰、沙尘暴、干旱、霜冻等14类。除预警中的“强对流”对应预警信号中的“雷电”、“冰雹”外,其它种类两者都是一一对应。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每类预警和预警信号均为最多设置4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Ⅰ至Ⅳ级,Ⅰ级为最高级别。

覆盖面不同。气象灾害预警属于市级预警,覆盖威海市全域,预警信息精确到“区市”,如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属于县级预警,覆盖区市,预警信号信息精确到“镇街”。

标准不同。对于部分气象灾害,气象灾害预警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略有区别,个别情况下可能出现威海市预警与中心城区预警信号级别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一次暴雨过程,当市气象台预计全市30%以上气象观测站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时,就会发布暴雨橙色预警;若环翠区恰好属于降雨比较集中的区域,预计有镇街3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且其中有1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根据预警信号发布办法,市气象台将代发中心城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所以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当预警和预警信号级别不一致时,请关注内容上的差别。

服务方式

威海市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时,将通过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威海水文气象信息服务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为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和各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威海市气象台代发中心城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将通过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向环翠区政府和经区、高区、临港区管委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并根据要求上传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

已设县级气象机构的区(市),原有的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维持现状不变。文登区气象局负责文登区和南海新区气象服务,荣成市气象局、乳山市气象局负责各自市域范围内气象服务。

现在气象服务软件很多,有时候服务软件的气象信息都有不同,手机软件上推出的气象信息是否都是气象局发布的?

根据《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6号令 2015年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气象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

目前确实存在气象信息传播来源多、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很多信息并非气象台官方发布,气象部门一直努力加强对不实信息乱传播行为的管理。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预警时应当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预警,并注明信息发布的气象台名称和发布时间,不得自行更改内容和结论。呼吁大家通过正规渠道接收、传播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威海市气象局官方天气预报发布渠道为“威海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威海气象”微博、“威海天气”抖音号及威海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12121电话热线等,建议可以从这些渠道获取最新的天气预报。

2023年冬季气候概况怎么样?2024年春季气候预测情况如何?

2023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气候概况:全市平均降水量128.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8.7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72.6毫米。12月15-22日,威海地区出现持续性冷流暴雪,文登区累积降雪量达到88.4毫米,最大积雪深度突破山东省历史极值,达到74厘米。2023年冬季全市平均气温0.2℃,较常年偏高0.2℃,较去年同期偏高0.1℃,前期偏冷后期偏暖,气温起伏较大。

预计威海全市2024年春季(3—5月)降水量为110~120毫米,较常年偏少1~2成。全市平均气温12.0~13.0℃,较常年偏高。

预计夏季(6—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较常年偏少1~2成。全市平均气温24.0~25.0℃,较常年略偏高。

近些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对于公众而言要如何应对?

面对这一挑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加强气候变化风险防范认识,科学认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候变暖与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存在因果关系,尽管近年来气象防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伴随而来的灾害,仍是社会治理一个十分重要的风险点。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的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的持续和发生都是大概率事件,要引起高度警惕。关注预警信息发布和宣传科普工作。气象部门会进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宣传科普,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普及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此外,社会公众在应对极端天气中至关重要,个人和家庭应加强对灾害风险的认知,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养成良好的应急习惯,提高自救能力。多方协同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防御机制体制。进一步提升气象精密监测能力,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强化科技支撑,补齐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短板,加强预警联动和应急处置工作,提醒公众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推动全社会形成灾害防御合力。

转给更多人看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威海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威海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有新变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