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学空间“搬进”商圈!桂城未来这样做→

2024-03-27 1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26日下午,桂城美学梦工场第七期培训班在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开讲,桂城各主力商圈和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商圈中的人文经济内涵,探索文化艺术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

桂城美学梦工场第七期聚焦商圈及其艺术内涵。

GNP ART嘉萤沛艺术创始人、FROOTS GALLERY植根花实画廊创始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NYID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夏诗源以《以艺言商》为题,介绍了商圈行销演进的四个阶段及特征,并通过国内商业空间载体、文化艺术活动中的优秀案例,为桂城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和主要商圈负责人带来一场艺术与商业相互碰撞的课堂。

“一个包容、和谐、有温度的社会需要考虑到所有人群,包括老年人、特殊群体等。”夏诗源指出,每个处在城市空间里的人都需要被平等对待,因此在艺术和设计融合的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这一基础上创造新的可能。

夏诗源《以艺言商》主题分享。

发展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回归到人本身。当前,南海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回归”的呼声愈来愈高,提出要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率先在大湾区探索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实践样本。如何打造人文经济的示范样本、如何立足城市禀赋资源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是桂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必答题。而商圈作为一座城市文化、经济、活力的缩影,既是商业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做好做强人文经济,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

会上,桂城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千灯湖环宇城、映月湖环宇城、南海万科广场、顺联公园里等12个商圈负责人齐聚一堂,以商圈中的人文经济作为切入点,围绕“如何让艺术赋能商圈,加速商圈转型形成独特优势,避免业态同质化”这一主题探索文化艺术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

艺术赋能商圈主题座谈会上,各商圈负责人各抒已见。

灯湖西街总经理黄淮提到,保利水城和灯湖西街一直致力于开展艺术进商圈活动,并通过融入西樵山书院、龙舟文化、舞狮文化、佛山陶瓷等本地元素,为商圈注入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这些元素与商圈的现代气息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体验。

灯湖西街以“城+水+街”为主题,大力发展夜经济。/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浩斌摄

“如何将意大利风情的小镇和佛山本地的岭南文化融合在一起,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佛罗伦萨小镇市场部经理伍庆悦表示,佛罗伦萨小镇正不断尝试围绕剪纸、舞龙、醒狮等岭南文化元素开展相关活动及场景布置,力争让艺术更接地气,实现为商场引流。

千灯湖环宇城总经理丘海秋也提到,千灯湖环宇城属于开放式商业街区,采用的是低层建筑、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创造出类似城市街道特性的外部空间体系。这一商业形态不仅自带自然景观的天然优势,且满足客户体验和社交需求,是购物中心商业形态与空间场景的一大突破。

事实上,桂城一直在探索艺术融入商圈、农村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等各个方面。去年5月,桂城成立了艺术商超联盟,发起“商业+艺术”共生共融计划,将多种精品文艺活动“搬进”人气商圈,商圈里的购物节、音乐会、文化市集、艺术展览等近百场文旅消费活动持续火爆,佛山最大咖啡节吸引超20万人次打卡,湾区带“电”爱车节以500万补贴撬动3.9亿元汽车销售额,生动阐释了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鲜明特征,这也是桂城高质量发展最深厚的根基和底蕴。

南海万科广场商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浩斌摄

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文勇指出,桂城具有经济实力强、环境优美、居民收入高等优势,但也存在商圈过于集中、商圈商场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激烈等不足。他强调,人文经济学是重视人与文化结合的经济模式,要关注人的自我价值,在推动艺术进商圈的过程中要坚持差异性、在地性和互动性三大原则,使每个商圈都有独特的定位和主题,提高辨识度,并积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各大商圈可以积极地与街道沟通,我们必将搭好平台,让大家尽情创新,努力‘唱戏’。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更好地发挥桂城各个商圈的在地性和优势,将周边的消费群体虹吸到桂城,实现合作共赢,推动桂城经济社会的发展。”陆文勇说。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轶彤)

编辑:佛山新闻网 陈金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