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黎圣母院》诞生前的那一夜(上)

2024-03-28 18: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马克斯·加洛 长江文艺出版社

|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五年前,巴黎圣母院在一场大火中遭遇严重损毁,全世界扼腕叹息,修复工作历时数年,艰难无比。而以这座哥特式建筑为故事发生地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却注定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恒久灿烂的浪花。

《不被定义者:雨果传》再现了1831年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前后的生活细节。这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诞生背后,是正在经历婚姻危机的29岁男人雨果,也是正在被流言与误读困扰的名作家雨果,还是正被裹挟进法国动乱时局的青年雨果......

//

第七章

1831年

节选自《不被定义者:雨果传》

[法]马克斯·加洛

......

雨果给自己所依靠的那个书商、他所不喜欢的那个戈塞林写信道:“我不仅能在2月1日,即约定的日期,把《巴黎圣母院》交给您,而且我还可以在今天(1月12日)就把它交给您,我只有七八页的结尾待完成了。”

他翻阅着手稿。

他完全沉浸在了这本小说里,也许对于其他的作品,他都没有如此沉浸过。他就是在欲望和道德之间徘徊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有时,他又拥有着敲钟人卡西莫多的灵魂,或是王家警卫队队长菲比斯的骄傲。就像他们一样,他也爱着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这一角色诞生于他的童年和少年记忆,当然还有他的梦境。他相信但又惧怕宿命,因此他设想代表“宿命”的希腊语词“安纳克”(Anankê)就刻在巴黎圣母院的墙壁上,这座“巨大的教堂……宛似一座庞大的双头狮身人面像,蹲在巴黎这座城市的中间”。

他还在弗罗洛副主教身上赋予了自己的观点。

“人类的思想已经被新闻业化为乌有,也将从神权政治的体系中烟消云散……一种强权将继承另一种强权。这意味着:新闻业将致教会于死地……一切文明都始于神权政治,终于民主。”

他将手稿寄给了戈塞林。

现在,他要和这个可能会在发行量上弄虚作假的、狡猾的书商好好谈谈,戈塞林也许会回避这个问题,但雨果必须坚持。“我简单明了、光明正大地要求您提供一份包含确切发行数量的说明……”雨果必须不断地来询问他,提高音量,以展现底气。

“雨果先生认为,向戈塞林先生开列一份他在各大报刊结识的有影响力的朋友名单,让他们写文章或迅速地派人写文章,这对戈塞林先生是有利的……”

在众多出版商中间,只有戈塞林最没有诚意。雨果怎么能将他正在准备的诗集《秋叶集》,以及戏剧《玛丽蓉·黛罗美》的版权再交给他呢?《玛丽蓉·黛罗美》曾被禁演,但如今,圣马丁门剧院决定重新上演该剧。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戈塞林,如果他想要获得新的出版合同,那就必须向雨果支付一大笔费用。他当然会拒绝支付,然后雨果就可以换一个出版商,转而去找朗迪埃尔,后者提出,将支付六千法郎买四千本的《秋叶集》版权。至于戈塞林,就忘记他吧!

他要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一个记者。

“有些事或者人,你不回复,你也不看与之相关的文字,你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对我来说,书商戈塞林就是这些人或这些事中的一个。我不回应他说过的或者他间接传达出来的,我也不看他出版的自己的或者别人的书籍,我不知道他是否存在……”

但发行《巴黎圣母院》的还是戈塞林!

就在《巴黎圣母院》被寄到书商那里的当天,暴动分子洗劫了圣日耳曼奥塞尔教堂,因为拥护波旁王朝长系的正统派聚集在此,正在参加一场纪念贝里公爵的殡仪活动。这座总主教府被彻底摧毁。

此外,巴黎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暴动,因为共和党人不接受七月革命的成果尽收于路易-菲利普的囊中。

雨果很担心。大家都很少买书了,去剧院的热情也已消退。

他说,“在书店的经营状况不确定的情况下”,他已经准备好复核一遍他与朗迪埃尔签订的《秋叶集》出版合同中的财务条款,因为这款合同的受益方明显倾向于他。但谁会感谢他这种态度呢?感谢他的大公无私?

他听到一些流言蜚语,把他说成是一个“计算产量”、只关心增加收入的作者。还说他坚决不滥用自己增加的收入,时刻收紧荷包,甚至还逼着妻子过最节俭的生活。

圣伯夫说:“真是个可怜之人,”他还补充道:“维克多过得很好,但他可怜的妻子病得很厉害,身体每况愈下。维克多因为自己的骄傲变成了一个醋坛子,这就是他妻子的病。”

被人羡慕、误解、厌恶到这种程度,可能吗?难道这就是成功的代价?

尽管发生了动乱,但《玛丽蓉·黛罗美》在圣马丁门剧院的演出仍然座无虚席。《巴黎圣母院》也卖得很好,事实上可能比这卖得更好,因为戈塞林要隐瞒一部分销量!……而这时,维尼又一次黯然神伤,雨果认为:“他还没有获得与其才华相匹配的成功。”维尼是女演员玛丽·多瓦尔的情人,后者在《玛丽蓉·黛罗美》中扮演女主角,但这也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维尼从未在剧院里取得过辉煌的胜利。因此,他对雨果心怀妒忌。

拉马丁首先表示自己是《巴黎圣母院》的忠实读者:“我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哪部作品能与《巴黎圣母院》相媲美。这是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中世纪的史诗……只不过,作品中不曾提及上帝的旨意,因此这是其略微明显的不道德之处;您的圣殿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丝毫宗教信仰……”此外,年轻的蒙塔朗贝尔伯爵,一个友好的崇拜者,也做出了同样的指责。

对上帝的信仰,就不能有其他不会被立刻抨击的方式吗?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圣伯夫的态度,他拒绝写一篇关于这部小说的文章!

因为自己错误地迈出了挽回友谊的第一步,雨果十分自责(他也承认,这么做是为了试着得到圣伯夫对其作品的批评)。他曾写道:“最近几天的某天上午,我会给你寄去《巴黎圣母院》。请求你不要把它想得太糟糕……”

没有得到回复,雨果便坚持给他写信:“您想为《巴黎圣母院》打包票吗?还是您觉得没有太多问题要提出来吗?因为如果有人要说这部作品的坏话,我不希望是您。”

他在等回信。

......

《不被定义者:雨果传》 | [法] 马克斯·加洛

| 内容简介

法兰西学院院士马克斯·加洛以大量史料和雨果作品为基础,多角度切入,运用颇具画面感的生动叙述手法,将文字幻化成近景镜头,复杂而有序地慢慢呈现雨果内心和外在世界,勾勒出十九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历史面貌,展现了一幅恢弘壮丽的时代与城市全景画卷。

本书法文版出版于2001年,风靡法国二十余载,是法国当代文学不可多得的兼具权威性、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传记作品。

| 作者介绍

马克斯·加洛,法兰西学院第24号席位院士,法国历史学家、作家。他于2007年5月31日入选法兰西学院,成为40位“不朽者”之一。马克斯•加洛最早致力于历史研究,后来转入传奇小说和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取得了很高的声望。主要作品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戴高乐》《凯撒大帝》《雨果传》等。

《巴黎圣母院》 | [法] 维克多·雨果

| 内容简介

《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路易十一治下的法国为背景,描述了吉卜赛女郎与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罗、弃儿卡西莫多之间的纠葛,文采斐然,气势恢宏,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皆被放大。长相奇丑、既聋且哑的卡西莫多有着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爱斯美拉达是美丽、纯洁的舞女,因不屈从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罗的欲望,被他陷害致死。卡西莫多因失去心目中的偶像而绝望,愤怒地把弗洛罗从顶楼推下摔死,自己也到公墓,在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旁自尽。

原标题:《《巴黎圣母院》诞生前的那一夜(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