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展攻略丨永恒的愿望——马赛克艺术探微

2024-04-07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金艾迪 

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公元1世纪,生活在维苏威火山脚下的人们,居屋一角就长这样:

戏剧人像和尼罗河场景,马赛克,公元1世纪
53x120x11cm,维苏威火山遗址,编号sn1
现藏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这两件描绘有戏剧人像和尼罗河场景的马赛克镶嵌画是此次“艺术的帝国”特展所置身的古罗马世界十分流行的装饰艺术之一。庞贝古城中的一处住宅——农牧神之家,就以其马赛克而闻名。住宅中的“伊苏斯之战”是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所发现的,使用蠕虫状纹样工艺所得到的最大画幅的马赛克作品。这幅镶嵌画表现了年轻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81-前330年)在亚历山大征服亚洲时期对峙的场景。

伊苏斯之战,前2世纪末期—前1世纪,
582×313 cm, 出自庞贝,农牧神之家
现藏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住宅中还有另一个对希腊化的东方异域世界充满好奇的案例是“尼罗河景门槛石”,石上以马赛克描绘尼罗河上的场景,并援引昔日的埃及和希腊化时代最重要的城市亚历山大的繁荣景象。与本次吴文化博物馆特展中的马赛克作品同属尼罗河景题材。

尼罗河景门槛石,前2世纪末期—前1世纪
中央面板70×333 cm,侧板70×172 cm
庞贝,现藏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马赛克除去在古典时期的希腊和罗马广为流传之外,还在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东和西亚等地的艺术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艺术家和赞助人常在寻找可以经得起长期考验而不变质的材料,使作品和与之相关的财富地位能够垂万世而不朽。于是这门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反复得到不同世代人们的青睐,承载着无数人对于永恒留存的愿望,时至今日仍保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本期观展攻略将带领大家从维苏威火山的海岸出发,一探马赛克艺术的前世今生。

马赛克的含义

马赛克(Mosaic)一词源自拉丁语Musa(英语为Muse,是古希腊神话中主管文艺的女神们的总称,为天神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所生,一共九位),本意指“献给缪斯的作品”。最早用来装饰缪斯女神神殿,后来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装饰艺术,主要由小块彩色石头、玻璃或陶瓷制成图案,通常用作地板和墙壁装饰。就制作工艺和视觉效果而言,马赛克是指将一小块一小块料器进行拼贴以实现先设计好的图形,再利用人们的视觉感受在一定距离外所看见的色彩会发生空间混合的原理,来最后完成整个从艺术品到观众的审美信息的传递过程。

从广义上讲马赛克镶嵌画是包含在镶嵌工艺这个大范畴里的,“镶”是把一种物质嵌在别种物质的中间或上面,“嵌”是指填补缝隙,这种置放和填补的过程就是镶嵌。而将耐腐蚀的硬质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并黏结固定后形成装饰图案或绘画,即称镶嵌画。就我国使用镶嵌这类艺术形式的情况来看,古典园林中运用彩色鹅卵石铺成各种图案的甬路,以及传统的漆画艺术中涉及拼贴蛋皮、贝壳的技术,也都可以归入镶嵌的领域。

泼水节,漆画,乔十光,180x90cm,
2008-2009年,原作藏于中国美术馆

当马赛克以创造画面为特点,带给人们一种相对稳定的视觉经验时,马赛克镶嵌工艺就从一种附属的状态中独立出来了,从一种技术上升到了一种平面工艺语言,传达更多的信息乃至思想,出现了专门教授制作马赛克的学校:

“例如Frammenti,一间坐落于Narni(意大利特尔尼省的纳尔尼市)的马赛克艺术工作室,他们教学生如何设计马赛克,如何将图像转化为马赛克,如何准备材料,切割石材,另外还有各种拼贴摆放马赛克石材的技能。”

这些承担教学职能的工作室大多数也有作坊的性质,它们生产马赛克原料,并且加工马赛克用来出售。马赛克拼贴画、马赛克装饰品,以及马赛克桌面、地毯、瓷砖等都可以通过这些工作室的渠道出售。从以上这些描绘中,我们了解到马赛克有着很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基础,并且已经作为一种独立工艺艺术存在并发展了,且规模与群众基础都是可观的。

悠长的历史

我们现在知道了马赛克是谁,是干什么的,那么是时候来调查一下它的祖宗十八代了。

马赛克所归属的艺术大类——镶嵌,最早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三千年下半叶,建筑师用小块彩色物体装饰乌鲁克的寺庙。西方美术史学家认为最早的镶嵌画则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在意大利的庞贝等地出现了大量用马赛克装饰地面的情景。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的爆发,熔岩和灰烬吞没了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古城,不幸之余,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却得以意外地保存。

狮子和酒神游行场景,石质马赛克,公元前1世纪
现藏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进入公元,早期基督教的发展为镶嵌壁画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公元313年君上坦丁堡的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后,罗马、君士坦丁堡等地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起基督教教堂,几乎所有的穹顶、墙壁都布满了宗教壁画。此时在建筑业上新型粘性水泥被大量使用,玻璃制造业空前发展,使得大型镶嵌艺术的发展成为可能,又由于镶嵌工艺具有比其他任何平面的艺术形式都更加持久,因此成为许多重要教堂壁画的首选。从罗马帝国的分裂直至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段时期由于东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重视,发展出了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壁画风格的“拜占庭式马赛克”,这类壁画糅合了希腊、埃及、近东艺术三个要素,带有神秘的东方韵味。

圣墓教堂内拜占庭风格马赛克

公元7-8世纪,镶嵌工艺在伊斯兰国家兴起,由于宗教的差异,镶嵌工艺在清真寺中是以装饰图案的形式出现的。13世纪在意大利地区又兴起以抛光的天然石器为原材料的全新式镶嵌,由于这一风格的镶嵌工艺在佛罗伦萨和罗马地区最具代表性,因此被称为“佛罗伦萨式镶嵌”。但由于宗教题材的局限和制作形式程式化,镶嵌艺术从中世纪开始衰落。文艺复兴时油画、蛋彩画的发展以及人文艺术方面的变革更是使得马赛克不再流行,但拉斐尔等艺术家仍在实践这种古老的艺术。

意大利彩色硬石镶嵌花鸟长方形画匾,34.5x41cm
出自佛羅倫薩大公爵工坊,十七世紀,欧洲私人收藏

18 世纪,全面西学的俄罗斯建立了自己的镶嵌工作室,由著名的镶嵌工艺大师莱蒙诺索夫领导。他在学习拜占庭的基础上研究出了自己独有的材料配方,在马赛克的料器和拼贴技术上都创造出了俄罗斯风格,在微型马赛克镶嵌方面更是走在了欧洲的前列。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迪将镶嵌工艺大量运用到建筑中,从真正意义上使两千多年的镶嵌艺术从内墙走向外墙,从平面走向立体,成为现代设计中一个时尚的工艺技术,开拓了现代镶嵌艺术的新篇章。

维森斯之家(casa vicens),1883年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经久未变的制作工艺

曾经在公元4到5世纪用于拜占庭马赛克作品及教堂装饰的用料以及黏结和制造工艺至今未变,钟情马赛克的艺术家,大概就是钟情这种永恒的气度。在上文对马赛克的背景调查中,也许已经有观众对“料器”“粘性水泥”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陌生的用词感到好奇,这就一起来看看制作马赛克的基本流程吧——

料器

拼贴马赛克用到的基本材料称为“料器”,拜占庭式马赛克主要应用的料器为玻璃,此外常见的马赛克料器还有釉面陶板、天然石材、人造石材。今天传统意义上的料器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被扩展了,像贝壳、防锈金属等不易腐蚀的材料都被应用在镶嵌工艺中,大大加强了镶嵌工艺的艺术表现。受限于篇幅,此处仅介绍玻璃料器的来源。

它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材料,添加入各种矿物及化学物质的玻璃染色剂,在玻璃窑中加热至800摄氏度左右或1500摄氏度以上,熔化成玻璃水再倒入特制容器中,在玻璃水迅速冷却的过程中将玻璃水摊成1-2厘米厚的饼状,冷却后就制成了圆饼形的玻璃马赛克,这就是传统马赛克的基本生产方法。之后在根据所需要的形状和大小,用玻璃刀和手锤进行切割。这个过程十分精细,并且会产生大量废料,因此制作一件造型难度较高的壁画所使用的料器至少是真正上墙料器数量的三倍。

锤子和对顶砧,在切割石材、重质玻璃时很关键

马赛克的色彩除和玻璃添加剂有关之外,烧制温度也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800摄氏度-1000摄氏度之间烧制出的低温马赛克,色彩厚重沉稳、纯度低,能烧制出色阶差度很微妙的多种色彩。可惜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许多烧制方法已经失传。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保留得较好,单就俄罗斯美术学院马赛克工作室就能生产4000多种色彩的低温马赛克。相比之下,1500摄氏度以上烧制出的高温马赛克色彩纯度高、对比强烈,但色彩变化不免较少。

威尼斯镶嵌玻璃
基底和黏结剂

马赛克工艺之所以被称为永恒的平面艺术,是因为它的生命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平面艺术都长久。不仅由于镶嵌选用的大部分料器都是千万年不会氧化、腐烂或风化的物质,更因为镶嵌所选用的黏结剂固化之后又大都还原成化学成分非常稳定的物质,许多黏结剂的基本成分都是当时人们使用的建筑黏结剂,像水泥、石灰等,因此对马赛克作品来说,基底和黏结剂是不可分的、更确切地说黏结剂的固化才形成马赛克的基底。

此外,黏结剂还起到了另一个作用,就是添补了料器之间的空隙。因此在视觉上,黏结剂也成为马赛克作品面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件马赛克艺术品间隔的大小及走向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使得黏结剂本身成为了视觉语言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比料器小,甚至许多艺术家有意把黏结剂做成所需的颜色,和料器搭配,以达成或对比强烈、或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

Susca Matsik 马赛克作品
反向灌浆与直接镶嵌法

马赛克的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反向灌浆法与直接镶嵌法。反向灌浆法是欧洲人从几千年镶嵌艺术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对于传统的平面镶嵌艺术是最实用,最程序化的拼贴方法,特别是在创作大型壁画时,艺术家可以利用技工的人力完成大量繁重的手工劳动。但是分块安装的壁画,接缝处的料器会参差不齐。为了将造型和色彩衔接得自然而紧密,有的地方要凿下一些水泥,再重新用直接镶嵌法粘结,甚至要在开始分制镶嵌水泥块时,考虑到将重要的细致的造型部分让开。而且反向灌浆法对于一些具有特别效果的马赛克又束手无策,比如整体上凹凸起伏的立体马赛克,或是制作在浮雕、雕塑或各种非平面环境中的镶嵌,还有用贝壳,石子等立体料器制作的镶嵌,都只能利用直接镶嵌法。因此本文将详细为读者介绍直接镶嵌法这一工艺。

直接镶嵌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将将料器固定在黏结剂之上。古代两河流域、古罗马和拜占庭早期的镶嵌几乎都是使用的直接镶嵌法,并采取灰膏作为主要的黏结剂。由于镶嵌用的灰膏黏结剂和湿壁画所用的灰膏制法几乎相同,因此拜占庭式马赛克经常和湿壁画共同出现在同一张壁画中。

点击即可解开湿壁画的秘密

例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现收藏在本次特展合作方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伊苏斯决战》所使用的就应是和湿壁画底子相近的石灰质黏结材料。其所用料器是黑,白、红、黄及其中间色的彩色石材,石材被有规律地切磨成小型立方块,整个镶嵌壁画已经呈现出完整的西方写实艺术中的光影造型特点和构图规律。

直接镶嵌法又有局部和整体之分,整体直接镶嵌法一般用于大型壁画创作,需要提前在素描纸用相等厚度的料器码放出壁画图案,再转化至墙面。局部直接镶嵌法就是在墙上抹一块黏结剂,之后在黏结剂上一块块镶嵌上材料,材料拼接的整体关系要靠经验来判断,不能反复修改。此原理同样适用于微型马赛克的制作,再辅以上蜡和打磨的工艺。

微型马赛克制作
广泛的影响

在漫长的岁月中,马赛克艺术仿佛时间的宠儿,时至今日仍立于时尚的行列,和各种前沿的艺术理论与表现形式结合,散发出持续的生命力。

20世纪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曾两度赴意大利拉文纳游历,为的就是要考察和研究中世纪的马赛克壁画。他的油画名作《吻》带有浓郁的伤感情调和东方装饰风格,可以说是克里姆特“镶嵌风格”最突出的成就。当混有颜料和金粉的画作完成并安装在墙上时,还使用了包括贵重的金、银、铜、珊瑚等名贵材料镶嵌,很显然是受到锡耶纳画派和马赛克艺术的影响。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1908年
现藏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再如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一一印象派,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线的描绘。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这些色点并置的分色绘画方法与马赛克的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利用的色彩的视觉空间混合效应,产生惊人的灿烂效果。

长草地与蝴蝶,梵高,1890年
现藏英国国家美术馆

结语

从三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一路走来,马赛克这门艺术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得益于拼贴材料的多样化,马赛克不仅能屹立于穹顶,亦可以安卧于厨房。读到此处,广大的观众朋友尽可动手试试,以马赛克这一永恒的艺术装点自己的生活。

Susca Matsik 的厨房

参考文献

[1] 李中军.马赛克镶嵌形式在艺术发展中的轮回与升华[D].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孙韬.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列教材——镶嵌壁画材料技法[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3] 徐立乾.浅析马赛克壁画镶嵌及技法[J].当代艺术,2013.

[4] 彭小庆.马赛克用于纯绘画的必然性[D].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林俊成.镶嵌艺术:马赛克[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2.

[6](意)哥伦布编著;崔娥译.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7](英)马克·D,富勒顿著;郭佳好译.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考古[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8] Mosaic:Painting with Stone PartII (https://lifeinitaly.com/mosaic-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