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换生:穿梭于文化交汇处,我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校园

2024-04-02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校园部

RoRo在飞机上拍摄的云海

夜幕降临,明星高悬。透过飞机的舷窗向外张望,灯光闪烁点缀于暗色的世界地图之上,串联起古老星球的夜间掌纹。交换生们打开手机拍照的夜间模式,定格了开启这趟旅程的第一晚。

一条条航线如同生命之树的脉络,一端是家,一端是远方,牵引着他们来到一座座陌生的城市,开始以三个月为单位的交换生活。

挺身向前、穿过云层,

展现在眼前的,是另一个世界。

01

当张艺栌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交换生项目,她说“有很多东西你在做之前不知道它会带给你什么,但你知道它一定会带给你点什么,所以你就去了。”在她看来,在2023年下半年,从北京到香港的这段经历,是她迈向更大世界的第一步。

外国语学院21级的RoRo也决定在大三上半年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交换。但与张艺栌不同,RoRo的目的更明确。作为俄语专业的学生,她选择出境交换的首要原因是希望能浸入到俄语环境,培养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感觉我的俄语在那其实得到了特别好的锻炼,因为相比起在国内的外教课上,在俄罗斯我不会那么拘谨自己的表达,那种害怕出错的心理没有那么强烈了。”一种语言背后是一个国家,里面蕴含的是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当俄罗斯的形象不再局限于荧幕的光影、书页的文字与外教的讲述,而成为亲身体验的文化场景,这份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好奇,成为RoRo决心跨越国界,走进俄罗斯的动力。

外出交换的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甚至半年,选择交换大学所在的国家和城市是一个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艰难抉择。

在选择香港大学时,张艺栌主要考虑了学校的国际排名和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机会,此外,相比起欧美国家的城市,她认为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安全方面更胜一筹,香港拥有对语言能力的包容性,与大陆相近的文化背景还会带来安全感,综合这些因素让张艺栌最终踏上了在香港大学半年的交换之旅。

大部分同学选择交换项目都考虑到了语言问题,生态环境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Winnie最终选择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因为这是当时所有交换项目中唯一不需要考雅思托福的,只要英语六级的成绩就可以了。”而最终选择中国台湾作为交换地的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1级的小繁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台湾没有语言成绩的要求。”

在考量了个人追求与各地风貌之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踏上了交换的旅途,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共同的名字:交换生。

02

走出熟悉的校园,来到异乡,交换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学习习惯到生活方式,从人际交往到思维模式,交换地与他们熟悉的环境都有许多差异,交换生需要自己摸索、适应。

第一个挑战是语言,尽管已有预期,课堂上的专业语言障碍仍然是他们面临的首要困难。Kiki坦言,有一门计量经济学课她“听得不是很懂”,语速很快的老师使本就艰深的内容理解起来更加不容易。第一次上课时,虽然有翻译软件的帮助,但她仍感到有些吃力。

在用英文讲授的法律课堂上,张艺栌需要学习大量专业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所以即使平时英语学得还不错,听课时还是会遇到不少生词。逐步迈过语言关后,来自香港大学的各类资源让她感到耳目一新。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港大向学生们发布活动信息,内容涵盖面向全校的通识讲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院活动,张艺栌通过这些活动同业界交流,逐步了解了香港法律圈的运作逻辑。

“大家好像不会觉得在图书馆里讨论问题是很打扰其他人的。”Kiki发现,在戴维斯的图书馆里,学生们也会大声说话,这与国内的自习氛围大相径庭。除了自习状态不同,交换生和当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差异。当地的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交流探讨,Winnie对此印象深刻:“他们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或者有自己的想法时,在课堂上会直接举手或者直接大声地说出来。”

Kiki在自习

学习之余,交换生还体验到根植于另一方水土的独特生活方式。RoRo注意到俄罗斯人的作息偏晚,常常是两点左右吃午饭,八九点吃晚饭,夜里一两点睡觉。台湾师生的“松弛感”则给小繁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大陆紧张的生活节奏,“在台湾,大家是比较放松、很生活的,没有赶时间的概念”,学习和工作重要,生活和健康也很重要。虽然异地的美食总是激起游人的兴致,但是交换地的食物并不总是令人满意。Winnie不太喜欢当地的食物——“白人饭”,这类食物主要包括三明治、汉堡、披萨、薯条等常见的快餐品种,偏重口、偏咸、偏甜是她对“白人饭”口味的描述。

Winnie和室友做的美食

03

随着时光的流转,最初的陌生和不适应逐渐褪去,交换生们在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开启了新的一幕。

“我对学术的热情好像被激发出来了,深入地研究一个东西还蛮好玩的。”小繁感慨道。她在课后的读书会上与老师和同学就某个主题交流探讨,自由深入地表达观点,打破了自己从前对学术研究的刻板印象。学校开发的教学APP开拓了师生交流的新渠道,小繁很喜欢这种师生关系,上课的热情也更高了。刚开始交换时,Winnie感到学习节奏快,小测和考试很频繁。当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复习和作业上后,她意识到只要及时地复习,就会收获即时的成就感,她也越来越喜欢这种“现实的反馈”。

走出交换的校园,交换生们在市井、在书店、在特色餐馆,在纯粹的艺术与文化中,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张艺栌拍摄的香港街景

经历了在香港的真实生活后,张艺栌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丰富层次与细腻纹理。过往的刻板印象逐渐消失,香港不再是冰冷、单一的标签。在亲身体验中,她对香港的认识变得生动而立体。深水埗专精的小摊令她不禁感叹“他们在一件事上雕出花来了”;一家名叫精神书局的二手书店不“网红”、不“标准化”,却让她看到了香港人的骄傲和坚守;在只选用本地种植的小白菜作原料的黑窗里餐厅里,她开始思考人和食物之间的回报关系。

除了探索城市的品格,交换生逐步体会到不同民族的性格,丰富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RoRo发现俄罗斯人的性情相对内敛,几乎不会在公共场合随意大笑,待人礼貌得体,充满尊重。而Winnie眼中的美国人就更显热情了,哪怕是同陌生人,他们也会主动开启一段small talk,或是打招呼,或是热心提供帮助。

如同一位行走在文化交汇点的旅者,交换生既是观察者、思考者,也是探索者。他们既穿梭于附近的大街小巷,也跋涉向未知的远方;既向外探索世界的广阔奇妙,也探索自身,不断地在异域的体验中寻找着自我成长与转变的可能。

在Kiki看来,自己的交换之旅正是一场探索,在陌生的环境里与陌生人交流,学会独自生活,不仅是向外对环境的探索,更是向内对本我的探索。多尝试、多学习则是小繁的常态,她从学校出发,“在陌生的地方下车,随便逛逛”,到二手书店,把旧时光“攥在手里”,到餐厅、到老街、到海边的日落下,体会异乡的幸福感。抓住俄罗斯短暂的夏秋,RoRo几乎走遍了圣彼得堡的公园,对见多了充满商业气息的公园的她来说,圣彼得堡不售门票、没有摊贩的公园显得格外纯粹。Winnie把探索的脚步迈向了周边的地区,走过了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城市,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花灯游行中度过虽在异乡,但足够特别的春节和元宵。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04

“出去交换就是要大胆,一直缩在自己的坑里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吃饭睡觉。”不同于在北京的枯燥疲惫,小繁重拾出门的动力与热情,一次次跳出舒适圈,在重复和尝试中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不会就肯定要学,所以就一直出门、一直重复,一件事情重复得多了就不觉得害怕和尴尬了。”迷茫是大学生活的常态,但幸运的是,广阔的世界让小繁有了更多思考的机会,半年的交换生活也让她在众多选择中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样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张艺栌也在交换生活中有了新的收获。来到香港后,她的视线被拉向了更大的世界,“正因如此,我才知道世界很大,人有千万种”。而现在的她有了“去体验这些文化的冲动和机会”,在与形形色色的主体对话中,多元的视角也深深改变了她思考问题与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一场对话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成长。人的活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活法都是正当的,有道理的。”存在于她思维框架中对人分类的“标准”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用尊重和真诚去感受每一个鲜活的人。

RoRo拍摄于圣彼得堡的公园

真正的交换生活不同于网页上的二维平面风景图,也不同于他者口中平淡的文字叙述。交换生们推开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不带任何杂质地浸淫于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之中。世界的恢弘与盛大一旦在眼前打开,就再也不会重新变得狭隘。交换之前还有更多的考虑,但现在,RoRo可以很坚定地说:“我就是想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文字:纪雨欣 吴欣睿 李筱筱

刘家妮 高雅若 范秀丽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原标题:《交换生:穿梭于文化交汇处,我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校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