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军志|没有“国防”的国防教育: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华盾
2018-11-30 17: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在俄罗斯日常生活中总能感受到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

人们常把橙黑相间、象征勇敢和胜利的“乔治丝带”用作背包挂缀或车内吊饰。尤其在每年5月9日“胜利日”前后,人们把它佩戴在胸前,印在坦克飞机大炮上。莫斯科地铁有专门的二战主题列车,车厢内外的喷漆是二战著名战役的黑白照片,唯一的彩色也是“乔治丝带”:橙色代表火焰,黑色代表硝烟。

利用符号化的“乔治丝带”强化战争记忆,是俄罗斯国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2015年5月9日,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阅兵式。  本文图片为 华盾 摄 
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微妙之处

俄语中虽有“国防”的概念,比如“国防部”(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ороны),却不存在相应的“国防教育”概念。若从“国防教育”的基本含义去理解,其在俄语中的对等概念实为“军事-爱国主义教育”(военно-патриотическое воспитание)。拿“军事”和“爱国主义”这两个非防御性词汇与一般的“国防教育”做比,其内涵及外延的微妙之别可见一斑。

“教育”一词在俄语中也有两种提法——“воспитание”和“образование”,虽然中文把它们都译作“教育”,但在俄语中的含义着实不同。第一种“教育”指的是将人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社会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与政治、道德、法律、科学、艺术和宗教息息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语言、道德标准和需求。它使人们与社会意识相适应,以科学和宗教理论为基础塑造人们的世界观和审美态度,保障社会的进步和代际的传承。后一种“教育”指的是人们探索和涉取某种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直观表现在知识、技能的分层系统里,如学前教育、通识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它能够使人在社会中占据某一位置,在职业活动中取得具体的目标和结果。

简言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结构上有无等级之分;二是目标上前者抽象,后者具体;三是内容上,前者以文化体系为基础,是道德、社会、法律、审美等行为标准的养成,后者以知识体系为基础,是个人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开发。

俄语“国防教育”使用的便是第一种“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将俄罗斯的国防教育概括为一种以“军事”为载体的、对公民进行的“爱国主义”道德与审美养成,并且它根植并深化于俄罗斯意识形态之中。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意识形态并不是虚假的意识或政治神话,它是使一系列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心理状态和实践活动得以完成的内在驱动力,它作用于各种道德范畴,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以及个性与社会的形成。

潜移默化地将国防教育进行到底

俄罗斯另一种国防教育的方式即是面向大众的军事科技成就展示。“胜利日”阅兵一年一度,阅兵行进线路会提前公布,各式装备穿街过巷接受民众的夹道检阅,并在红场国家领导人、老兵和全世界的目光中达到高潮。更重要的是,军事装备不仅出现在“胜利日”这一天,只要是与“军队”、“国家”有关的节假日,各种枪炮必会出现在公园、广场,甚至商店。身着军装的士兵会向大众传授各种枪械知识,孩子们则在坦克、大炮上上蹿下跳。学校也会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航天博物馆、武装力量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常年把国防作为核心内容。

孩童体验俄罗斯军队装甲车。

今天,军事活动都已由职业军人来完成,普通人不再需要非常专业的军事技能。因此,当代俄罗斯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和服务国家、保卫国家的意愿,国防教育(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也成为俄罗斯公民教育中“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

理论上讲,俄罗斯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学校、军队、社会四个层面系统开展的。国家根据自身利益从宏观上把握国防教育的方向,为国防教育奠定法律基础;学校负责在教学过程中普及国防知识,并对年轻人随时代进化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军队则从事军事史、军事技战术领域的专业研究和科普,群众性地进行军事装备初级技能培训,激励民众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各司其职,例如媒体负责爱国精神的宣传和道德标准的树立与维护,军事、历史博物馆为国防教育提供平台和资源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各层次间的配合与联动非常紧密,通过强化战争记忆、展示军事成就这两大类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国防教育进行到底。例如,俄联邦国防部拥有自己的媒体——红星电视台(Звезда телеканал),全天24小时播放军事新闻与评论、战争影视剧、脱口秀、纪录片等节目,纪录片内容包括兵器史、战争史、科学技术史等等方面,还有专为青少年制作的军事题材动画片。

当然,家庭也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并且是国防教育成果的体现——国防教育的代际传承。大人们会亲自给孩子讲授国家的历史和先辈们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故事。在地方上的阅兵式中,除了少量军事装备和部队方阵,人数最多的是二战老兵后代组成的“不朽军团”,他们举着先辈的头像照片,全家齐上阵。俄罗斯国防教育能够深入基层政治单位和家庭,并进行传承,也反映出俄宏观社会层面某些具体情绪的消长,例如怀旧、热情、激进、归属等等。

俄罗斯国防教育能够深入基层政治单位和家庭,并进行传承。

战争胜利者自信植根国防教育

俄罗斯国防教育手段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规律性,因为它来源于历史长时段里的政治意识。从历史经纬上看,俄罗斯民族国家的统一将爱国主义思想与俄国国家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打从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联盟抗击斯堪的纳维亚侵略者,到15世纪莫斯科公国终结金帐汗国两个多世纪统治,再到17世纪彼得一世将“服务国家”列入官员授衔授勋评定标准,这些历史教训与经验使爱国精神很早便在俄罗斯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成为俄罗斯传统道德、常识与信仰的组成部分。

信仰来源于苦难,而非幸福。熟悉俄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俄国国家成长史是由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和征伐组成的。其中有两场战争被称作“卫国战争”,一是1812年俄法战争,二是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德战争。俄国人在第二次卫国战争前冠以“伟大”二字,称之为“伟大的卫国战争”。在莫斯科朝向欧洲的主干道“库图佐夫大街”上有一座胜利广场,那里矗立着纪念战胜拿破伦的凯旋门和战胜希特勒的伟大卫国战争纪念碑和纪念馆。纪念馆大厅的棚顶垂下2200万条铁链,代表苏联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胜利广场中央矗立着高141.8米的二战纪念牌,代表战争进行的1418个昼夜;广场右侧是202个泉眼组成的大型喷泉,代表战争进行的202个星期,喷泉下的射灯是鲜红色的,夜晚降临,喷泉成了“血泉”……

孩童在飞机旁边留影,拍摄地点莫斯科,拍摄时间2018年5月23日。
笔者一挚友初到俄罗斯并参观卫国战争纪念馆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纪念馆传达出的不是悲伤啊,而是老子不怕打,还能继续打!”的确,纪念馆的设计反映出俄罗斯人的战争叙事:我们是战争的胜利者,而非受害者。这种“军事-爱国主义”话语体系塑造了一种俄罗斯特有的有关战争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构建了人们的民族/国家认同。

俄罗斯国防教育根植在俄国传统价值观之中,包括对国家的忠诚、对公民义务和军人义务的忠心、军人的荣誉、勇敢、顽强、忘我、互助、英雄气概、男人的勇气等等,这些要素构筑了俄罗斯社会生命力和国家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石。正如普京在2015年一次与普通民众“直播连线”中所强调的,“只要保持我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们就不惧怕任何威胁”。

(作者系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