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要如何拍摄?这里有25个小技巧供你参考

2024-04-10 14: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论我们身处摄影之旅的哪个阶段,也许我们都渴望着能够更“专业”一点,能够真正玩转手中的相机,自信面对任何拍摄条件。是时候重拾起钟爱的相机,开始拍摄了。

如果你通常把创意和努力集中在一种拍摄题材上,那么你可以挑战一下自己,拍摄全新的题材。每一种题材都需要独特的技能组合,因此切换不同的拍摄题材可以让你成为更全面、更优秀的摄影师。

为了助力你的摄影旅程,以下是各个领域小有成就的几位摄影师分享他们的顶级绝招。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你将会发现是什么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创作出惊人的照片。他们是如何进行计划,如何接近场景,以及如何使用他们的器材。

其中有些建议会刷新你的记忆,而其他诀窍则能够激发灵感,鼓励你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

#自然生态#

Ross Hoddinott

Ross以其精致入微的特写照片和自然历史影像而闻名。他与人合作运营Dawn 2 Dusk Photography,并著有多部书籍。

Ross Hoddinott通过微观摄影展现出自然界的物种、创造、形状与色彩。随着夏天的正式到来,百花开放,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很多花卉供你拍摄。外出拍摄花卉时,捕捉早晨低斜的阳光,可以带来辉煌的逆光,进一步强化鲜艳大胆的色彩。清晨同样也是拍摄昆虫最有成效的时刻,因为此时的它们最安静。

近距离拍摄昆虫和花卉会带来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是相机的抖动,会被镜头的高放大率进一步放大。使用三脚架会非常有帮助,但同时也会很麻烦,所以不妨把镜头架在豆袋上保持稳定。

拍摄小尺寸的花朵与生物,最好的办法是降低机位,下降到与被摄主体等同的高度。拍摄花朵与花丛时可以侧重于拍摄图案纹理或抽象形状,也可以为花朵拍摄“肖像照片”。

1、调整好光线和角度

“我总是努力寻找能够对主体起到补充作用的背景。有时只是简单的模糊色块,只要让主体与背景拉开距离就能实现。但是不要害怕为了保留部分背景细节而控制景深。”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更低的视角,对焦于单株兰花上,但同时在选择机位时还把另外两株兰花纳入画面。通过使用长焦镜头与大光圈,画面右侧的两株兰 花得到足够的虚化没有干扰到主体,同时又平衡了环境、兴趣点与画面。可以尝试不同的景深来达到不同的画面效果。”

2、了解拍摄的物种

“了解昆虫喜爱的栖息地、生命周期与爱吃的植物是非常重要的。我知道普通的蓝色蝴蝶种群每年繁殖两次,5-6月份羽化一次,8月还有一批羽化。

在这些时候常去它们的栖息地,让我了解到它们喜欢在哪里过夜,并在清晨拍摄时锁定它们的位置,因为此时蝶类的活跃度大大降低。此次拍摄时,我在一根草茎上发现了两只蝴蝶。

我在附近架设好三脚架,200mm的微距镜头为我提供了很远的工作距离,尽量减少干扰蝴蝶。”

3、利用支撑物并使用手动对焦

“当你使用较大的放大倍率拍摄时,条件允许都要使用三脚架。三脚架能够提供稳定性,并有助于精确构图,让你可以通过实时取景模式进行对焦。在实时取景模式下使用zoom放大按钮,可以放大对焦点处的图像确保焦点精确度。

我在拍摄微距题材时经常使用手动对焦。完成这张照片的对焦与构图之后,我把一只小型LED灯放在蘑菇后面,创造戏剧性的逆光效果。在此情况下,浅景深产生出更具创意的拍摄效果。”

4、寻找精美的样本

在微距摄影中,即便是最微小的缺陷也会特别显眼。仔细检查拍摄对象,只拍摄那些品相完好的个体。

5、查看背景

背景的选择决定了微距摄影的成败,虚化散焦的背景通常效果最好。

6、轻拿轻放,小心移动

昆虫和爬行动物对移动非常敏感。缓慢、小心地接近拍摄对象。避免让自己的影子笼罩拍摄对象,或扰动附近的植被。

7、早出晚归

昆虫在清晨与傍晚时分活跃度最低,此时气温更加凉爽。早点起床,或等到天擦黑,寻求最佳拍摄机会。

8、准备好足够的照明设备

在高倍放大之下,进光量往往受到限制。携带小型反光板或LED照明设备,将光线反射到拍摄对象身上,使其更加清晰、减少丑陋的阴影区域,或者实现更具创意的拍摄效果。

#夜拍#

OllieTaylor

OllieTaylor是一位风光摄影师,现居多塞特海岸。

忘掉黄金时间吧,OllieTaylor说:“日落后带上相机出发,见证呈现在眼前的神奇之夜。”投身于天黑之后的夜景摄影,既让人兴奋又令人生畏。到哪里寻找干净的天空?何时是最佳拍摄时间?ISO应该到多高?

拍摄成功的天文摄影作品没有硬性的曝光参数设置,尽管保持清晰锐利是重中之重。不过一切都离不开稳固的三脚架与遥控快门线。清晰锐利的照片还取决于正确的快门速度以及精确的对焦。

在黑暗条件下,利用取景器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借助实时取景完成构图和对焦。如果镜头合焦遇到困难(由于没有白天的对比度),可以尝试用手电照射对焦区域。不过切换到手动对焦是最佳选择。开启曝光模拟,这样就可以在相机液晶屏上看到最终图像究竟是什么样子。

9、拍摄时保证安全

“北极光充满了天空,意味着随着极光效果的不断增强,曝光参数也要不断调整,以保留高光区域和细节。一个有庇护的海湾以及落潮,使得利用潮湿沙滩的反光安全追踪北极光并获得这样的构图成为可能。

夜晚在海滩上拍摄之前一定要了解该地区。许多地区存在危险,会受到惊涛怪浪的冲击。”

10、拍摄冬季天空 然后进行合成!

“猎户座已经成为冬季拍摄的流行星座,此时银河的核心不会出现在北半球的地平线之上。这张照片用极低的机位夸大的瀑布大小,瀑布飞溅的水雾让星星呈现出自然的光晕。

移动AppStarWalk可以辅助对猎户座的定位。我使用13秒曝光时间对天空进行曝光,而前景曝光时间为10分钟,然后在Photoshop中对两张画面进行合成。”

11、了解当地,利用App计划夜空拍摄

“在这张照片中,一部分昏暗的多塞特海岸线在银河的映衬下呈现出非凡的细节。由于进入画面的光污染非常小,只需要单幅图像就能记录夜空。构图、拍摄时机以及银河的位置都是经过PhotoPills这款App,再加上对当地的了解才计划完成的。”

12、做好规划是关键

在白天去拍摄地点查看一下踩踩点。一定要研究一下光污染地图,找到那片地区最暗的区域。

13、对夜晚了如指掌

研究一下月相,挑选新月的日子、天空比较暗的时候,使用诸如PhotoPills与StarWalk这类App,将景观与夜空中的元素对齐。

14、快门速度与星空

要拍出清晰的星星,使用500法则(500除以焦距等于曝光时间),要想拍出极其清晰的星星,使用200法则。

15、北极光

先从高ISO与长曝光时间开始,随着北极光不断增强,同时降低两者的档位。

16、保持锐利

手动对焦,在实时取景模式下找一颗星星让它看起来极其清晰,或者对准30-40米外的固定光源。

#创意#

DinaBelenko

Dina是各种拍摄场景与道具的终极实验者与创造者。作为500px的大咖,她非常喜欢讲述日常物品背后的传奇故事。

把一切规则抛到一边,让想象力尽情驰骋,让影像制造过程更有乐趣。这也许意味着磨练色彩与纹理,或者通过你自己的创意呈现出迷你静物的世界。要想拍出创意,可能只需尝试不同于以往的相机设置。慢下来,尝试各种工具,手动控制曝光,不断尝试。

17、草图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念头,但在我刚入行时希望有人能告诉我!它让你可以细究故事的每一个细节,能为之后的拍摄提供帮助。

18、摆脱束缚

不要被道具所约束,现在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不要畏手畏脚,缺什么自己做。需要一条龙?可以用影子或纸模型代表一条喷火恶龙。

19、想象角色

为场景里挑选一位具有冒险精神的人物。占星者、海盗、建筑师、作家或是钟表匠,只露出一只手也能讲述他们的故事。

20、用粉笔绘制

可以用简单的绘图代替现实,和现实中的物体像结合。例如简单几笔线条在甜甜圈上勾勒出一只热气球,或者让杯子里出现时钟。

21、做实验

如果你正在为缺少好主意而挣扎,低头看看你的盘子。分解最爱的饭菜,展示它是如何制作的。用麦片做成饼图。

22、增加一双手

手的加入让图像活了起来,因为手会创造出一种人的存在感。可以用遥控快门线或者找个模特为你的照片摆 出姿势。

23、增加动感

倒酱汁、撒糖粉、上升的蒸汽、融化的巧克力还有飞溅的咖啡总是看起来那么迷 人,因为这些元素可以为画面增添动感。

24、改变调色板

从别人的大胆用色中获取灵感。绘画中大胆的色调与简单的形式看起来非常棒,为什么不在自己的照片中尝试 一下呢?

25、干净的背景

开始浇上各种液体之前,一定要拍一张干净的背景。这样就可以在后期与漂亮的飞溅照片合成在一起,保持背景的整洁。

免责说明:本平台以传播摄影知识为宗旨,有些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中的文字内容、摄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

选自:影像视觉

来源:摄影函授学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