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未都 | 龙纹·甲光向日金鳞开(三)

2024-04-07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观复博物馆有很多龙纹的器物,它们的形态和样貌都不尽相同。清明假期,欢迎大家来观复博物馆一探究竟。

我们按照朝代的顺序,分6篇带大家重温马未都先生《瓷之纹》的第一章:《龙纹·甲光向日金鳞开》。

以下摘录是关于《两宋及辽金时期》的龙纹:

宋代是一个务实的时代,远诗近词很能说明问题。赵宋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让宋自始至终都处在文官政治之下,这一政治格局使宋代文化昌盛,为中华民族后世一千年定下了基本调子。

先秦诸子百家之后,至宋再次形成学术高峰,大家辈出。然而有宋一代一直受制于北方游牧民族,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元长期对峙冲撞;民族文化也在不停地冲撞中最终形成了汉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

宋代 磁州窑龙纹梅瓶

日本白鹤美术馆藏

龙纹此时成长得十分具体。代表作有日本白鹤美术馆的磁州窑龙纹梅瓶,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磁州窑长颈撇口龙纹瓶;两瓶尺寸较大,均饰独龙一只,充盈画面,异常醒目。龙体态粗壮,一反汉唐灵动之风,给人以不是远去而是扑面而来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感仅在北宋时期磁州窑作品上昙花一现,存世量极少。此时的龙头大颈粗,体壮如熊,四肢粗硕,趾甲如刀,满身密布鳞片,其角一反唐龙双角形象,以独角显现,似乎包含着某种社会学含义。

宋代 磁州窑长颈撇口龙纹瓶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与此类作品参照的还有河南扒村窑的龙纹梅瓶,上海博物馆与观复博物馆各藏一件,龙纹非常接近,只是前者龙纹之下有“正八”两字。龙纹姿态诡异,与众不同,有向天升爬之势。正八为佛教中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龙纹与磁州窑龙纹异父同母,体态相同,只是细节有所差别,为宋龙造型极好例证。

金代 黑釉“正八”龙纹梅瓶

上海博物馆藏

宋代中央集权的建立对后世影响巨大,中央集权的好处是抑制内乱,但对于大国的边患问题总是显得迟缓,鞭长莫及。此时龙纹在瓷器表现稀少,反映了宋人的慎重。李白诗云:“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与宋人谨慎的生存态度大相径庭,宋人辛弃疾词曰:“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金代 黑釉龙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辽代瓷器上龙纹罕见,这是一个谜。辽代其他材质文物龙纹却比比皆是,如耶律羽之墓出土的万岁台龙纹银鎏金砚台及盒,海水层层波涛铺底,一立龙跃出水面,曲身回首,前肢张开,远处高山红日;同墓出士的龙纹铜镜,半球钮,龙体壮硕,与宋龙雷同,只是细颈双角,与唐镜龙纹接近。另一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花银奁,面饰龙纹与同时期龙纹铜镜布局纹饰几乎相同。而辽瓷上的龙纹在故宫博物院藏辽三彩龙纹盘上偶见,态势一致,但工艺却逊一筹,显得漫不经心。

辽代 “万岁台”金花银砚盒(局部)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以辽瓷极高的工艺成就,做出龙纹作品应该不难,辽瓷中罕见龙纹应是故意不为。在辽的金属工艺上,尤其贵金属作品呈现龙纹,表明辽代贵族对龙的态度。显然辽贵族认为汉文化中的龙与自身文化中的龙社会含义相同,他们甚至更高看一眼,让龙肩负皇家的使命。

辽代 三彩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观复博物馆所藏金代定窑印花龙纹盘与上海博物馆同类藏品近同。此龙纹保留了北宋粗硕的总体态势,但身形已趋向于健美,依然是独角三爪,依然是密布细鳞,依然是鬣毛如旗,图案化的布局让龙纹开始走向装饰化的成熟。金代皇帝完颜亮羡慕中原汉文化典章制度,曾写诗咏龙曰: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合,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完颜亮此诗可作为金代龙纹的注脚。

金代 定窑印花龙纹盘

观复博物馆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