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张纸,清华同学能玩出什么花来?

2024-04-07 14: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孙语聪

《拾遗》展览现场

提起折纸,你会想到什么?是小学时的手工课?或是寄托心意的千纸鹤?前段时间清华大学逸夫馆展览《拾遗》展出了清华纸艺社同学们的纸艺作品,于他们而言,纸艺是爱好,是解压方式,更是门技术活。

展览作品《狮鹫》

设计者:胜田恭平 折制者:杨洲

一张纸的启蒙

纸艺社现任社长何来(左)与前任社长汪汐澄(右)

今年是清华纸艺社成立十周年,纸艺社的现任社长叫何来,是为先书院大二的学生。

何来提起自己与纸艺的初遇,是小学时母亲买来的一本绿色封皮的《折纸大全》。何来第一次了解到这些复杂的折纸作品原来都是只使用一张纸,甚至不需要剪刀就能够制作出来的。不仅如此,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折纸知识,展示了许多有趣的折纸作品,“哪怕是在现在的我看来,也觉得那本书里有一些非常巧妙的设计。”这本教程书让何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后来何来偶然在贴吧里看到了一个名为“龙神”的现代纸艺作品,由折纸圈的大师神谷哲史用两米乘两米的方形纸不加裁剪地折叠出来,精巧的鳞片和龙爪更让何来被这项神秘的艺术深深吸引。

神谷哲史作品《龙神》

因为从小在潮湿的南方长大,见惯了各种虫子,所以小学时,何来喜欢捕捉虫子装在罐子里放在一旁,对照着虫子进行折纸,看不清的地方,就上网搜索细节图片仔细研究,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折,力求折出所有能看到的特征,与真实的昆虫更相似一些。何来折出的蟑螂作品的逼真程度,总是会吓坏来家里做客的同学们。

疫情期间,读高中的何来被封在学校住宿,因为不允许带手机、随身听,周末只能看报纸,百无聊赖中,何来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化学寒假作业本。“撕下来折成了恐龙骨架。”

展览作品《龙舟》

设计者:tony 折制者:何来

相比于追求写实,精益求精的何来,纸艺社的前一任社长,目前临床医学大三在读的汪汐澄,在折纸上则更加自由和发散,自从小学时在纸艺网上了解到折纸这种形式,天马行空的汪汐澄就开始了他对于脑中幻想生物的创作,飞龙、凤凰、精灵、恶魔……都在他的手中不断变换出不同的形态。比起对写实和严谨的追求,能够把平面的事物立体地在现实中呈现才是汪汐澄喜欢折纸的原因,因此无论是仿折还是原创作品,都能让他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

初中时,经常看动漫的他也总是尝试着把喜欢的动漫角色折出来,让平面的角色能够出现在身边。汪汐澄开玩笑说“自己折和买手办还是有一些区别,只要自己能够做出来的东西绝对不会买的。”被问到原因时,他回答:“不只是省钱,可能只有喜欢做手工的人会有这么奇怪的爱好吧。”高中时,汪汐澄会在同学们过生日时,送上自己的纸艺作品,收到礼物后的同学往往会有两个反应。一面会感叹技术——一张纸居然能折成这样,但另一方面就会感叹,为什么要送给他这种东西!“大家还是不太能接受纸折的礼物。”汪汐澄笑着说。

展览作品《古代龙2.0》

设计者:神谷哲史 折制者:窦骏恒

“文折”“理折”相得益彰

现代折纸中的Crease Patterns图(图源网络)

现代折纸中,一个名词叫做Crease Patterns图(折痕展开图,简称CP图),像零件设计中的工程制图一样,所有的折纸作品都需要有符合标准的CP图。

展览作品《龙》

设计者:syn 折制者:何来

何来是理科生,学习数学,因而让他更加擅长对着复杂的CP图制作仿折作品。他会根据折纸的原型物品梳理出清晰的分支来,对他而言困难的是造型方面,一只蝴蝶停在一朵花上,一只鸟歇在一棵树上,何来很难想象出物体应有的主次和形态,“所以自己以后的方向可能还以做仿折作品为主。”

老社长汪汐澄自称“文科竞赛生”,擅长做创造性很强的原创作品,极强的造型能力让他能够快速抓住物品的特征,把物体原型抽象成折纸的造型,再加入一些脑中的想法,迅速想出该怎样去设计。他调侃自己数学没有学好,制作纸艺作品时,总是要先从外形做起,不考虑CP图,在捏出大致的造型后,再展开给作品安插符合逻辑的折痕线。但何来一直强调:“折纸领域的大师往往都是按这个思路进行制作的。你给他一团纸,他一会儿就能给你整出一朵花来。”

展览作品《复活节岛神像》

设计者:Andrey Ermakov 折制者:杨怡然

汪汐澄也会因为造型是否好看决定是否进行仿折,比如渡边大的作品《小鸟》由于形态并不精美,汪汐澄对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何来却会被小鸟腹部的一个巧妙的设计结构所吸引。

纸艺是包容的,正如新老二位社长,无论是偏向数学思维的,还是是擅长发散创作的,都能够从纸艺中获取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

展览作品《巴哈姆特》

设计者:神谷哲史 折制者:窦骏恒

纸艺带来了什么

折了这么多年,技术提高了,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困难仍然会不断出现。

比如很多条折痕汇到一起的时候纸总是会破,这时大家就会在反面贴一个透明胶带。选纸也是门学问,一般 a4纸很难折出复杂作品,白色牛皮纸、双色纸、夹锡的纸……每件作品适合的纸也需要一次次尝试,如果有了经验,能够选到合适的韧性好的纸,一个点汇聚十几条折线,也不会烂。

即使对照着教程,前半段与原作折得似乎一模一样,仍会遇到如折出的人物头部前倾,背部不平这些问题,整理人物的头发也十分煎熬。何来表示,给折纸作品塑形是无止境的,一个作品做到最后,往往不是因为满意而停下来,而是坚持不下去放弃了才停下来的。

“有的时候感觉再折一下就要了我的命一样。”何来说,“会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开始折这件作品。之前折一个 84 等分的作品,折到最后纸都折不起来了,最后只能被迫放弃。无数次把揉成一团的纸,再打开,再重新折一折。最后想着下次折的时候拿过来打一打草稿什么的吧,就放在那里吃灰了。”但失败的经验也促使何来慢慢学会了给作品喷水后湿纸塑形,复杂的,甚至只有展开图缺少教程的作品在经历几次失败的尝试后,也总能成功做出一个来。

展览作品《月亮和猫》

设计者:各务均 折制者:杨洲

伴随着技术一同提高的,还有面对困难的心态。折纸的力量就在于从极其简单的步骤开始,一步一步完成非常繁琐的事情。

即使是非常熟悉的简单作品,要做得误差小,形状准,少说也需要两小时。而复杂的作品,光步骤就有上百步,更是需要许多天来打磨。何来说自己小学时碰到大型作品,总是担心自己无法折成,又浪费掉那么多时间,但现在已经不再那样想了,认真投入,一定会有收获,这次不成功,还会有下一次、再下一次,总有一次能做出满意的作品。

展览作品《洛神》

设计者:陈晓 折制者:孙涌畅(北大)

展望

“虽然网络上看到过不少大神的作品,但在上大学前身边从没有一个会折纸的人出现过。”因此在清华发现纸艺社这个组织时,何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惊喜。

对于已接任社长的何来而言,纸艺社是为希望在周末放下繁重课业,做一做手工放松一下的同学提供一个平台。他衷心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把纸艺推广出去,打破大家对于折纸低龄化的刻板印象,让纸艺不再是一项小众爱好

原标题:《一张纸,清华同学能玩出什么花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