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案释法】家长在微信班群中发表辱骂言语,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2024-04-09 1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黔西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

现今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公民在微信群里是否可以肆意发表言论辱骂他人?在网络世界中,我们是否拥有无限的自由?又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警醒。

案情回顾

大张的儿子小张和大林的外孙小林为小学二年级同班同学。

2021年1月某日中午放学,大张在学校门口接儿子时用手指着小林并警告其不要欺负其儿子,一同在场接小林的大林遂指责大张不要辱骂其外孙,双方为此发生争吵,后学校校长出面调停,双方各自回家。

中午12时许,大张在其儿子所在班的老师家长微信群(共107名成员)里@班主任反映中午其儿子被大林外孙欺负并被大林骂一事,随后班主任在群里要求家长们冷静,有事情先私下了解。不久,大林在班群发言,称大张“血口喷人”、“疯狗乱咬”、“人碴”等。

事后,大张诉至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要求大林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元等。

法院:被告必须赔礼道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大林因大张就双方小孩在学校的行为而指责警告其外孙一事而发生争执,大林针对大张在老师家长微信群向班主任反映小孩被欺负一事后,在该班群上对大张发表的带有“血口喷人”、“疯狗乱咬”、“人碴”等侮辱性言语,属对大张人格的贬低和诋损,且该微信群有107名老师及家长成员,人数众多,造成了一定范围的影响,大林该言论损害了大张的社会评价,已对其名誉权构成侵害,故大林应在该班群中发表向大张赔礼道歉声明,以消除影响,恢复名誉,鉴于大林行为已构成对大张的名誉侵权,给大张带来一定的精神损害,故酌定大林赔偿大张精神损害抚慰金800元。

最终,法院判决大林在班级微信群向大张发表致歉书,并赔偿大张精神损害抚慰金800元。

法官说法

俗话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自由媒体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拓宽了人们自由表达的言论空间,在合法的前提下,个人在网络发表言论、行使批评、评论、监督的权利,不构成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权。

但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在网络上随意捏造事实、侮辱、诽谤他人等语言暴力都是违法的。本案中,家长大林因其外孙小林与同班同学大张的儿子小张在学校发生争执,进而发展成与大张发生口角,大林在有107名老师及家长成员的家长群中对大张进行辱骂,导致大张的名誉遭受侵害,应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原标题:《【以案释法】家长在微信班群中发表辱骂言语,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