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职场精英的叛逆: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镜相

2024-04-11 18: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镜相栏目首发独家非虚构作品,如需转载,请至“湃客工坊”微信后台联系。

作者 | 严柳晴

编辑 | 吴筱慧

脱口秀舞台上的张慧,本可以有一个“精英人设”。

每当她跑上台,和听众说,“大家好,我是张慧”,而后开始悉数自己曾经的经历:在投行上班,带海外团队……此时有年轻人轻轻发出一声“WOW”,她再抛出一个转折:听上去很光鲜,但大多数时间却在“贴发票”。

沙漠里的职场精英

她曾经在开放麦里,讲述过自己在咨询公司、投行的生活:曾经作为一位拼命的女青年,像只踩着风火轮的哪吒。休假在新疆,到沙漠里骑骆驼,老板一个电话从万里之外飞入,她满嘴都是沙子,接通电话,先“呸”、“呸”两声。

老板问:“喂,你的案子里,项目没有亮点啊?”

她一面回答,一面把嘴里的沙子吐出来。

“呸……呸……配上盈利,项目还是有亮点嘛。”

当年在沙漠接电话的时候

这是一个出自真实生活的段子,来自她一次开放麦表演。她曾经走过一条“职场精英”之路,在四大工作,后转战投行,从事一级市场投资。在资本活跃的年头,那是同龄人艳羡的职场生涯的顶点。

一日投行人,性格被打下烙印:卷,已经成习惯了。投行人以卷为荣,对时间精打细算。她曾经被公司派到马耳他工作一年。马耳他是个海岛小国,岛国人晃晃悠悠过日子。在开放麦的演出里,她用麻溜的语言讲道:“我想把竞争文化带过去。马耳他人的目标是‘天天喝醉’,而我的目标是‘业绩翻倍’。”

在这些年里,她经常在舞台上,自嘲当年的拼命三郎。

当年做投行的张慧

尽管现在没有老板的律令,她依然随时捏着一把戒尺,一寸寸丈量自己。当时的自己站在塔顶,她“求表现”——在乎他人的眼光。这个“求表现”的毛病,几乎会随时发作。在张慧最近新开的一档播客节目“药不能停”里,她的自嘲又进了一步。她想要把房间里收拾得妥妥当当、有条不紊,如果有个人来偷东西,撬开家里的门。她也要给人这样的印象:一切充满秩序,不能让上门的小偷说三道四,“这家伙,邋里邋遢的。”

人生“触礁”,“我”在哪里?

舞台上的演出,像是生活的反光镜。上了台,活在反光镜的一面;下了台,又回归到了另一面。大多数的创作人,在两面之间,来回翻转。不过,在2018年,张慧把镜面彻底翻了过来。

那年,她从投行辞职,次年成为专职的脱口秀演员。从职业投资人,变身为职业演员。

彼时,投行还是高材生艳羡的工作。她却选择了放弃。离职的谈话,发生在新天地广场的楼下的咖啡店,老板劝她再留一段时间。她的好友David很震惊,“我以为,她是说着玩的,没想到就这么做了下去。”

第一次在山羊讲脱口秀 报名 13 次才报上

David从大学时代就认识张慧,那时的张慧可以主导一切,好像无所不能。但其实,张慧还有另一面,她害怕“不够优秀”,害怕被打差评,她习惯了随时用他人的眼光看自己。

离职的原因,是她的人生,触碰到了暗礁。

她如此在乎评价,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可是在外在的评价中,她找不到意义。“我觉得有意义的项目,老板总觉得,从资本的角度,考虑得还不够”。她内心有了质疑——在这个光鲜的大机器里,“我”在哪里?

她下决心,要把看似光鲜的人生,翻转到另一面。

也在这时,她遇到了“脱口秀”。一次偶然,她发现自己有个本事:在餐桌聚会上,她讲故事,能把朋友逗笑。

顺理成章地,她半路出家,笨拙上路。

她读完了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脱口秀的书。当站到开放麦的舞台上,她形容那就像一个游泳初学者,在岸上比划了大半年,总算跃入水中。

2020年下半年,她全身心投奔喜剧,去训练、创作、演出。在舞台上,她给观众提供价值,成了一个小世界的中心,“能找到自己”。绕了那么多弯,她觉得自己总算在路上了。

“我还想用创作来剖析内心,找到人生的更多面。”离职后,张慧还做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做滑雪博主。她在微信公众号上,记录了一些滑雪的片段,说自己“求表现”的老毛病又发作了。

滑雪博主的时候,一个人跑到滑雪起源地阿勒泰

第二件事是申请出国深造。她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BA项目提出申请。那是全美顶尖的商学院,对应试者有很高的门槛。申请它的目的,是出于一位职业经理人的自觉:“想证明自己”。在她的申请书里,写了自己的愿望,做“喜剧演员”。她被David吐槽,申请书里写这些内容,显然“不切实际”。但经过重重考核之后,她依然斩获Offer。拿到Offer,她却开始研究学校的线上社团,还找到了纽约的线上喜剧课,循着这条另辟的蹊径,她最后决定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哥大MBA项目?那先算了吧。

她发现,这些尝试和体验,让自己的人生别开生面,仿佛是对曾经光鲜工作的反叛。她尽情去“玩”,像在山坳里凿门洞,想看看还有哪些通路。最后,她选择正式走上喜剧演员之路。

伦敦英文脱口秀比赛,六名决赛选手中唯一女性,最后获得季军

在远山里,听到回声

踏入新行业的最初,她还是凭借惯性,用投行的卷法,拼命卷自己:给自己加码大量的练习,一周15场脱口秀,5场中文,10场英文。她对自己下手狠辣,但讲再多场,质量上不去,也没用。

她回忆起早期从业的那些年头。互联网投资热潮来临时,她就在潮水之上。投资人这个职业,让她习惯用上帝视角看事物。投资人考察对方被投企业的日活、月活,转化,用刻薄的眼光去要求对方;从另一面看,上帝视角之下,就像另一个人间,“真正到企业一线去看,这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人头,运营人都要花很大功夫,琢磨各种各样的方法,才能把人拉进来,存在用户库里。”

“这份高大上的职业,工作内容是贴发票。”现场讲这个段子,舞台下的听众笑了。不过她回头想想,贴发票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比如,什么时候敲骑缝章、封印章,都有讲究。可现实是,优秀的年轻人想法多,都想做战略工作。机会就那么多,大多数人的时间,不可避免地被杂务耗费掉。

站在聚光灯下,张慧自嘲曾经的精英生活。她看到夜幕里的一排白牙齿,在浅浅的暗幕里,观众席里涌出笑声和回应,就像在远山里听到回声。

《健康脱口秀》现场为医生改稿子,之后开始做科普播客《药不能停》

在这个舞台上,她从曾经的世界里抽身而出,从一个追求好成绩的人,变成了另一个人。她好像摘下了一副滤镜。她更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潜藏的自己。那个人,她看似光鲜,却像个泥人,被代际关系、工作、所处时代拿捏了。精英世界虽是万人艳羡,在她心里却比不过舞台上的一晚——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人获得了快乐。

曾经的她,看似走在一条精英的道路上,可精英是脆弱的。她把自己内心隐秘的一面,展示出来示人。在投行里,她光鲜、体面、宏观、大局在上;在创作里,她俯身而下,照见内心,把人生的庸常、低微、脆弱,毫无保留展示出来。

她才发觉,原来,自己曾是毫无自由的人。职场上,她勤奋,强势,“沙漠里接电话”,却在人所不见的地方,隐藏起重重的敏感脆弱。

和CBD同学聚会

她回忆起那些时刻,职场上的“训练有素”,渗透了自己的生活,随时随地在完成目标,甚至在恋爱关系中,也按照职场的老习惯,渴望获得高评价。直到她的心理医生提醒她:“你正在把男朋友当客户对待”。

确实如此,她习惯在两人的关系中,不自觉地迎合对方,但这反而把人越推越远。她差点觉得自己没救了。

她学会把这个插曲写进了段子里,讲给观众听。故事讲述的角度,又是一顿自嘲,“心理咨询师告诉我,这件事是可以学习的——只要这件事可以学,我就觉得有谱。”

在摸索中,找回自己

这个过程中,人和世界关系的轮廓,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

可在实际生活中,改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她始终进退两难,像被夹在缝隙中。比如,回老家时被催婚。她一面反感亲戚的干涉,一面又想,如果父母给出了这个KPI,是不是应该去尽力完成业绩?

同时,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精进的习惯。深夜,张慧结束一天的演出,给台下满座的观众带去快乐的她,神色却毫无疲态。“自律是一种选择。比如我去拔牙,拔牙特别疼,我选择坚持,在心里唱国歌,这事儿就过去了。”

保持创作、保持学习

慢慢地,张慧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她对生活有了更细致地体察。

她家里养猫,曾经她和猫不很亲近,直到有一天朋友对她说:“你要对猫好一点,它只有你一个亲近的人。”

这一句话打动了她。她意识到,宠物,就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镜子。她好像在猫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被冷落的、难以治愈的人心。我们的世界里不只有资本、逻辑、效率,名校学历,还有丰富、斑斓的人心。

而今,赶场演出、写作的微薄收入,无法和当年投行的工作相较。但无论如何,张慧觉得脱口秀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它可以容纳人生的悲欢,“我还在摸索内心的过程中”,她在等待自我成熟的一日。

或许那时,她会成为一名老将,内心的力量,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愁苦悲欢、代际矛盾、事业得失,世间万象,一切人生的题材,都在麾下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