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犁:重要的或许并非速写本身丨私享艺术

2024-04-13 0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回到铅笔》前言

文·王犁

对我们这些在小镇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对速写的认识和体验基本一致:速写是最便于训练造型能力的方式,它不需要什么外部条件,只要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可以了,随时随地画下自己的眼中所见。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家父的大学老师听说我和姐姐王牮喜欢画画,特意从南京寄来一些画册,其中有《人物写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7月第1版)、《速写选集》(黄胄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10月第1版),里面每一幅朴实的作品都成为我们日后学习的榜样。初中阶段,我开始跟当地的老师学中国画,范本是一些报纸、画报上的插图。后来参加美院附中的暑期培训班,看到附中学生展示在走廊上的速写,觉得他们画得太好了,那是当时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于是自己也开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画起来。当时可以看到的范本是叶浅予、黄胄、顾生岳的速写作品,还买到一本小方开本的《速写选集》(顾生岳、张岳健、佟振国编,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汇集了当时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作品,但是自己还分不清楚好坏,就是觉得帅得不得了。

多伦多小区的游泳池-30x21cm-2012

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大量画速写是上高中以后,当时遇到了上述《速写选集》里的一位作者刘涌。刘老师从美院中国画系毕业以后,到我生活的小镇排岭锻炼一年。遇到他,我才开始有了一个能够在具体问题上对我进行辅导的老师。刚开始画速写,关注的不外乎结构、比例等,也会思考那么多衣纹,哪些该画,哪些不需要画。记得那个时候,每个星期天一大早,我都去县城的菜市场画一个上午。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画得并不好,但当时乐此不疲。以前画画就是喜欢,要说目的,就是想考上美术学院。至于考上美术学院后做什么,却没有能力想更远。1990年,我在考前班上碰到朱维明老师,朱老师对我说:“只要努力,美院还是能考上的。当你将你画的速写从我们站的地方,一张张铺到美院大门口,你就自然而然地跨进美院了。考上以后,你碰到的艺术问题才更难。”

漈下村口-20x27cm-2018

大学毕业以后,我慢慢不想走写实绘画的道路,一直想寻求一种突破,却长时间没有相应的办法。虽然一直在画画,但我对自己的努力却并不满意,对自己的速写也不满意,画来画去都是一手考生习气的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没有再画速写。困扰着我的或许就是朱维明老师很多年前提醒我的艺术问题吧!前几年我带学生做毕业考察,看到学生不停地拍照,不愿意画画,真替他们着急,因为拍照是透过镜头看对象,失去了直接感受对象的机会。有一年在西安,趁同学们在陕西博物馆门口排队,我拿起铅笔头就画起来。当时的本意是“示范”给同学们看看,老师都那么用功,你们怎么办?这一画就没有停下来。后来在职读博,需要大量阅读理论书籍,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绘画上,我就选择在外出的时候画点速写。这样做,一是为了保证动手能力,二是让自己过过画画的瘾。

现在画速写,我想更主观一点,最好能够边画边主观地处理对象的空间关系,使之更有趣。关于速写,重要的或许并非速写本身。

嘉业堂-27x19cm-2020

千岛湖观景台-21x28cm-2020

王犁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合作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文集《书桌画案》(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排岭的天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忍不住的表达》(河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一月第一版),参与主编《时钟突然拨快一生于七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等多本文献,以及《王犁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等个人画册多本。

《回到铅笔》新书推荐:

丁立人

王犁的速写好看,但这种好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好看,而且还显得乱——却乱得有味道。画面看上去没有用的东西画得不少,甚至画得莫名其妙,这恰恰就是他的艺术亮点。画,不一定非要画有用的东西,画了无用的东西,人家不画,人家根本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而王犁这样画了便是独特。

陈丹青

王犁的速写不在勤奋,而在快感。满纸快感的速写者,一定是勤奋的,因为耽溺其中。我曾是狂热的速写分子,却己十余年不动笔了,看到这批花团锦簇般的速写,羡慕而羞惭。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王犁愉快地做到了。

武艺

王犁的新书《回到铅笔》,画中那些似笔墨流露出的富于弹性的线条所形成的自然而抒情的画面,使我对那段最初的经历又重新有了无限的向往………

新书简介:

本书是画家王犁关于速写的图文随笔集。文字中,王犁回忆了自己自高中以来学习速写的历程,同时讲述了速写过程中如何去除考生气,如何选择速写内容,如何找到画者自身的“速写风格”,并且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画画境界。

书中收录了近百幅王犁亲自挑选的速写作品,每幅图都有一段专属的速写心语,或回忆当时创作的环境,或记录彼时的创作情形,或对画面内容进行自我分析。

整本速写笔记将文与图混合编排,希望能为画画初学者、速写爱好者解决一些速写路上常常会遇到的难题与困惑。

時間會慢慢帶出答案

黄明琍(建筑从业人员)

晚上加班回家後,內心有一股強烈的煩躁,有好一陣子了。雖然從事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卻找不到自我價值,一天忙過一天,內心很焦急而產生厭倦。

自己很急著想要做出一些改變,但卻不確定要變成什麼樣,反而像是在外太空迷失定位一樣,雖然持續在移動,卻不曉得要去哪裡。

深夜時分,讓自己靜下心來看書《回到鉛筆》,王犁的書中的文字觸動了我,他是一個很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人,在自己選擇好的道路上,有時就是得硬讓自己持續去做些事,然後細細觀察內心的變化,時間會慢慢帶出答案。

2024年3月25日高雄

卞山药王殿-19x27cm-2020

一直画下去的快感

文铮(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王犁的书,无论是编的还是著的,我看过一遍后都不会放进书柜,而是留在臂长所及的乱书堆里,有意无意地随时翻看,说不清为什么喜欢,只是觉得与我调性相合,觉得我上辈子或者下辈子要是画画,也许就是这个路子。我没有练过速写,但手里有支铅笔一直画下去的快感,我完全能体会到。只是王犁的快感除了自己体会,还能传递给别人,让懂的人嗨起来。

2024年3月14日北京

大樟树下的斜坡-19x25cm-2021

体验过的时空封存在纸上

徐灵赋(日企职员)

手不释卷地欣赏品读王犁的《回到铅笔》,真过瘾。

用一只铅笔,作行旅记游。将周游世界各地的旅途中,或静心凝神,或匆匆一瞥,观察体验过的时空封存在一张速写纸上。或逸笔草草了了几笔,或细致勾画涂抹,笔触线条有趣入味乐在其中。透着泥土味烟火气,朴素动人。文字也真诚、平白,有思考,有温度。图文并茂,足迹、笔迹、心迹交融。

王犁的速写已有自己的特别面貌。尽管夜渐深,猫咪也睡着,看着最喜欢的这几幅速写,还是“忍不住的要表达”几句。《班哈特远望》,线条流畅,有着涂鸦游戏的兴奋节奏。《塞纳河畔》,飘逸洒脱,有点大师范。《嘉业堂外》,松弛轻快。《中方广寺旁溪涧》,澄澈有禅味。让我想起,清容五岁那年,随郭兄、果甫师去石梁飞瀑的情景。阳光下,溪水飞溅,透亮晶莹,清凉幽静。最喜欢的还是《桂林普益》的那三张,张张喜欢。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自然朴茂。线条写意,酣畅淋漓。看着看着,让人不知不觉欣喜开心,忍不住要眉飞色舞起来。特别是“之三”那幅,铅笔刷的都像要飞起来似的,真嗨啊!

夜已深,合上《回到铅笔》。想起那张珍爱的,吉他大师Eric Clapton的《From the Cradle》。“来自摇篮”,追溯根源,回归初心。再想想造型与造化、风景与山水、人生与审美。

2024年2月29日杭州

草丛有鸡出没-26x19cm-2021

对“习气”的觉察和警惕

杜鹏(诗人)

今天一早收到王犁新书《回到铅笔》,真是爱不释手,竟然几杯咖啡的功夫重读了两遍!陈丹青先生在这本书的推荐语中说王犁老师的速写有一种“快感”,而我觉得王犁的可贵之处,其实并不在于这种笔下的“快感”,而是对因“快感”而带来的“习气”的觉察和警惕。另外,王犁还在笔记中提到了“考生气”对作品的负面影响,这点我深有同感。我自己现在写文章也在警惕“博士腔”。当然,无论是“考生气”还是“博士腔”,在我看来都和“紧张”有关,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都是过渡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有些人的过渡期较为漫长,甚至持续了一生。

2024年3月2日威海

有雕塑的风景-19x25cm-2021

我对艺术上的犹疑不决者,充满天然的好感和信任

郑小驴(小说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与王犁兄因书相识,因书结缘。几年前,我在南京先锋书店做过一场新书分享会,王犁兄获悉,特意从杭州赶过来,两人相见如故,在南京夜市畅饮,聊至深夜,恍若昨日。王犁兄画画,爱文学。我不懂绘画,羡慕能画能写的,比写作者无疑多了双看世界的眼。

王犁兄新作《回到铅笔》,翻开便不能放下。谈绘画,谈艺术,谈审美,谈风格,谈心得,谈缺憾,也许艺术的门类互通,心有戚戚焉,多有受教,恨不能立马相见,在春寒料峭的夜里痛饮几杯,好好切磋。

王犁兄言,画画,保持手的基本熟练非常重要。又言,画画是遗憾的艺术,往往在画的时候以为这张肯定好,但画完后会觉得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要苛求速写作品能面面俱到,每一张画画有一点点可取之处,就是速写的意义。我想,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遗憾总是有的,能过自己这一关最难,我对艺术上的犹疑不决者充满天然的好感和信任。不自信就是最大的自信。王犁兄性情洒脱,童真妙趣,专攻水墨多年,画风朴拙憨厚,那几组裸女画至今记忆犹新。这本《回到铅笔》,收集的全是速写,大有回归初心之意,我不懂画,借用大佬们的原话,陈丹青言:“王犁的速写不在勤奋,而在快感。满纸快感的速写者,一定是勤奋的,因为耽溺其中。我曾是狂热的速写分子,却已十余年不动笔了,看到这批花团锦绣般的速写,羡慕而羞惭。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王犁愉快地做到了。”

2024年3月7日长沙

淡江口的码头-26x36cm-2023

都锦生故居旁-26x37cm-2021

从身体的废墟出发——谈王犁的水墨画创作

文·柏桦

诗言志。诗的概念可以扩展为一切的文学艺术创作,其中包含了传统的水墨画。这种典雅的绘画样式,以其简洁的线条、色彩,以及复杂的情感,和引人遐思的余味而著称于世。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以少当多,计白当黑。同诗歌中那种试图将世故的情感变得单纯和天真的努力一样,水墨画也自觉地展现出它内敛的气质。

无怪乎田晓菲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如下的品评,她说:中国文化是一个高度自觉的文化,正因如此,它在理念上非常反感自觉,以致把自觉等同于虚伪,殊不知“自觉”的行为比简单的“矫情”或“伪装”要复杂得多。……中国文化是世故与天真的混合:正因为深于世故,才会如此渴望自己的反面,同时却又天真地相信自己的确是天真的。

这种庄子式的渴望,在水墨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似乎变得愈来愈不可能。一方面是喧嚣的现代物质生活,改变了人的精神状态,他们自恣而外露,另一方面则是水墨画作为一种传统技法,需要维持其基本的艺术特质,而力图保存其温柔敦厚。可问题是,有时候往往反差越大,所能容纳的东西也就越多。

不愿分享的快乐-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就拿王犁的《向马蒂斯致敬》系列画作来讲,这些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外乎青春期的记忆,以及现代生活中的欲望、向往和隐秘,它们和马蒂斯的野兽画风相互关联,传递的是丑陋的形象,挑战的是清教徒般禁欲的古典主义。同那些端庄典雅的古代身体,如传统绘画中风姿绰约的仕女形象不同,王犁的画作试图打破这样唯美的幻象。

这些身体是颓废的,甚至放荡的,展示的是丰沛的色与欲。这些“沉重的肉身”传达出的是现代人无法安置的痛苦和欲求,她们被消耗、浪费,以致一无是处。老雨果曾因波德莱尔笔下罪恶的巴黎而震颤,叶芝曾面对现代的到来而惊呼“一种恐怖之美”正在降生,如果循此推论,则王犁的这种用蕴藉之笔来描写肉欲恣肆之世界的做法,正是震栗之美,恐怖之美!它既代表了作者对现代的追求(传统绘画的现代化),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的反思。

王犁曾有如下一段夫子自道,可援以为证:怎么画?题材的当代性是一种选择,语言的当代性将会成为一种冒险,更何况自己的学习经历使我对传统媒介的迷恋成为一种情结,毛笔、磨、宣纸所构筑的审美空间给这种智性的冒险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正是这种情结和这种限制才给传统绘画语言的拓展赋予现今的魅力。

出门-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除了借题材来介入当下语境,王犁的绘画亦善于择取不同以往的视角来诠释生活。同过去水墨画那种只专注幽雅山水或古朴意境塑造的观看视角不同,他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的细节或生活的局部片段。

如果说传统的水墨画意在传达诗意和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王犁的作品则试图瓦解诗意,叙说极其平庸琐碎的当代日常生活景况。换句话说,王犁的绘画拒绝宏大的历史叙事和英雄事迹。《因为诗歌》系列、《凉台》、《橙汁》等作品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消解叙事,任由世界滑向庸俗和贫瘠境地的情感。

他笔下的这些人物都是眉目不清,没有特征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它暗示的是现代生活及个人的凡俗性。《橙汁》中那具落寞而慵懒的身体,和一杯无关紧要的饮料,共同构成了对那些所谓的有意义的人生的嘲讽。

初春-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凉台》上远眺的人,所能看到的只不过是几何般没有情感而拥挤的建筑群,她的视野中并没有什么光明的太阳或闪亮的明星。这让我们想到了诗歌,想到了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想到了韩东的“有关大雁塔”。

诚如米兰·昆德拉指出的那样,文学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已经不再是反映论所关心的那种单向度的“生活真实”了,“文学是对存在的勘探”: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小说家发现人们这种或那种可能,画出“存在的图”。

而绘画艺术也同样如此。随着人类生存境遇的变迁和重大精神命题的深化,现代绘画已经变成了艺术家“个人精神的漫游与形式的历险”。绘画作为想象和叙事的产物,它已经越来越靠近符号学大师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弄虚作假”了。

“历史的真实”退居在艺术视野的边缘,而与此同时“叙事的真实”则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也就是说,人们理解和阐释艺术的重心开始发生转移了。他们关心的不再是作品要画什么(what),而是作品是如何被画出来的(how)。

灯光下的思考-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这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王犁的作品并不付诸于具体的文化或艺术情景,而总是倾向于去描绘某个抽象模糊的背景。这些抽离的背景,或者可以被解读为当代生活的空洞,或者可以被看做记忆空间的丧失。即便有时候我们可以自欺欺人地以为这些背景存在于地球的某个角落,我们仍然不能不面对它们惊人的相似所带来的巨大失落感。

它们并不是作为蕴含历史记忆的独特载体而散发光芒,它们的意义恰恰就在于它们的可复制性。本雅明说,灵韵消散,一切归于机械的复制。而王犁正是以其机智,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复制,讽刺了这样的重叠,“尽情地演绎了一种具有波普味道的水墨图像”。

而且有趣的是,就连王犁所采用的画幅尺寸,也与那些“大画”拉开了距离。他所使用的是与日记本差不多大小的尺寸,他说,这是刻意而为的。如同人们习惯于英雄故事、宏大历史一样,绘画世界也总是借其巨幅的尺寸来撼动人心,可是值得一问的是,在这个来不及“想象”的时代,到底还有多少崇高可供消费?众神狂欢,革命不再,留待我们的也许就是这日记本一样琐碎而冗长的生活,空洞而裸露的身体。

湖水的引力-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从传统入现代,而又借现代理解传统,我们的画家王犁正是在现代与古典的互文对话中,不断寻求水墨画的现代精神,反思着现代。借着典雅悠远的水墨气息,表达现代社会混乱无序,而又琐碎空洞的人生处境。

通过对一具具宛如尸首般寂寞的身体,构画日常生活,深入当代世界的内里,洞悉存在的意义。他机智而诚实,冷漠而不乏洞见,最终构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系列化的个人视觉手记。

白金汉宫的阳台-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奔向夕阳-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打开窗帘-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带上一本书去巴黎-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繁花-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格子前的我-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换了一件旗袍-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开门就是春天-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课桌-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梦境-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明媚-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那一首歌-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南高峰-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柠檬汁-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千岛湖-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日子-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撒花-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熟人-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属于自己的快乐-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睡眠模式-15cm×10cm-纸本设色-2024年

—— END ——

出品人·主编:王成业

学术顾问:阴澍雨 学术主持:刘大石

展览策划丨图书出版丨媒体传播丨书画收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