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剖五千例猝死者后,医生们发现这3个猝死规律

2024-04-18 06: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要问什么“杀手”最致命,不用怀疑,“猝死”一定榜上有名。

毕竟,它来得过于猝不及防,瞬息之间就能夺人性命。

除此之外,猝死还非常“不讲武德”,男女老少都可能成为它的“猎物”。

有些人一听到“猝死”就会感到非常焦虑,也有一些人完全不把它当回事,有意思的是,这两类人的背后却有着同一个原因: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预防!

不过猝死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

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康康找到这样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就让这项研究来告诉我们,猝死的规律究竟有哪些,又应该如何预防。

情绪激动是头号诱因

这年头,大家都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这样做的好处相当多,比如说,降低猝死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的调查中,关于猝死的发作诱因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影响猝死的主要诱因中,排到前三的分别是:情绪激动(25.66%)、劳累(24.53%)、血容量改变(8.95%)。

“勃然大怒”可能是最容易诱发猝死的情绪之一。

要知道,当人类生气时,白细胞可能会增多,进而促进冠脉炎症,增加斑块的易损性,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

仅次于情绪激动的就是劳累,这包括短时间内高强度体力活动带来的劳累,以及长时间得不到有效休息带来的慢性疲劳。

人在体力透支、过于疲劳的情况下,血压会上升,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不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容易发生猝死,而且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会因长期慢性疲劳导致猝死的风险增加。

高血压患者是“极危”人群

即便遭遇同样的诱因,有些人发生猝死,有些人却安然无恙。

大家的区别还有哪些?

根据对猝死者的既往病史分析可知,在影响猝死的高危病史中,排到前三的分别是:高血压(37.95%)、心脏病(30.02%)、糖尿病(23.79%)。

此外,发育不良、高脂血症、肿瘤、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也会增加猝死的发生风险。

其实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心脏病,都会直接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高血压,如果患者的血压情况得不到控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将比健康人群高约30%。

血压每升高20/10mmHg,猝死的风险还会再增加20%。

而同样是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又会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高出6倍。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几种疾病并不难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在刚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时,就通过用药、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将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不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会随之降低,猝死的风险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老年人多为心源性猝死

在猝死病例中,心源性猝死所占比例高达57.76%。在心源性猝死中以冠心病猝死居多(55.24%),肺源性猝死(21.63%)和脑源性猝死(9.21%)紧随其后。

在不同年龄段中,死因分型也有显著差异。

__

0—3岁年龄段,肺源性猝死居多。

3—15岁年龄段,脑源性猝死居多。

15岁之后,心源性猝死一跃成为死因首位。

其中,31—63岁年龄段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峰。

换而言之,每个人在踏入青春期后,看护好自己的心脏,将是最有效的防猝死手段之一。

尤其是31岁以后的人群,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高,身体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健康往往又存在“过高评价”,导致意外频发。

远离5个场景,猝死风险更低

在了解了这些猝死规律后,相信大家对于如何守护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一定有了更多的想法。

不过康康还是要建议大家,远离下面5个场景。

1. 吃撑了

暴饮暴食不仅容易导致发胖,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本身也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及心脑血管事件。

2.喝多了

酗酒不仅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而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增加消化道疾病、肿瘤的风险。

3.憋久了

如果憋久了再去上厕所,可能会诱发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4.坐久了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坐久了就要起身活动一下身体。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如受伤)导致行动不便,也要注意适当按摩、活动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5.温差大

冬夏容易出现极端气候,此时室内外的温差很大,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此时也要注意防护。

你记住了吗?

快把我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吧!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文字 / 策划:朱菁菁、顾欣雨

原标题:《听健康丨解剖五千例猝死者后,医生们发现这3个猝死规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