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十分钟教与研

2024-04-18 21: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报记者

陈红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生

叶雨桥 中文系2022级本科生

王恺璇 历史学系2023级本科生

陈法钧 法学院2022级硕士生

张堰婷 外国语学院2023级本科生

秦若琳 光华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大家都听说过电影《海底总动员》吧,它讲述了小丑鱼爸爸玛林寻找自己的孩子尼莫的故事。但是,从性别决定的角度来讲,玛林可能已经不是尼莫的爸爸,而是他的妈妈。”

2023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第二十三届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现场。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刘敏老师,正通过众人耳熟能详的电影,将台下众人领入性别决定论的知识天地,带来了领略生命律动的二十分钟。

△ 讲台上的刘敏老师

与刘敏老师的《性别决定》公开课“同台打擂”的,还有来自全校33个院系56位不同学科、独具匠心的青年教师们精心准备的课堂。观众席即为评委席,有德高望重的教师评委,也有新锐机敏的青年学生。一堂堂“小课”紧锣密鼓地展开,为师者相约,以赛而论道。

大赛溯源,群贤辈出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简称青教赛,最早可以追溯到世纪之交。旨在促进校内青年教师打磨和交流教学基本功,北京大学工会在2000年就正式举办第一届青教赛。二十三届大赛承载着燕园青年教师们的传承与流变,已经有1750余位青年教师登上青教赛的讲台。从传统的板书,到多媒体教学,课堂展现形式与教学工具随着时代发展而改易,一代代北大教师教坛执鞭授业传道的初心却是薪火相传。

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名,青教赛的赛事组别分为文科、理科和医科三类,来自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们在比赛过程中以赛会友、以讲促教。每位教师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二十分钟上台展示、观摩朋辈教师的授课现场、聆听评委老师的点评建议,打磨属于自己的授课风格与教学方法。

△ 青教赛比赛现场

或许你曾在丛治辰老师的课上聆听文学中的爱情,思索情之一字何起;或许你曾随毕明辉老师一起在20世纪西方音乐的海洋中畅游,解构六种元素下音乐的本真;或许你曾在阎步克老师的课上追溯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在漫卷史料中勾陈……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师,都曾站上过青教赛的舞台,砥砺自己的教学技法,将比赛所得内化于己用,打磨出风靡校园、有口皆碑的好课,领多少求知学子入门。

以赛会友,以讲促教

“从个人角度讲,我认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和学习的难得机会。”谈起选择参加青教赛的缘由,刘敏老师说,“因为生科每年有四个左右的参赛名额,所以我们这些新晋的教职员工、有授课需求的老师,就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其实这次参赛的机会也是对我们的帮助和激励。”

成长与进步,是贯穿青教赛全过程的主题词,在刘敏老师看来,青教赛的备赛阶段和比赛期间都让他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备赛是一节“以老带新、由老助新”的传承课。

学院的资深教师在听取拟参赛教师的试讲之后,会给出针对性的意见与指导。如同他们一起站在本学科的“知识树”下,有人在思忖如何描摹每个叶片,也有人于起笔落笔间已绘出这棵树的速写图。

“基本功”的立足点在于“基本”,一个青年教师能用自己的钻研与思辨将某个“叶片”画得独步天下,但为一众学生们画一幅展现学科“枝干架构”的速写图才是教学基本功之所在,这种“学科知识速写图”的绘制是青教赛的制胜之技,更是青年教师在脑中型构学科体系的良机,新老“画师”的技艺传递也是学科与学派的代际传承。

中文系的雷瑭洵老师谈起自己备赛期间习得了中文系老师代代相传的授课技法——举例子。在选择“假借”作为授课内容时,雷瑭洵老师也有这部分内容方便举例子的考量,假借这个这个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很重要,就连当下的网络语言中也能找到假借的痕迹。所以,雷瑭洵老师在比赛中从时兴的网络语言入手,用“杯具”通“悲剧”、“油饼”通“有病”等通俗的通假现象为例,将语言现象拉入到大家的视域之中,循序渐进地讲解古代汉语中的通假。

“例子可多可少,根据自己课程安排与时间剩余情况分配举例子的时间。”

这样一来,例子不仅能作为教学中一个解乏的、吸引听众兴趣的亮点去丰富授课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还为授课教师提供一个灵活把握授课时间的巧妙工具,这对于要将授课内容控制在20分钟内的青教赛参赛者们可谓大有裨益。

△ 讲台上的雷瑭洵老师

比赛是一场“新新相励、新新互鉴”的共学课。

每一位参赛者都倍加珍惜在台下聆听其他青年老师授课的机会,一边细致观摩同龄参赛老师如何快速抓住听众的兴趣点并妙趣横生地把知识点讲明白,一边深入思量着同辈对于课程框架的搭建设计及其中蕴含的授课艺术。在这个青年人的教学舞台上,每位在场者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展示自己,同时又都用上全部专注来欣赏他人。

青教赛的形式是讲课,但“比赛课”和平日上课的差异显而易见——二者的授课时间相去甚远。平日里授课时间充裕而青教赛中则只有20分钟,这样的时长限制对于讲好一个知识点来说略显捉襟见肘。针对这一差异,法学院的吴凯杰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破局之法——将自己讲授的环境法课程的知识点罗列开来,按照讲述所需时间逐层细化、确认。

比如,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个上位概念,完整地讲授需要150分钟,而作为其下位概念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则只需要50分钟就能讲解清楚,进一步细分下去,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这一板块,则刚好需要20分钟左右就能讲解完毕。

用这样的方法,层层抽丝剥茧、渐次定位,吴凯杰老师从广受关注的“苏州毒地”案引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并围绕这一细分知识点完成了自己的青教赛课程设计,有如量体裁衣,成件成型而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 讲台上的吴凯杰老师

理解各异,热爱同心

“热爱”,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窦锦虎老师谈到“基本功”这个话题脱口而出的词语,在他眼中,教师教学的基本功首先是对教职的敬畏与热爱,有了这份敬畏之心,才能去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进而发挥这份热爱,做好教学工作。当然,热爱之外,成熟而先进的教学技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谈及教学技巧,他笑言这次青教赛让他回忆起了自己的入职培训,那时学校为所有新入职的老师开设了为期一年半的入职培训,邀请资深老教师传授授课的经验与技巧,讨论如何撰写一份教学大纲、如何抓住学生们的兴趣、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每个周五的下午,在哲学楼的时光总是令人受益匪浅。

△ 讲台上的窦锦虎老师

参加这次青教赛,恰巧也是在哲学楼进行授课展示,回到了熟悉的空间,却也有新的体悟,特别是产生了学以致用、融汇贯通之感。“比赛对我最大的锻炼就是能够把我自己学到的一些内容展示给大家,也算是检验我的入职培训的意义所在。”

对于集成电路学院的郑雨晴老师来说,教师基本功就是教课的能力,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我们都是教研序列,‘教’是排在‘研’前边的,教学是第一位的,研究其实是第二位的,因为我们得教书育人”。而衡量教课能力的指标则是多角度的,包括课件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授课中与学生的互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去投入精力学习和揣摩的。

△ 郑雨晴老师与台下学生互动

老师们个人对教学基本功的理解、对教学点滴的感受,都被尽数化用在课堂里,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和个人风格,让每一堂小课千变万化,魅力无穷。

刘敏老师在讲课时,先阐释了小丑鱼种群中单亲小丑鱼爸爸会在抚育后代时转变为小丑鱼妈妈这一特殊现象,让台下听众不由得好奇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有什么,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性别决定方面的知识讲解。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差别,他还特别准备了手工制作的X、Y染色体模型作为教具。毛茸茸的模具在台下转了一圈,课程的独到之处便也被吸收了一圈。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精巧可爱的教具设计、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课堂“三连击”。

△ 刘敏老师展示手工制作的教具

百年燕园,讲台常在,师道长青,传奇大师留名学林,青春讲师又见新秀。满怀成长进步的热望与教书育人的渴盼,一群青年教师来到北大第二十三届青教赛的讲台。课件翻动、光标挪移,文理工医、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知识被深入浅出地讲解、以灵动新颖的方式呈现。如果追问一句为什么如此上心、如此精心,简单的答案叫“热爱”

对话评委,打磨至臻

讲台下方,窄窄的小桌板上,叠放着一张粉红色的评分总表、一张白色的青年教师评分细则和一本摊开的笔记本。工整清晰的笔记,记下的不仅仅是青教赛的赛况,更是评委老师们对这场赛事的兴趣与情感。讲台上的青年教师或滔滔不绝,或娓娓道来,而评委席又是另一番凝神细观。

“当评委也是一种学习,”受邀担任专家评委的丁小浩老师说道,“青教赛的课程展示多是‘原生态’的,也就是直接从老师自己平时的课堂中选取主题来展示,而非专门为了比赛而设计。”在她看来,青教赛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从各方面帮助老师们备好一门课,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对教学技巧的自主认知,提高教学水平。

丁小浩老师打分前,已经将评分细则收了起来。“我更喜欢综合评判,毕竟一堂完整的课程很难从几个维度分开来看,所以我只给一个总分。”

“青教赛评委这个工作,我还是深耕了很多年的。”赵一馨老师如此说。院赛、校赛、市赛、国赛,从讲台到观众席,从参赛教师到专家评委,四年的参赛经验与如今组织青教赛的丰富经历,让她与青教赛的讲台结下了深厚的羁绊,也让她见证了青教赛的价值所在。

△ 评委赵一馨老师的现场笔记

“现在在我们学院参加院级、校级青教赛的话,我们学院的老师都会经过至少13场培训。”一轮一轮的模拟授课,评委老师乃至助教老师都会给出自己的建议,课程被不断打磨、抛光,最终在比赛现场登台亮相,完备的备赛体系让青年教师在反馈与碰撞中得到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从中看到了教学方式的更多可能。

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二十多年来,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变,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评判标准仍然保持着内在的稳定性,因为教学的本质不曾改变。评委老师们基本达成一致,从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等方面综合评价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仅具“科学性”只能称得上是一份好的研究成果,所以赵一馨老师认为,真正的课堂还需激发学生的“兴趣性”,牵引着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人文社科类的比赛中,令作为来观赛的青年评委杨雅晰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医学人文学院的参赛教师与课程。他播放了一段红楼梦电视片段引入,随之提出的问题却令人眼前一亮。

△ 李远达老师讲解林黛玉的疾病隐喻

“让学生探讨林黛玉得了什么病,这种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脸谱面具的运用,使林黛玉娇艳欲滴的形象跃然其中;社会、文化、审美、生物四重叙事之中,“疾病的隐喻”显露真容。

与关注细节的赵一馨老师不同,杨雅晰老师更注重教学的整体性设计:课程分为了几个板块,如何分配课时、课件的详略安排、与学生的互动设计……一棵棵“树木”交织构成的“森林”,是杨雅晰老师对一堂课的整体评价依据。

“好的教学设计,要求着教师对海量教学素材进行加工与组织,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有逻辑性的安排,这是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在这一点上,青教赛历练后青年教师们会在教学方面更好地成长,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能够挖掘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也可以获得许多新的启迪。同为青年教师,观摩了28位教师授课后,杨雅晰老师感触颇深。

“会讲课,讲好课”

青年教师的“基本功”究竟是什么?

在赵一馨老师看来,全国青教赛叫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而市级、校级、院级的青教赛却叫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两相对照便可揭示了基本功大赛的要义。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细节影响着课程的整体观感,但是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能控制住。”

青教赛是讲堂,也是赛场,紧张的20分钟时间内,要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绝非易事,细节到PPT尺寸的设计,互动、板书与课程讲授的配合,教具器材的定制等等,凡此种种,看起来细枝末节,却通过每一环的串联保障了课堂的进行质量,因而也是教师们可以无限挖掘、探求完美的方面。

△ 比赛现场的时间提示器

说起北大“深耕青教赛多年”的教师,就不得不提起刘树华老师。从北大第一届青教赛开始,他一直担任评委,像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一般,见证了北大青教赛的蜕变:从曾经仅依靠板书到现在电子信息系统的辅助,PPT放映节省了部分板书书写的时间,激光笔指引将学生的目光汇聚到正在讲述的知识点,话筒的扩音让最后一排的同学们清晰听到老师的讲解……技术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身为物理学院教师的刘树华老师也注意到了新技术的不足:“现在用PPT上课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公式的推导不能连续地演示有时推导过程就没有以前写板书那么清楚,而学生对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掌握需要(这些推导过程)。”

青教赛的赛场只给了老师们20分钟,平日的实际授课同样时间有限,既要在规定时间内讲完,还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的连贯性,这一点既重要又难以完美实现。他非常希望青年教师“会讲课,讲好课”,能从学生学习的实践视角出发,突破这方面的局限,尝试补足这一缺憾。

青教赛讲台上与讲台下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总是在场的刘树华老师亲眼见证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赛场的讲台上绽放异彩,他始终对这些青年教师怀着殷切的期望:“我希望青年教师们上讲台一定要有热情,就是要有一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想法。站在北大的讲台上本身是个荣耀,要会讲课,讲好课,要对得起你在这个位置。”

伏案无寒暑,教坛历春秋。千禧年,站在第一届青教赛舞台上的青年教师们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自己的授课纲要;而现在,青年教师们用亮眼的课件与多样化的媒介进行知识传递。二十三届青教赛里,青年教师以其为舞台展现自己的教学方法,评委专家以其为契机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老师们对教学基本功的追求就这样传递、发扬、历久弥新。

日月轮转,科技在进步,教学工具在发展,似乎一切都是变动的。所幸,讲台仍旧,属于青年教师们的热情仍旧。

(感谢北京大学工会对本文采写过程的大力支持。部分图片由北京大学工会提供。谢韬、范文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秦若琳

排版|陈碧慧

原标题:《二十分钟教与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