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些敢看恐怖片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2024-04-18 12: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游嘉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运营/苌琦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现在是月黑风高的夜晚10点,宿舍的窗户紧闭、窗帘拉拢、电灯熄灭,你和舍友们前后两排坐在了地垫上。一片漆黑中,前方电脑屏幕正缓缓播放着一部恐怖片,你感到呼吸不稳、心跳加快、手脚冰凉。随着主人公视线的转换,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修女骤然冲到你眼前。

      于是你猝不及防地全身一麻、发出了“啊——”的哀嚎,躲到了旁边依然稳如泰山、看得津津有味的舍友身后。这时你内心由衷地发出一声感慨:“怕不是开了挂?”没办法,谁叫有些人就是自带BUFF,对恐怖片免疫呢?

 

那些自带BUFF的人

      恐怖片主要带来的情绪之一就是恐惧,那种让你渗入内心、全身发毛的阴森感。而有研究表明,对于负性情绪,不同人的易感性是不尽相同的

      ·          首先在性别上,女生就会比男生更容易感受到负性情绪,也就是说确实女生会比男生更害怕那些恐怖场景。

      ·          在内外向上,活泼开朗的人与安静内省的人相比,既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又不容易感受到消极情绪。哇,从这点来看真是羡慕外向型的人啊!

      ·          平时焦虑水平很高的人更容易获得恐惧的记忆,消退起来也比较慢。当你忧心忡忡的时候去看恐怖片,恐怕第二天早起都会余音萦绕。

      ·          同时,在注意水平上,那些对恐怖场景没啥感觉的人可能并不是真的不害怕,只是还没get到害怕的点。当一个白衣飘飘的女鬼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时,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是个多么违反常理的事情,所以没有太多情绪的卷入。

      ·          还有那些自我暗示性强的人,也许只要在脑海中浮现与恐惧情绪相关的事件,就容易产生情绪的唤起。譬如我那个看恐怖片时只敢听声效却依然吓得发抖的舍友,某天她鼓起勇气给我们讲了个不怎么惊悚的鬼故事,结果自己越说越怕,赶紧爬上床捂被子里连睡觉都不敢关灯,大家最后只能安慰她开着灯凑合了一晚上。

      当然,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坑队友了。每当我们看恐怖片时,若有突然闪现型的冤魂或恶魔出现,相信我,几乎每次都不是直接被片子吓到,而是被她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尖叫声吓到的。虽然很嫌弃,我们却依然本着多一人多一份胆量的宗旨坚持了这项传统。忙活了一周,难得有大家都空闲的时段来联络感情,一边吃零食、一边抱团取暖,想想也是生活中难得的小确幸呢。

 

那些怕但是依然想看的人

      没错,除了那位天生buff加持的舍友,其余的我们都属于怕得要死但依然爱看的人。因为添加点恐惧氛围实在是增进人际关系之妙方啊,这里给大家举个实证性栗子。

      当当当,下面是小丘科普时间!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名叫斯坦利·沙赫特(Stanley Schachter),他靠着坑蒙拐骗一帮小姐姐做实验而出名,教程如下:

      ·          Step1 将招募到的女大学生被试引入一个布满电器设备的实验室,并介绍说本次实验与电击有关。

      ·          Step2 通过实验指导语诱发女大学生们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一组为高恐惧感唤起组,一组为低恐惧感唤起组。对于前一组被试,用非常可怕的词语描述电击后果,目的在于使这组被试感到自己将要接受的是一次吓人的、痛苦的体验;而对后一组被试,尽量把电击的严重性说得很小,尽可能使被试感到轻松安全。

      ·          Step3 假装调制设备,并请女大学生们在实验室外等一会儿。同时,怀着一颗雀跃的心很自然地询问:“你是选择一个人在外面等还是想到隔壁房间和其他人一起等啊?或者无所谓?”

      实验过程到这里其实已经结束了,小姐姐们当然没有遭受任何实际的电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这个实验的真正目的呢?

      沙赫特真是个又聪明又狡猾的老头,他发现孤独会使人体验到恐惧,于是有了个猜想:人感到恐惧时是不是就会产生要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的社会性倾向呢?而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个猜想,被高度唤起恐惧感的女大学生们会更多地希望和其他人一起等待实验开始,从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所以,为了增加人际联结,建议看恐怖片时大家还是结伴而行,有女朋友的抱紧女朋友,有男朋友的抱紧男朋友,有舍友的抱紧舍友,孤身一人的话,额,那就裹紧自己的小被子吧~

 

那些从恐怖片中体会到意义感的人 

      其实,一开始我们宿舍并没有决定每周都接受一次恐惧篇洗礼,但是完全停不下来啊。不光光是为了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延续小确幸吧,从恐怖片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比其他类型电影更多的东西

      在发展心理学上,往往有个最初的议题,人性本恶还是性本善,抑或是一张白纸等待外界的主宰。恐怖片中那些冤魂、邪灵、恶魔,往往代表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包括追溯到他们的造物主也往往有着隐秘悲惨的过去从而性格扭曲,但最终战胜他们的无非是爱和正义。那些冤魂、邪灵、恶魔等看似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人类面临这些未知物是何其渺小、注定会失败,但人性的光辉面终会打败它们。

      爱和正义,这些词看起来充满了鸡汤的味道,但当我们看到母亲虽然被邪灵缠身、仍苦苦挣扎不愿伤害自己的孩子,丈夫不顾危险要去拯救受迫害者、妻子那万分不舍的目光时,不得不被那些正反对比的强烈冲击、对人性充满张力的刻画而感动。

      有的恐怖片也许更多地聚焦于“恐惧”这种情绪,让大家痛快淋漓地被虐一场,而有的恐怖片聚焦于如何战胜“恐惧”及其需要付出的万千努力。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对人性更深刻的拷问,并学会感恩、珍惜身边每个爱你的人。任何平凡、渺小的我们都会有无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袁加锦, 李红. (2012). 人类对情绪事件效价强度的易感性及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1), 10-18.

崔丽娟, 才源源. (2008). 社会心理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9-160.

Indovina, I., Robbins, T. W., Nunez-Elizalde, A.O., Dunn, B.D., & Bishop, S.J. (2011). Fear-condition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trait vulnerability to anxiety in humans. Neuron, 69(3), 563-571.

Peiral, N., Golkar, A., Ohman, A., Anders, S., & Wiens, S. (2012). Emotional responses in spider fea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icture awareness. Cognition and Emotion, 26, 252-260.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