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白天变黑夜!超长飑线横扫广东,未来一周将打雷暴雨“狂飑”,请做好防范!

2024-04-18 18: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4月18日

广东气象部门发布消息称:

一条罕见的超长飑(biāo)线

长约600公里

正在快速横扫整个广东!

广东雷达拼图

肇庆、云浮、茂名等受影响

出现9-11级的最大阵风

和最大20-3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

随后,飑线急速东移前进

抵达广州、深圳等地

很多人在昨天等了一天

虽迟但到

这轮强对流终究是来了

网友实拍图

↓↓↓

广州

清远

未来一段时间都是雷雨的主场

还会伴有短时强降水、

短时大风、局地冰雹等

强对流还是太“强”了

大家出门记得带伞

要做好防范

01

强对流天气中的“航母”

——“飑线”

9时48分许,广东省气象台发布消息称,一条罕见的超长飑(biāo)线,长约600公里,正在快速横扫整个广东!

它于凌晨在广西形成,自西向东扫过,移速很快,将以50公里左右的时速快速东移影响我省中东部地区,真是“飑”起来了,此后继续东移,傍晚前后离开我省。雷达回波上看的一条红红的线,就是飑线。

从字形上看就知道,这个汉字是气象界独有的汉字,可直接理解为有大风,还啥都能“包”。飑线主要是多个雷暴单体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其水平尺度长、宽均约几十至上百公里,沿着飑线往往伴随雷电、狂风、暴雨,甚至有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破坏力强,能造成严重的灾害。

它从出现到消失,典型的生命史只有6—12小时,因此,在天气预报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也无法留给预报太多的提前量。只有短时临近预报,才能捕捉到飑线的行踪。

在飑线易发的季节里,大家出门需要多加关注短时临近预报,对天气的多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因为出门时是晴天就不加防备。

02

狂风冰雹甚至龙卷风

“飑线”威力大

飑线既然是啥都能包,甚至有人将“飑线”称为强对流天气中的“航母”,它威力有多大?

1.多变的狂风

风是飑线得名的来源。飑线中会出现堪比台风的大风,但仅出现在局部,分布并不均匀。此外,飑线带来的风还具有风向多变、风速骤增的特点。这样变化多端的风,破坏力尤强,广告牌、高大树木、不稳定建筑都可能成为被摧毁的对象,进而酿成伤亡。

河源紫金县城昨日出现冰雹

2.强烈的冰雹

出现冰雹意味着强对流天气达到了比较剧烈的程度。因为冰雹在孕育过程中需要足够的不稳定能量,催生强大的上升气流,造成云中物质的不断运动和碰撞。而飑线由于生命史较其他强对流天气更长,强度也较强,成为了孕育强冰雹的温床。

3.频繁的闪电

飑线是由雷暴单体串联而成的,闪电自然不会缺席。飑线经常会伴随频繁的闪电,在其周围,每小时可能发生数千次,即使在飑线过境后,闪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4.偶发而可怕的龙卷风

在我国,龙卷风并不是飑线中的常客,但偶尔龙卷会在飑线的边缘生成,同时伴有破坏力强的直线风。

03

一抱“团”就发“飑”?

其实形成条件多样

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

揭阳揭西县出现10级左右雷雨大风

飑线形成条件:

1.具有不同特征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是飑线产生的必要条件。最常见的情况是冷气团碰撞,但也有的时候是干空气与湿空气碰撞。

2.飑线的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大尺度天气形势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公里的暖区内。

3.飑线与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04

面对“飑线”

我们如何做好防范

预计,未来几天,广东强对流和强降水天气频繁。抓紧时间做好以下防范:

周五(19日),韶关、清远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雨时部分市县伴有强雷电、8—10级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余市县多云到阴天,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

周六(20日),韶关、清远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市县和粤西沿海市县有大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市县多云到阴天,有中(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雨时部分市县伴有强雷电、8—10级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展望周日到下周一(21-22日),广东仍有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

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

今日推荐视频

你知道荔枝的“前世今生”吗

鲜甜美味的荔枝

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和多种功效作用,

广东荔枝更是荔枝界的“佼佼者”,

深受人们的喜爱。

那你知道

它前世发生的故事吗?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原标题:《白天变黑夜!超长飑线横扫广东,未来一周将打雷暴雨“狂飑”,请做好防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