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胡武功:一位坚持用现实主义精神直面生活的摄影家

2018-12-06 1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站在明代石龟上玩耍的孩子,陕西西安,2000年

胡武功:用摄影直面生活

撰文:马小呆   摄影:胡武功

(本文2018年10月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摄自留地”,图片均选自胡武功摄影集《告别老西安》)

“一张照片,在记录所见的同时,却总是天性使然地指涉着所未见的事物……已呈现的会激发出未被呈现的。”

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在《理解一张照片》里的这句话,一语道尽摄影本体语言的特质。从连续时间中截取的某一瞬间——这是唯有摄影能做的事情,是摄影的限制所在,也是摄影的力量之源。

我想,在胡武功对摄影的思考与实践中,他无疑十分同意这一点的。

爬城墙的孩子,陕西西安,1996年

正在走出“拐的”的女性,陕西西安,1996年

胡武功的摄影生涯曾经绕了一个大圈。

当1967年初次拿起相机的时候,他就直觉地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生动的家庭生活——父母和妹妹。然而,在随后到来的特殊的红色年代,一切事物都经历着摆布与指导,摄影自然也不例外,都是“被人指导的,不自觉的”。

在那段时间里,胡武功被迫抛弃了自己的天性,学会了如何用摄影“为政治服务”。而当一切回归正轨后,他才认识到之前生活的虚假,由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反叛之路——记录真实的生活和人。

卖“官帽”,陕西西安,1986年

市民在和平门外护城河中修建的鱼池博鱼(后被拆除),陕西西安,1996年​​​​​​​

20世纪80年代,胡武功一头扎进了陕西农村——拍社火、拍神龛、拍买卖、拍婚丧……他以自己家乡的日常生活为样本,用略带批判现实主义的镜头拍摄民俗活动,记录民风民情。

但是,胡武功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民俗摄影家,他说:“我不研究民俗,我研究的是通过民俗体现出来的特定人群的文化心理。”

循着这个理念,胡武功以持续多年的拍摄,一举奠定了此后丝毫未曾动摇过的价值判定——摄影最根本的东西是关注人、表现人。

身穿军装,头戴军帽,两斤水果糖办完婚事,陕西西安,1975年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陕西西安,1995年​​​​​​​

与此同时,怀揣着共同的观念与追求,胡武功和侯登科、李少童、石宝琇、潘科、焦景泉、邱晓明、李胜利等一批陕西摄影人集结一处,自20世纪80年代起,共同以反对虚假与摆布、关注现实与人本为主旨精神,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摄影思考与实践。

这批陕西汉子,就是此后为摄影界所熟知的“陕西群体”。

 

风雪中待雇的农民工,陕西西安,1995年
夜市上的卖唱歌手,陕西西安,1996年​​​​​​​

然而,随着时代变换,这些当年锋芒毕露、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陕西摄影家,近来却频频被人扣上保守的帽子。他们始终坚持的传统纪实拍摄手法以及与之对应的摄影理念,在思想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艺术创作领域,越来越常被诟病为保守之态。

对此,胡武功却不这么认为。

他坦率的说:“我们自身的弱项就是缺乏当代艺术的美学和哲学基础,所以我们也都不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但是,不能因为我们本身不从事当代艺术,就说我们保守。”

一时间歌厅、夜总会、练歌房遍布大街小巷,摇头舞更是青年所爱,陕西西安,1997年

城墙下,在跳老年迪斯科的大妈们,陕西西安,1995年

其实,自1998年起就在陕西多个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的胡武功,对摄影创作的新理念、新形式并不陌生。

他认为,当下越来越多的作品都以私人视角为出发点,许多充其量体现为个别的个人精神现象的物化,但它们能否准确表现个人甚至社会群体的精神世界,这一点仍是存疑的。

博彩的前身是买奖券,一旦获奖,现场兑换实物,陕西西安,1995年​​​​​​​

被抓获的抢劫、贩毒人犯,陕西西安,1991年

与当代摄影展现的众多新形态相比,胡武功对纪实摄影直接记录现实、映照现实的社会价值更为推崇,因为“纪实摄影表现的是社会和社会人的演变进程,具备普世价值,它的意义超越了个人的精神探索”。

虽然,现在也有像王庆松、区志航这样明显带有当代意味的摄影作品与社会议题发生密切关系,但在胡武功看来,仍然“不如纪实摄影来得那么痛快、那么直接、那么有力量”。

各听各的,各有所爱,陕西西安,1997年

民工在朱雀门工地的汽油桶中洗浴,陕西西安,1996年

在具体的摄影实践中,胡武功始终在追寻生活中那些由于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各种矛盾因素——新与旧、老与少、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这些在现实中时刻流淌的一个个瞬间,被他的眼光和镜头敏锐地框聚到一处,展示出丰富的隐喻性和象征性。

“已呈现的会激发出未被呈现的”——这些纪实照片之所以蕴含着让胡武功以及众多摄影师坚持拍摄数十载的巨大魅力,正是因为它们充分体现了摄影的这一本质。

市民围在商店的电视机旁观看邓小平追悼会,陕西西安,1997年

代人写诉状者被称为“刀笔吏”,陕西西安,1998年​​​​​​​

胡武功坚定地说:“如果我们能按照视觉规律和视觉秩序,把这些生活展现的东西记录下来,那可是任何视觉艺术都无法超越的。就摄影而言,任何人类构思出来的东西,与这种现实性及其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身的意义,都是无法比拟的。”

传统也好、时新也罢,不管形式如何变换,一切优秀的艺术创作,终究离不开生动而珍贵的生活本身。我相信,胡武功一定还会在“用摄影直面生活”这条路上走下去,永不回头地走下去。

正在人行道上进行的时装表演,陕西西安,1997年

正在执勤的警察,陕西西安,1997年

胡武功

1949年生于西安,历经部队新闻摄影干事、《陕西日报》摄影记者、主编,现为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40多年来,在摄影实践上立足本土,主张用摄影关注现实、记录历史、揭示人性,致力于中国摄影的改革与进步;

1983年,采访陕西安康特大洪水,所拍《洪水袭来之际》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1986年,参与组织召开首届全国摄影美学研讨会,并参编出版《摄影美学初探》;

1987年,发起举办“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并参编出版大型画册《中国摄影40年》;

2003年,作为策展人之一,于广东美术馆举办“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

2007年,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2010年,作为总策划人,与央视合拍20集大型高清系列纪录片《时间:纪实摄影20人》:

多次在中国美术馆、日本东京写真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等地举办个人摄影展;

出版《摄影家的眼睛》《胡武功摄影作品集》《藏着的关中》《中国影像革命》《告别老西安》《从秦朝开始》等著作。

影摄自留地|这里是一个摄影小编的自留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