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怀孕31周宫颈口已经开始打开了,我的孩子能活下来吗?

2024-04-25 1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墨一 果壳病人

我在孕期一直按时产检,一路绿灯,毫无孕反。

没想到我在孕16周的时候突发腹痛,被诊断先兆流产。更没想到,先兆流产后面还有先兆早产,而这一切,竟都是因为宫颈。

孕16周在睡梦中被痛醒

我开始宫缩还有先兆流产迹象

在孕16周被诊断为先兆流产之前,我的身体是有一些轻微症状的——每晚睡前,肚子会明显发紧,无痛感,第二天睡醒会恢复如常。因为是头胎,我毫无经验,简单地认为这种发紧是肚子逐渐被撑开的正常现象,就一直没把它当回事。

相比之下,孕16周这次的异样就非常明显了。

事发当天上午,我因为家庭事务和家人吵了架。吵完后不久我便开始腹痛,痛感和姨妈痛非常类似,但更严重一点。我以为睡一觉就能好,于是午饭后便去休息了。没想到痛感并未得到缓和,反而逐渐加剧,最终我在睡梦中被痛醒,醒来时我已经痛到冒汗。这时候我才确定,一定是出问题了。

晚饭后我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市妇幼看了夜间急诊。医生了解情况后让我平躺在病床上,用指腹轻按我的腹部,过了一会,医生和我说:“你现在已经明显宫缩了,有先兆流产的迹象。”

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正常情况下,孕妇要到孕晚期才会宫缩腹痛。我这才孕16周,就开始宫缩腹痛,胎儿有可能因为子宫的挤压而直接流产。

医生出于担心,让我再做个B超看看宫颈管长度。孕16周的宫颈管长度正常值在30毫米以上,警戒值是25毫米, 往下就是很短了。而我的B超结果显示宫颈管长26毫米。

孕16周宫颈管长度 | 作者供图

看到这个结果,医生建议我保持情绪平稳、适当休息,最好能当晚住院观察。但因为我的家和工作都在省城,当时只是在爸妈家过周末,住院并不方便,所以就拒绝了。

第二天回到省城,我在省妇幼挂了一直给我产检的医生门诊。医生看了一下宫颈数据,觉得我的宫颈管偏短但未过警戒值,就让我回家保守治疗了,同时也叮嘱我如果再次发生肚子痛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于是我拿着医生开的黄体酮回家,吃过之后,我肚子发紧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孕25周再次腹痛

选择居家观察的我陷入巨大不安

第一次腹痛之后我享受了一段无事发生的好时光,然而,两个半月后,腹痛再次发生。

一回生,二回熟,我这次心态稳定很多。因为事发突然,我没挂到一直看诊的医生的号,临时换了个新医生。医生一看单子,“孕25周,宫颈长度13毫米”,立马说我这个宫颈管非常短了,早产风险很大,需要住院。但当时考虑到一直产检的医生第二天就看诊,我还是想再听听她的意见。

孕25周宫颈管长度 | 作者供图

第二天,我见到了一直看诊的医生。这位医生也给出了住院的建议,但考虑到宫颈口尚未开放,所以她觉得如果我不太想住院,也可以考虑先保守观察,但是一定要多休息,避免劳累。

于是,在与家人商议后,最终我还是选择同上次一样吃黄体酮,回家继续观察。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医生严肃地叮嘱我:之后需要每两周查一次宫颈管长度,切记不可劳累,尽量熬日子,先熬过28周保住孩子。

这时候我才知道,孕25周的胎儿生下来不一定能存活。至少还要熬3周,我的孩子才能达到医学上早产儿的标准,在此之前降生的孩子算作超早产儿,存活率比早产儿更低。而且就算是熬到了孕28周,孩子也可能因为宫内发育时间过短,面临器官发育不全和其他疾病风险。

自此,我原本优哉游哉的孕期生活开始陷入巨大的不安和惶恐之中。

孕31周宫颈成了“Y” 字形漏斗

我办理了紧急住院

被诊断有先兆早产的风险之后,我一直小心翼翼。但安稳了没几天,第三次腹痛还是来了,这次距离上次腹痛只隔了五周。孕31周的B超结果显示:宫颈长度10毫米,胎儿29周大小。

好消息是,我熬过了孕28周大关。坏消息是,我的宫颈管进一步缩短,加之我因为害怕肚子太重压迫宫颈管,所以控制饮食过头,导致宫内胎儿发育有点迟缓了。

这一次,我的主诊医生说不能再观察了,必须马上入院保胎,于是我在完全来不及做工作交接的情况下办理了紧急入院。

做决定的时候我还考虑能不能晚两天再入院,结果刚提出这个想法就被医生“熊”了。事实证明,医生的判断非常准确。因为入院检查时的B超显示,我的宫颈管内部已经形成了“Y”字形漏斗。也就是说,才孕31周,我的宫颈内口已经打开了。

孕31周检查结果 | 作者供图

医生再次跟我谈了早产的风险,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内心的崩溃。于是,我边崩溃边强撑着开始新一轮的熬日子,这次的目标是熬过34周大关。因为孕35周的早产儿,虽然没有达到孕37周足月的标准,但是存活的几率大了很多。

我在医院的保胎生活还算轻松,除了打过几针促进胎儿肺成熟的针,每天听听胎心,剩下的时间只要躺着,减少宫颈管压力就可以了。

住院一周后复查B超,令人惊喜的是,我的宫颈管没有再缩短,并且宫颈内部的“Y”字形开口闭合了!保胎效果不错,于是我办理了出院,回家继续躺。

之后,我每天除了吃饭和必要的走动,其他时间都在床上躺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度日如年。后来我了解到有些孕妈妈甚至需要从怀孕初期就一直静卧保胎到生产,想想真是太苦了,能熬过这份煎熬的妈妈们简直太坚强了!

刚过孕35周那天

终于松口气的我哭了一场

我就这样一天一天熬,竟然真熬到了孕35周。我记得孕35+1周到的那天,我还因为终于松了口气偷偷哭了一场。也是这一天,我在躺了一个多月之后,第一次出了门,到楼下透了口气。

后来,我非常幸运地在孕37+1周,刚好足月的时候,等来了我的小宝贝。并且,我还意外得了一个好处——宫颈管过短直接缩短了我的产程,我只用了4小时就完成了从发动到生产的全过程。

但换句话说,从我恢复基本生活到生产,我的宫颈只勉强支撑了两周的时间。如果不是医生诊断及时,我和宝贝也许无法渡过这个难关。

最后我想说,孕期无小事,有任何不适都需要尽早就医,谨遵医嘱。也希望所有的孕妈妈都能平安、顺利地迎来自己健康的小宝宝。

医生点评

张文侠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首先恭喜我们的宝妈,经过艰苦的保胎岁月,最终足月分娩小宝贝。下面我跟大家详细讨论一下让这位宝妈受苦受难的罪魁祸首——宫颈管缩短。

宫颈的作用和正常长度

宫颈位于子宫下部,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深入阴道。

蓝色方框的部分就是宫颈 | 《妇产科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孕期宫颈的作用:①妊娠后为适应胎儿的生长,子宫不断增大。但子宫颈仍保持关闭状态,保证了胎儿在子宫内安全生长,直到妊娠足月。②妊娠足月后,分娩期的子宫颈逐渐变软,开始扩张,子宫口开大,由0.5厘米开大至10厘米,为胎儿顺利娩出打开第一道大门。

宫颈长度:非妊娠期的宫颈管长度一般在25~30毫米左右。妊娠期宫颈管的长度和正常范围因孕周而异。一般认为在妊娠28周之前,宫颈管长度大于3厘米为正常;妊娠28~34周大于2.5厘米为正常;妊娠34周之后,就不必关注宫颈管长度了,不管数值是多少,都认为是正常的。

宫颈管长度可通过超声检查测量。

临产时的正常子宫颈扩张 | 《妇产科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宫颈管缩短的风险和原因

如果孕期宫颈管长度小于上面数值,则为宫颈管缩短。对于并未妊娠的女性,测量宫颈管长度不能预测自发性早产风险。

宫颈管缩短始于宫颈内口,并向宫颈外口方向逐渐消退。

在临产前,特别是孕24周前,出现宫颈管缩短将增加自发性早产的风险。

宫颈管短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①孕妇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女性先天性的宫颈发育不良,会造成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较少,孕期就会表现出宫颈管缩短、宫口扩张及流产。

②后天手术损伤:如果患者做过宫颈手术,如宫颈锥切及宫颈环电切术(Leep术),或者曾经发生宫颈裂伤等,也可能因为宫颈组织被损伤导致宫颈机能不全而出现宫颈缩短。

③宫缩等:宫缩出现,也会使宫颈管内口开放,慢慢地变短,从而出现先兆流产或早产。如果怀孕后宫缩频繁,医生将检测宫颈管的长度,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超声下的宫颈内口扩张 | 医生供图

宫颈管缩短的治疗与预后

如果孕期发现宫颈管短,建议孕妇及时到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以下治疗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自发性早产风险。

① 固定子宫颈位置:如果宫颈管小于上述正常值,尤其是数值小于2.5厘米并伴有宫颈内口进行性开放,为宫颈机能不全的表现。医生可能在综合判断下,建议孕妇于妊娠12~14周行预防性的宫颈内口环扎术,以帮助固定子宫颈的位置,尽量避免胎儿流产或早产。

② 补充黄体酮:可能降低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

③ 卧床静养:对于宫颈管偏短的孕妇,医生经过充分评估可能建议减少地面活动,尤其是暂时停止一切可能会增加腹压的运动或者劳动,以卧床静养为主。

④ 停止性生活:暂时停止性生活可能有助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宫颈在孕期起着承载胎儿的作用,如果宫颈管缩短发生于孕期较早期、缩短幅度大、发生于有流产或早产史的孕妇,随后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因宫颈管短发生过流产或早产的女性,再次怀孕时需关注宫颈管长度。

宫颈环扎术后示意图 | 《妇产科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墨一

编辑:郑小怂、代天医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原标题:《怀孕31周宫颈口已经开始打开了,我的孩子能活下来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