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险服务新质生产力 重点在哪里?

2024-04-25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作者|王锦阳 王永文 武梦婕「阳光保险集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提要:

保险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应以“数字金融”“绿色金融”为抓手。

保险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保险业需要以“科技保险”为抓手,从科技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管理两个方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自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以来,“新质生产力”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工作的首位,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开年之际,中央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聚焦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于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并作了具体部署。

那么,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保险业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重点在哪里?

保险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应以“数字金融”“绿色金融”为抓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所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于2023年10月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指出,中国保险业正处于转型攻坚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这主要体现在投资端存量问题与新增风险并存、人身险转型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财产险风险需持续关注、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保险公司治理能力需持续提升、合规管理存在不足等六个方面。

因此,深处转型变革期的中国保险业应该加快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新质生产力。笔者认为,中国保险业可以以“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为抓手来加快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数字金融是指将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保险业务价值链,产生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以及保险机构将数字技术运用于流程改造和产品创新等,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保险相结合的新型保险业态,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普惠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中国保险业各类型机构可以在跟踪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发展和国内外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从产品设计与定价、营销与销售管理、承保与理赔管理、风险管理与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环节推进自身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由此,绿色可持续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和要求。

在充分借鉴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前沿和境内外可持续信息披露实践的基础上,2024年2月8日三大证券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构建中国特色、规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规则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保险业应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其“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

从“资产端”“负债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化经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具体部署。在3月11日全国两会“部长通道”记者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笔者认为,保险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资产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进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这将集中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2014年1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前瞻性谋划部署和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如“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等。同时,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和“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保险资金具有“投资体量大”和“长久期”的特征,是长期资本的重要优质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国保险业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领域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及股权基金、创投基金等间接投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负债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风险补偿和风险减量管理是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两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保险业可以以“科技保险”和“绿色保险”为抓手推进经济风险补偿和风险减量管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传统保险产品和服务难以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保险业以“科技保险”为抓手,从科技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管理两个方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说到科技保险,它是指以与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有形或无形财产、科技企业从业人员的身体或生命、科技企业对第三方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以及创新活动的预期成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对此,保险业可以在加强前瞻性研究、提升自身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定位,建立和完善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管理的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绿色可持续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和要求。如前文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印发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首次对绿色保险进行定义: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

对保险业以“绿色保险”为抓手来说,负债端包括保险机构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资产端包括保险资金在绿色产业领域进行的投资。

上述《通知》还指出,应按照产品维度和客户维度相结合的方式,分步骤统计各保险公司绿色保险负债端业务,并将绿色保险分成环境、社会、治理(ESG)风险保险业务、绿色产业保险业务和绿色生活保险业务三部分。不仅如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和“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对此,中国保险业可以结合自身定位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性设计、前瞻性研究和创新性实践全面推进绿色保险的实践探索,构建多场景多类别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刘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