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0后”的她,青春故事不一般......

2024-04-25 11: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新征程·青年说》

青春最为可贵,充满着朝气与希望、热情与干劲。在第75个青年节来临之际,崇州市融媒体中心全平台推出《新征程·青年说》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奋斗在我市各条战线上的青春力量,一起聆听他们在新征程上绽放绚丽青春的动人故事。

将闪光的青春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是我市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的选择

4月23日,在成都市举行的

“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活动中

王伶俐以《出发向故土》为题

分享她在广袤的田野奋斗与追梦的青春故事

(注:以下为王伶俐演讲文稿)

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崇州,做了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读了大学怎么又去当农民呢?确实,一开始我真的不会种田,也不想种田,至于为何女承父业做了“新农人”,得从我的爸爸说起。

在我上高中的2010年,国家出了个新农业政策,就是成立土地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成为股东后,除劳动收益外,年底还能分红。爸爸觉得很有前景就报了名,成了崇州最早一批农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

右:王伶俐父亲

后来,我考上了成都的大学。每周末回家,爸爸就跟我聊农业,从国家政策讲到行业趋势,从国内实例讲到身边实例。爸爸对我说:现在种田跟以前不一样了,需要你们这些有知识的年轻人,你毕业后就回来帮我们吧!

爸爸所在的合作社管理了近3000亩田地,但只有耕地和收割两个环节采用了机器,其他的插秧等环节全靠人工。那一天,我第一次有了想回去帮他们的想法,我不想让爸爸妈妈再这么辛苦。但我大学学的是统计,对种田一无所知。所以,毕业前我就提前回老家合作社实习。早上6点,起床我就跟着跑田坎,学习种植经验;晚上8点回到家继续看书、上培训课,恶补农业专业知识。短短一个月,我就瘦了10斤。

大学毕业后,我正式加入合作社。有乡亲不理解,“怎么上了大学又回来种田了?”还有人说:“这小姑娘估计就是来凑个热闹,肯定干不长!”

听到这些,我的倔脾气立马上来了。除了看书、下地,我开始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先后到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学习,成功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初级证书,成为全国最早持证的青年“新农人”。专业的学习,让我对农业有了更深的认识,种地思路也清晰起来:要想种好地,不仅需要机械化,更需要智慧化。

所以,我带着合作社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农机,从旋耕机、插秧机,到植保无人机、收割机,再到全自动粮食烘干设备等,我们很快就实现了种田全程机械化作业,人力只要以前的十分之一。2020年,我们又引进了大田北斗系统、“MAP智农”APP、无人机植保等各种智慧农业手段。

科技种田,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人力成本大幅降低。我们现在种了7000亩地,接近一个西湖那么大,如果用传统种植方式,至少得1000人。但我们整个团队只有13人。二是产量提升。我们管理的7000亩地,和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土地相比,去年每亩多产出粮食50斤,总量多了35万斤。

这些实打实的优势,让我们合作社的规模迅速扩大,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以我们团队为例,13个人,其中9个人都是80、90后,最小的是99年的。

截至今年2月底,在成都,像我这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已经有3.2万余名,其中80、90后年轻人超过了三成。就是这3万多人,管理了全市80%以上的农业生产面积。

一路走来

有人说我是团队的“领头雁”“主心骨”

但其实

我只是一个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

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远眺中探寻创新的可能

一起向着未来展翅翱翔

王伶俐用她奋斗的故事告诉在场的年轻人

不论未来做什么

要相信

我们就像庄稼一样

终其一生都在生长

只要坚持,必有收获

记者:唐海龙

编辑:余霞 周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