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民读书月|一起来读好书,这份科幻·科普书单值得收藏

2024-04-25 1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

春日暖阳,正是读书佳期

慈溪市全民阅读活动暨

第二十四届全民读书月

我们精选了系列书单与你分享

包括:

中国科协编纂的相关书籍

科幻小说

健康和前沿科技科普图书

科学家精神相关书籍等

一起感受读书的快乐~

01.

“中国科协新一代

信息技术系列丛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十四五”规划把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之首。当前,我们正处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需要倡导终身学习的精神,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营造创新生态,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是学术共同体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组织学术共同体编撰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是应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战略需求与挑战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国科协自2018年组织百余位院士专家编撰完成《人工智能导论》《云计算导论》《大数据导论》《区块链导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工业互联网导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

推荐理由

▼▼▼

<<<

>>>

02.

科幻小说

1.《我们生活在南京》

作者:天瑞说符

近日,第二届科幻星球奖获奖名单揭晓,《我们生活在南京》获得“文学奖·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4月27-29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期间,将举办本届科幻星球奖颁奖典礼。

《我们生活在南京》讲述了生活在2019年的无线电爱好者白杨在一次夜间通联时,意外接通了生活在2040年的女孩半夏,得知未来的人类已经被不明外星生物毁灭,并就此展开了一场超越时空的救援行动。

推荐理由

▼▼▼

2.《我们的火星人》

近日,第二届科幻星球奖获奖名单揭晓,《我们的火星人》获得“文学奖·最佳科幻中篇小说”奖。4月27-29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期间,将举办本届科幻星球奖颁奖典礼。

科幻作家宝树的《我们的火星人》讲述了一段中国航天秘史。1980年代,中国的宇宙飞船曾经登陆火星,与火星人发生了接触,然而这一段火星往事竟在我们的历史中消失得无影无踪。2021年,一本旧书上几句神秘的赠语,让“我”踏上了追寻真相的旅途。

推荐理由

▼▼▼

3.《择城》

近日,第二届科幻星球奖获奖名单揭晓,《择城》获得“文学奖·最佳科幻短篇小说”奖。4月27-29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期间,将举办本届科幻星球奖颁奖典礼。

科幻作家顾适的《择城》讲述了灾难频出的大洪水时代,惯于依赖人工智能导航系统的人类所面临的一场抉择。一次逃生中,人工智能导航系统YU的设计者之一涂山娇在系统指引下救起两个孩子。多年后,那场灾难留下的阴影仍缠绕在获救者心头,而对涂山娇来说,一点疑点渐渐扩大为一个可怕的猜想——YU在设计逃生方案时会根据人的“价值”,推送不同的逃生路线。如果逃生道路通行量有限,怎样做才是更好的选项,谁又能去定义“更好”呢?谁有优先权,谁又能决定哪些人有优先权?是否关掉YU,涂山娇面临着一个抉择,而更重要的是,当人类失去人工智能,失去科技所提供的诸多希望,人能独自立于天地之间,去面对那巨大的恐怖吗?

推荐理由

▼▼▼

4.《未来学大会》

作者:[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伊扬•蒂赫去参加第八届未来学大会,讨论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不料却误服致幻药物,穿越到一个未来幻象中。那里的人们消灭了贫穷与疾病,平安喜乐地生活着,可蒂赫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未来学大会》是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科学幽默和辛辣讽刺勾画人类未来:如果可以选择,是直面悲惨的现实,还是用致幻剂营造虚假幻象?

这本书的整个内容设定就像《盗梦空间》+《黑客帝国》+《西部世界》,可是却比它们早了几十年。本书豆瓣评分9.1。

推荐理由

▼▼▼

5.《永恒的终结》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24世纪,人类发明了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在掌握时间旅行技术后,成立了一个叫做永恒时空的组织,在每个时代的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永恒时空以一个世纪为单位,并视每个世纪的发展需要而加以微调,以避免社会全体受到更大伤害。通过纠正过去的错误,将所有灾难扼杀在萌芽中,人类终于获得安宁的未来。

然而,这种“绝对安全”的未来却在某一天迎来了终结。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因果链,仿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黑暗,即将吞噬全人类。

推荐理由

▼▼▼

6.《沙丘》

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

它是全球第一部同时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的科幻经典。《三体》作者大刘的偶像,写作了《2001:太空漫游》的顶级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这样评价《沙丘》——“除了《魔戒》,没有其他作品能与其比肩。”

2021年,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同名电影《沙丘》上映,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新的沙丘狂潮,并荣获6项奥斯卡大奖。2024年3月,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电影《沙丘2》上映,引发新一轮的观影热潮,同时带动了《沙丘》小说的进一步广泛阅读。

大骚乱后,帝国颁布“机器人禁令”,银河系重回低技术时代。而来自沙丘星的珍贵香料,成为权力、欲望与杀戮的新焦点。

贪婪者,用香料调制延年益寿的灵药。愚昧者,在香料幻象的迷雾中匍匐膜拜阴谋家,把香料当做一统帝国的筹码。

只有救世主,在香料中窥见了血流成河的人类命运,和他不得不奔赴,又不可不抗争的宿命。

推荐理由

▼▼▼

<<<

>>>

03.

科普图书

1.《过敏的真相》

作者: [美] 特雷莎·麦克费尔

究竟什么是过敏?为什么我们会过敏?为什么过敏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关于过敏,我们能做些什么,还不能做到什么?

这是一场对过敏现象的全方位剖析,尽可能讲述了一个关于过敏这个现代医学谜团的完整故事。

这里没有关于过敏的全部真相,但通过条分缕析地探索过敏表象之下的深层问题,我们能够获得关于过敏的重要知识,在愈演愈烈的过敏来袭时尽量做好准备。

推荐理由

▼▼▼

2.《控糖革命》

作者:[法] 杰西·安佐斯佩

对于现代人来说,忙着减肥、忙着美肤、忙着健身,但同时失眠、焦虑、痤疮、糖尿病等亚健康问题又如影随形。法国生物化学家杰西·安佐斯佩告诉你,这些亚健康问题往往都是由我们体内的血糖水平变化引起的,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为什么要控糖、出现葡萄糖峰值有哪些危害、轻松控糖的10个小窍门,通过8个章节,系统阐释了如何在不节食、不放弃我们喜爱的食物的情况下,用10个简单而令人惊讶的方法平衡我们的血糖水平,提升和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包括睡眠、情绪、健康、皮肤、体重,甚至减缓衰老。

推荐理由

▼▼▼

3.《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

作者: [英] 比尔·布莱森

从30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你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如此特别的你。

本书探索了人类身体在漫长的30亿年进化历程中的奇妙变化。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如今独具特色的人类,我们的基因经历了数不尽的改变和适应。你拥有独特的下巴,能流泪表达情感,以及独特的消化系统。进化让你拥有优雅的眉毛,保留了树上睡觉的记忆,还让你的大脑成为信息处理的高效工具。然而,进化也带来了痛苦,如直立行走导致的背痛、分娩的痛苦以及无法追赶病毒变异的速度。本书以30亿年的演变史为线索,揭示了人类身体的奇妙之处和进化的代价。翻开本书,从单细胞斑点讲起,看看30亿年来你的身体的进化史~

推荐理由

▼▼▼

4.《减压七处方》

作者:[美]艾丽莎·伊帕尔

有时,我们面对压力确实会束手无策,但若没有压力,情况必然更糟。压力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慢性压力对人伤害极大。我们无法改变压力的到来,但可以改变自身对压力的反应。

《减压七处方》是一本人人都能学会的减压手册,它是世界知名心理学、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艾丽莎·伊帕尔多年研究的成果。7天7个小练习,教会你“稳定情绪”“延缓衰老”“转化压力”,快乐起来!

推荐理由

▼▼▼

5.《透过AI认知世界》

作者:[美]乔治·F·卢格尔

本书试图从认识论的研究领域和范畴展开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从AI的视角探讨如何认识和理解我们的世界,涵盖心理学、哲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的背景知识。

本书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计算基础和人工智能的哲学背景,涵盖人工智能的起源、作为迭代优化的编程以及支持人工智能应用构建的表示法和高级语言工具。第二部分介绍支持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的四种范式中的三种,分别给出初始项目及应用,并讨论了这些范式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部分在贝叶斯的背景下,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结合起来,最后以作者提出的主动的、务实的、模型修正的现实主义认识论立场作为结尾。

推荐理由

▼▼▼

6.《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

作者:周志明

本书深入介绍了人工智能六十余年发展里程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论学说和所取得的激动人心的成果;也从科普的角度,尽可能以不依赖数学等专业知识的方式去介绍这些成果背后的理论与算法。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对人工智能学科发展里程的解析、体会到人工智能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们所希望的智能理论和产品是如何工作的。

无论是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研发人员,还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或是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爱好者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推荐理由

▼▼▼

7.《芯片简史》

作者:汪 波

全书完整呈现了芯片发明与发展的历程,从支撑芯片产业发展的量子力学讲起,逐渐发展到半导体物理学,进而催生了半导体器件,这些器件又由简到繁,像一颗发芽的种子,演化出了双极型晶体管、MOS场效晶体管、光电二极管等,并由此集成构造出了模拟芯片(通信和传感器芯片等)、数字芯片(CPU、存储器、FPGA等)和光电芯片等。最后,本书还展示了芯片设计方法和制造方法由手工到自动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芯片未来面对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路径。可以说,了解芯片,有这一本书就够了。

推荐理由

▼▼▼

8.《心体: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哲学挑战》

作者:[美] 安迪·克拉克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为一台肉身机器,那么“心体”就是承载心智的软件。

问题是,这些充斥在我们大脑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大脑中的突触如何构建了自然世界中人类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心智与意识?

基于蛮力和巨大数据库却能出色给出最优策略的计算解决方案,能否算作“真正的思考”?仅仅因为其以一种陌生的、非人类的、非生物的方式,我们就否定它吗?

本书探讨了人类心智与意识的起源与未来,融合了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作者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心智的本质及其拥有方式,涉及符号计算、神经网络、动力系统理论等多种解决方案。

推荐理由

▼▼▼

<<<

>>>

04.

科学家精神相关书籍

1.《走近钱学森》

作者:叶永烈

《走近钱学森》深度解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没有不实赞美,也不回避迷茫和困境,真实而完整地呈现了他的一生。书中首次公布了钱学森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其中包括钱学森本人在美国拍摄的摄影作品。本书既是钱学森的个人传记,也为“两弹一星”群体画像,它是一部记录了共和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历程的史著,它充满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昂扬格调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年轻人蓬勃向上,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推荐理由

▼▼▼

2.《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作者:江才健

本书详细梳理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对现代物理发展的影响与贡献,并深入探寻其学术研究上深邃精简风格与独特科学品位的形成。这本传记不仅描述了杨振宁一生的行止,也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总体评价,展示了20世纪现代物理学群星闪耀、蓬勃发展的鲜活剖面。

推荐理由

▼▼▼

3.《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

作者:赵永新

女性到底能不能做好科研?那些凤毛麟角的科学女神为何选择科学之路?她们是怎么修炼成功的?她们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她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修尼吗?

本书挑选了六位网红级科学女神(90后万蕊雪,80后黄芊芊,70后颜宁、汤楠,60后辛晓平),通过对她们的长期跟踪采访,以新颖的视角,介绍她们的科研故事、喜怒哀乐,她们的恋爱、家庭、育儿经验,以及业余爱好等,带领读者走进科学女神的世界。

推荐理由

▼▼▼

4.《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作者:汪品先

科学家从来不是文学写作的好材料,一则因为科学生涯本身似乎平淡无奇,既缺战场的惊险又无情场的激动;二则科学家的行当相隔如山,说的话行内人津津乐道,局外人一头雾水。何况本来科学是个严肃的行当,科学家本不该是市井说笑的材料。但是科学家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有心人去发掘,“于无声处听惊雷”。为此,有了这本《科坛趣话》,试图通过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来阐述科学的文化本性。

该书获得“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

推荐理由

▼▼▼

原标题:《全民读书月|一起来读好书,这份科幻·科普书单值得收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