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拜登签署“TikTok剥离令”,周受资回应:“1.7亿美国人将失去声音”

2024-04-25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当地时间4月24日,TikTok CEO周受资发布视频,公开回应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对TikTok的剥离法案。

自TikTok遭受拜登总统非难已一年有余,TikTok已然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死存亡考验。

TikTok禁令

央视新闻24日报道,当天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他已于当日签署了价值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法案。该法案涉及强制字节跳动剥离旗下应用TikTok美国业务。在相关条款中,字节跳动被限期约九个月剥离其美国业务,否则将面临美国全国禁令。

此前,今年3月13日,关于限期剥离TikTok的法案在众议院获得压倒性的通过,意图迫使TikTok在180天出售给美国企业,否则就将面临被美国应用商店禁止的风险。

不同的是,此次新法案将给予美总统拜登在确定出售事宜取得进展时,行使一次90天的延期的权力,因此TikTok最长将有270天的期限,较3月的禁令相比拥有额外90天。

周受资去年1月31日出席美国听证会

当地时间4月24日,TikTok CEO周受资发布视频,公开回应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对TikTok的剥离法案。表示该法案将会把TikTok从“在我们平台上找到社区和连接的1.7亿美国用户身边夺走”。

周受资提到,TikTok的社区中有超过700万名企业商家。他邀请用户分享TikTok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并称TikTok将保持投资和创新,同时以“其他同行所没有的”力度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你的声音”

自登入美国市场后,TikTok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美国娱乐生活。

去年11月24日,一列火车在美国肯塔基州东南部脱轨并导致危险化学物品泄漏,引发大火并释放出有毒气体。事发后,大量当地居民在TikTok发布一手真实影像,同美国主流媒体集体“装聋作哑”形成鲜明对比。

自此,在美国民间舆论场中,TIkTok这个沾有“中国血统”的软件,反而成为了美国百姓的“声音”以及“权力”的代表,成为美国百姓手中“对抗”被“阴谋论”缭绕的美国政府。

而面对美国政府的非难,TikTok官方同样选择拿起“发生者”的身份作为武器。

4月24日,TikTok官方社交账号发布声明称:“相信事实和法律显然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最终会获胜。事实就是,我们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来保证美国用户的信息安全,让平台免受外界影响和操控。该禁令将会摧毁700万家企业,让1.7亿美国人失去声音。”

而周受资在当天的回应视频中也表示:“不要搞错了,这就是一项禁令,一项对于Tiktok、对于你和你的声音的禁令......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刻,但它不需要成为一个决定性时刻。”“请放心,我们不会离开。我们很有信心,将继续在法庭里为你们的权利奋斗。”

毫无疑问,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攻势”越猛,就越将坐实民众对于其迫害百姓“自由之声”,封禁百姓“言论自由权力”的认识。

拓展:外交部回应

4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如果TikTok在未来9个月到一年内未能与中国企业字节跳动剥离,TikTok将在美国被禁用,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汪文斌回应,我和我的同事以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已经就美国国会通过涉TikTok法案阐明了中方原则立场,你可以查阅。

而在今年3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于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的相关法案回应称,近年来,尽管美方始终没有找到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证据,却始终没有停止对TikTok的打压,这种不能在公平竞争中取胜,就采取霸凌行径的做法,扰乱的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的是国际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信心,破坏的是正常的国际经贸秩序,最终必将反噬美国自身。

(文章内容综合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消息)

原标题:《拜登签署“TikTok剥离令”,周受资回应:“1.7亿美国人将失去声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