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点火!发射!

2024-04-25 21: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三、二、一,点火!”

刚刚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

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

有力托举下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搭载着叶光富、李聪、李广苏

3名航天员直冲云霄

火箭尾焰升腾

瞬间划破了漆黑夜空

神舟十八号乘组

领命出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18时0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18时1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

航天员简历

▐ 航天员叶光富简历

叶光富,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空战射击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 航天员李聪简历

李聪,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学士学位。1989年10月出生,2009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 航天员李广苏简历

李广苏,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学士学位。1987年7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

主要目的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航天员在太空中

将会进行这些实验

自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至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了各项技术验证试验,开展了大量空间科学实验,涵盖空间环境、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个领域。

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会在太空中进行哪些实验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张伟老师介绍到主要有4个实验:水生生态实验、有机分子起源实验、植物干细胞实验、润滑材料实验,以下是张伟关于神舟十八号将要进行的实验介绍。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1.水生生态实验

首先是斑马鱼和金鱼藻的水生生态实验,这次将是我们首次把斑马鱼带到太空当中。在太空中养鱼和在地面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面上水和气是分离的,鱼缸不用装满水,而在太空中水和气难以分离,所以鱼缸应该是满的。这次实验主要研究在太空环境下,斑马鱼和金鱼藻的一个共生共存关系。

金鱼藻会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斑马鱼呼吸,而斑马鱼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会提供给金鱼藻来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这么一个小型的水生生态系统,能够实现在太空中对水生生态模型的一个验证。

这一次开展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后,未来还要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将小鼠带上太空。在解决小鼠的臭气排放问题之后,用它来做实验,探索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和适应的问题。

2.有机分子起源的实验

第二个实验就是生命起源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学家赵一峰院士提出了蛋白和核酸共起源的一个机制,通过核苷酸氨基酸和磷进行反应来验证无机分子如何生长为有机分子,这样一个分子机制的验证。

3.植物干细胞实验

第三个实验,植物干细胞。我们要看在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干细胞如何发挥作用,微重力如何影响植物干细胞的调控,从而来影响它的生长和发育。

4.润滑材料实验

第四个实验是润滑实验,之前已经做过一些润滑实验,我们在舱外有一个暴露装置,专门做材料在空间条件下的一些暴露特性。

润滑材料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东西,但实际上在太空中不一样。在太空中高温在零上100多度,低温是零下100多度,在这300度的温差下面,同时还有辐射的作用。

我们润滑材料寿命非常短,而且很多时候在高温情况下它可能挥发了。在低温的时候它可能冷冻了。所以说我们在太空要验证这些固液混合的材料,在太空条件下能不能寿命更长,更好地发挥作用。

神舟十七号乘组计划

本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七号乘组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之后的第二个飞行乘组,目前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计划本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工作生活非常充实,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将按计划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高性能多元合金和功能晶体材料制备、骨干细胞分化抑制骨丢失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我国将抓紧研究推动

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

参与空间站飞行

下一步,我国还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一定会迎来更多不同身份的新成员。

中国空间站已多次

主动实施空间碎片规避

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多次主动实施空间碎片规避,确保空间站平台的在轨安全稳定运行,是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永恒课题。

中国空间站将进一步梳理空间站舱外易受空间碎片撞击损伤的薄弱环节,研制上行防护装置进行加固,从本次神舟十八号任务开始执行。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

有咱河北人

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中,航天员李聪是咱河北邯郸人,是继蔡旭哲后河北省第二位航天员。李聪表示:“我们神十八3名航天员都有个共同的使命,就是跑好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赛’。每次训练完,指令长都会带领我们进行复盘讨论。现在对方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我们都能够明白要表达的意思。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相信,在指令长带领下,在我们乘组的紧密团结下,在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持下,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探寻更多奥秘!”

谈起李聪即将为国出征太空,李聪的父母和妹妹只有一句话: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期待你的凯旋。

新闻多一点

中国空间站大事记

2011年9月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

2012年6月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太空“牵手”,航天员首次进驻天宫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3年6月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5天,并与天宫一号分别进行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进行应用性飞行。

2016年9月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太空实验室。

2017年4月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

2021年4月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6月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10月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2022年5月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建造阶段。

2022年6月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

2022年7月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空间站科学实验舱。

2022年10月31日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2022年11月3日

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

2022年11月29日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圆梦之旅,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2023年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启程。

2023年10月26日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逐梦九天

来源:长城网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中国等

原标题:《点火!发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