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街边扫码送礼物?当心“码”上有诈!

2024-04-26 2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微信扫个码

就能领取小礼物

这是好事还是陷阱?

注意啦!

“扫一扫”背后暗藏玄机

你的个人信息已被泄露

……

案件回顾

4月8日,长治市公安局潞城分局根据掌握线索,经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金额达3万余元。

经查,自2022年初开始,犯罪嫌疑人郑某燕先后流窜至长治市潞城区、潞州区等多个居民小区,以赠送礼品为诱饵,引导群众以扫描二维码推广码注册美团、抖音等APP,达到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目的,随之将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贩卖,非法获利3万余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郑某燕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民警提示

路边“扫码送礼品”的活动随处可见,小到可爱乖巧的公仔玩偶、漂亮精致的挂坠装饰,大到健身房的充值卡、理发店里的优惠券,只要掏出手机扫个二维码、收个验证码就能免费领取!但你知道吗,许多“地推”人员被犯罪团伙雇佣,在人流密集的场所摆摊设点,让群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为诈骗活动“引流”。

“引流”常分为地面推广引流和互联网推广引流。下面,揭秘这几种违法的“地推”玄机:

1.扫码送礼品

“地推”人员在街边以“扫码送礼”的形式吸引路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得到一个小礼品,而扫码记录的个人信息就会被用来注册网络账号并进行售卖。

2.“开业大酬宾”领红包

“地推”人员以店铺新开业为由,用红包做诱饵,甚至主动帮忙操作手机,其实也是为了窃取个人信息进行贩卖、诈骗。

3.协助开通政务服务

“地推”人员会选择较为偏远的乡镇,通过伪造代理公文,在为群众开通电子政务服务的同时,窃取群众的个人信息,再将信息转卖给诈骗分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

广大群众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坚决不做向他人提供身份信息、短信验证码、他人帮助注册手机APP等高危行为,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编校:许福勇 姬志平 常乾栋

原标题:《街边扫码送礼物?当心“码”上有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