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些比“糖”还能催胖的“假”蔬菜,最后一个真想不到

2024-05-03 15: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300~500克的蔬菜,它们营养丰富,有着满满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现在大家都提倡健康饮食,很多人都明白了多吃蔬菜、少吃肉,才能保持好身材,远离三高。

但实际上,挑选蔬菜也是有学问的,有些菜背后隐匿的热量堪比主食,吃起来往往比糖还胖人!

“假蔬菜”,比糖还胖人

2023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他们分析了13万健康人群24年~28年的体重数据(以每4年为一个周期)。

研究将碳水的食物来源分成了5类:全谷物、精制谷物、水果、淀粉类蔬菜、非淀粉类蔬菜。记录下了从不同食物来源中获取的碳水的量,与体重变化的关系。

结果显示,淀粉类蔬菜最胖人!

淀粉类蔬菜:每天增加100g,4年体重增加2.6kg

精制谷物:每天增加100g,4年体重增加0.8kg

非淀粉类蔬菜:每天增加100g,4年体重减少3kg

水果:每天增加100g,4年体重减少1.6kg

全谷物:每天增加100g,4年体重减少0.4kg

这份研究还显示,与男性比起来,碳水类蔬菜更容易导致女性增加体重。

“假蔬菜”,有哪些?

淀粉类蔬菜,还是很好理解的,顾名思义就是就是淀粉含量较多的蔬菜。

但你一定很好奇,淀粉类蔬菜都有哪些吧?

白扁豆

碳水化合物:55.6g/100g

白扁豆,营养价值丰富,是“豆中之王”。既可以煮粥、炖汤,也可以炒菜、制馅。可在蔬菜中它的碳水含量也很拔尖,每100g就有55.6g。

百合

碳水化合物:38.8g/100g

很多甜汤里都会出现的百合,也是一个“碳水刺客”。别看它个头小小,每100克就含碳水38.8g。一碗百合汤,基本上补足了你的碳水量,加上白砂糖更是胖上加胖。

豌豆

碳水化合物:27g/100g

可可爱爱的小豌豆可以说是蔬菜里的绿珍珠,经常被当做配菜点缀,豌豆黄、豌豆糕也都是传统的小吃,但它的碳水含量比米饭还要高。

菱角(老)

碳水化合物:21.4g/100g

菱角作为一种上好的“野味”,既可当做水果吃也可以作为蔬菜吃,生吃甜嫩,熟吃甜糯。虽然它也包含了多种营养物质,但它的碳水含量也很高。

贝贝南瓜

碳水化合物:20.6g/100g

贝贝南瓜既有南瓜的甜香,又有板栗的粉糯,绝佳的口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多。

土豆

碳水化合物:17.8g/100g

土豆是最常见的淀粉类蔬菜,若毫无顾忌地敞开来吃,也很容易会碳水摄入超标。而且土豆常见的煎炸炒的烹饪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催胖效果。

芋头

碳水化合物:17g/100g

芋头口感软糯绵密的口感,很多人将芋头当作零食在餐中或餐间吃,芋头酥、反沙芋头、炸芋头、拔丝芋头等更是高糖高油高淀粉的热量炸弹。

蒜苔

碳水化合物:15.4g/100g

看到它是不是很意外?看起来绿色健康的蒜苔也是高碳水蔬菜的一种。每100g蒜苔碳水含量有15.4g,快赶上芋头了。

红薯

碳水化合物:15.3g/100g

糯糯粉粉又甜,红薯可是典型的高淀粉和糖分的食物。它是可以代替主食,但别让它变成了超量的主食。

马蹄(荸荠)

碳水化合物:14.2g/100g

很多人都会拿它当水果来吃,不经意间就吃了好多。马蹄糕、炒马蹄也是常见的吃法。在烹饪时,避免使用过多的油脂和添加糖分,以最大程度保留荸荠的营养价值。

最后一个常见的淀粉类蔬菜,你来猜猜是什么吧!

它长于水中,中心有孔可通上下,有“水中人参”的美誉;中医认为它能养肺、清燥火;它和一个常用成语有关,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猜一猜,我们会在回答正确的读者中抽选5位,赠送小礼物一份。活动截止到发稿后一周。

偷偷告诉您,正确答案可在常笑健康后台回复【碳水蔬菜】查看哦。

“假蔬菜”,该吃还得吃!

虽然碳水食物吃多了会发胖,但吃得过少或不吃也是万万不可的,碳水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全身乏力、头晕、代谢紊乱、低血糖等问题。长期缺乏碳水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免疫力和认知功能。

像是豌豆,虽然碳水含量高,但通常是被划分为豆类的。包含豌豆在内的豆类,合理食用带来的健康益处远大于可能的增重风险。

其他的像南瓜、红薯、马蹄等食物,作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也是可以继续吃的。比如南瓜、红薯可以当成主食,替换一部分精白米面,还是比较健康的。马蹄等作为蔬菜只要不是长期大量吃,影响也不大。

总之,淀粉类蔬菜不等于不健康,大家不要因噎废食。不过要注意做到以下3点:

采用蒸煮的烹饪方式,最好浸泡、焯水后,沥干水分再进行烹饪;

尽量不要把高淀粉类蔬菜当作家常菜吃,建议把它们当部分主食,并适当减少米、面等主食的量,搭配着吃;

建议大家将他们放在早上食用,除了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肠道蠕动、控制血糖。

参考文献:

1.Wan Y, Tobias DK, Dennis KK, Guasch-Ferré M, Sun Q, Rimm EB, Hu FB, Ludwig DS, Devinsky O, Willett WC.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long term weight change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23 Sep 27;382:e073939.

2.Ludwig DS, Hu FB, Tappy L, Brand-Miller J. Dietary carbohydrates: role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chronic disease. BMJ. 2018 Jun 13;361:k2340.

3.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M]. 第6版.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