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推开大门,看到真正的辩论 | 校园

2024-04-29 16: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西柚,你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在专业课堂上,一场围绕课程内容的学术辩论展开。在自由辩论环节,助教随机点名,请台下的同学也参与到辩论之中。西柚站了起来,冷静、有逻辑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下课后,坐在西柚旁边的同学和她说,“我觉得你说得真好,很有辩手的风采,是不是长期打辩论的影响?”

“不完全是,我现在已经很少打辩论了。”

“为什么?”

“因为我渐渐发现辩论带给我的东西跟理想中的状态存在一些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本科生西柚在大一刚开学就加入了学院辩论队,在这里,她收获了宝贵的队友情谊和知识、语言技巧上的增益。然而,她逐渐发现辩论不完全是对真理的洞悉,也涉及观点的设计和语言技巧的博弈,这与她纯粹挖掘真理的初衷不甚契合。因此,她选择逐渐淡出了辩论赛场。

有人历经风雨逐渐淡出辩论,也有人满怀期待地走上辩论场;有人认为唇枪舌战背后是热血澎湃,是思维的交锋;也有人认为辩论是技巧的堆砌,是一场“膨胀的自我”聚集的后真相游戏。走上赛场,他们享受表达的魅力,走下赛场,他们思索辩论的意义。

01 走向刀光剑影的背后

站在门外讨论辩论,看到的永远只是场上激烈的交锋,然而输出与说服只是辩论的“前面”,只有真正推开大门,走进辩论,才能看到辩论的“后面”。

人大新闻学院2023级的本科生空误打误撞推开这扇大门是在高中,她参加了一场课堂地理辩论,辩题是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地理老师在听完空发言之后,问她是否参加过辩论赛;朋友们觉得她表达的逻辑和思路比较清晰,很适合参加辩论赛。她并不清楚自己的表达“清晰”在何处,但进入大学后,看到新闻学院辩论队招人时,想的是“不如去参加一下”。

人大新闻学院2023级的小黄也是在高一时加入了辩论队。“第一次接触辩论是在B站上面看视频,有一些很有名的辩论赛,也看了一些混剪,觉得还挺酷的,对这个东西产生一个很大的幻想,对那种很激烈交锋的感觉也很好奇。”优秀辩手们的风采为那些推开大门的少年营造了一个原始但美好的梦,他们思维敏捷,观点清奇又富有人文关怀,“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牵引着小黄走上辩论的“战场”。

优秀辩手的风采吸引着小黄

但走进辩论不能只凭这个“梦”和一腔热血,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也带有契合辩论的特质。“一个特质是不服输,或者叫反抗欲。”小黄觉得在辩论前后都不能“服输”,虽然不确定对面会说什么、会不会很“凶”,但一定要能讲得出话,不要被吓到。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能被挫败感影响。服输的对立面是坚持,是愈战愈勇,是从不言败,永远不会被击倒。

如果说空的特质在于“表达”,小黄的特质在于“韧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李梓煊初见辩论的缘分点可能在于“思考”。“其实言语表达上,我并不是那么适合辩论。但是我会去思考,会尝试去解构和思考一些,无论是偏哲学一点的,还是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李梓煊第一次参加校赛(右一为李梓煊)

或懵懵懂懂,或笃定热爱,他们走进辩论。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比赛,接触的选题也随着社会议题的变迁不断更新,他们在辩论中倾注了热爱,却发现辩论不只有想象的美好,也有未曾料想到的布满乌云的时刻。

02 尽是黑盲,也有微小可取

“当时的比分是9:0,对方9我们0,输得很惨烈。”

现在回想起自己参与的那场比赛,空都不知道怎么就结束了,只记得输掉比赛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调整心态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在备战“明德杯”的过程中,本身就因陷入冲突观点的沼泽中难以自拔而灵感枯竭,比赛前一晚的模辩中师兄严厉的批评、情绪崩溃大哭的同伴、比赛当天才修改完的一辩稿,周围的一切都让她心力交瘁。在赛场上深刻认识到对手比自己实力强出一个档次的无力感让空深受打击,面对对方三辩“咄咄逼人”的质询,她甚至感到害怕和畏缩。

原本满怀辩论理想的人大新闻学院2023级本科生飘逸同样吐露了辩论备赛的压力和痛苦,用“曲折”概括自己的辩论经历,“去年的‘明德杯’和今年的‘二十院’都比较遗憾,输的比较早”。在最近的“二十院”辩论赛中,飘逸所在的辩论队有两个很精妙但相互矛盾的立论方向,但始终没有办法找到平衡。直到比赛前一晚,他们依然没有定夺,最后选择了一条与之前的设想完全不同的路。

但空并没有选择放弃,相反,在后来回忆这段痛苦的经历的时候,她慢慢回味出一些人生启迪。“尽管我依然偏向正方的观点,但它确实改变了我对反方观点的看法。”当时的痛苦和迟来的启迪构成了空眼里辩论的独特性,所以她用“滞后感”形容辩论。就像教育在很长的一个周期内才能形成闭环,辩论的意义对她而言不在于比赛的结果,而在于通过准备辩题窥见世界的多元,领悟真理的深邃,那些迟来的启迪都是辩论给她的独一无二的馈赠。

被误解是否是表达者的宿命?女士优先是否有利于性别平等?每一个的辩题都将辩手们带入一个全新的议题领域。人大新闻学院2023级的蛋糕觉得,“每一个辩题都带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让你广泛地涉猎到各种的知识,对各种大众关注的社会议题会有一个很精细且较为坚定的认识”。然而,她也指出了一种潜在的危险,“如果你打了一道你特别认同的辩题,你以后(对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比较偏执”。

蛋糕在辩论场上

很多人认为辩手能为任何立场辩护甚至能颠倒黑白,飘逸引用熊浩的话来驳斥了这一狭隘的看法,“有些立场就算是尽是黑盲,也会有微小的可取之处吧。”辩论中最重要的不是去思考哪个立场正确、哪个立场错误,而是去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来寻找观点背后的一些核心矛盾。这也更符合李梓煊理想中的辩论,不局限在正确或者错误的二维空间上,而是坚持多元的最终导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观点都可以被佐证。

“面对对方很有逻辑的长陈词,反驳时需要根据他们的论证逻辑,增加一些话,增强层次性。例如,我会先看他方定义,再来看他方判准,然后来看他方论点,他方论点中举了几个例子,我接下来做几层反驳”,谈起辩论的好处,武汉大学2023级本科生一零还认为辩论为自己构建了更完整的思维框架,培养了有力的表达方式。

一零的辩论稿

03 “辩论很扯,但是有用”

锋利的剑有时也会划伤自己,下意识的语言习惯可能会引发周围人的反感。空就曾在英语课上练习tope B discussion部分的时候被朋友指出像打辩论一样激烈地输出自己的观点,小黄也觉得前一两年打辩论的时候会出现过剩的反驳欲,“像自己手里有一把剪刀,无论拿到什么东西都想剪一下,有一段时间大家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好讨厌。”

有学者研究发现,辩论会使辩手的观点发生极化。极化会引发偏见同化、心胸狭窄和和证实偏差,形成两极思维,即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不存在中间地带的极端思维,使分歧与冲突升级。李梓煊觉得,如果偏激一点来看,辩论确实是“筛选事实强化偏见”,“我们本身去下定义的时候会做的一个操作就是定义定的‘宽’和‘松’是根据我们的论据来,截取数据的时候,看到了有这些数据,就把它截取出来本身都是为我们的观点来服务的。”

小黄参与的辩题:被误解是否是表达者的宿命?

然而辩论真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表达吗?随着《奇葩说》等以辩论为主题的节目“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辩论,评价辩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有很多人觉得辩论没用,我刷到一个视频叫‘辩论很扯,但是有用’,这已经算是为数不多宣传辩论有用的了。但是那个视频中说辩论唯一的作用是让你看清网络骂战的本质,看到这个我还真的蛮失落的。”飘逸相信这个时代不缺乏表达,而真正缺乏的是让表达有价值、有意义的方法,辩论就是其一,这也是飘逸加入辩论队的初心。

攻击性强、狂妄、只知表象却误以为洞悉真理,这种在社交中呈现的个人风格被大家诟病为“辩论脑”。冠以辩论的名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一些负面标签强硬贴在了“辩论”上。“我觉得大家对辩论脑的这个定义更像是一种刻板印象,因为打辩论的时候就是观念激烈的交锋,有的辩手会情绪比较激动,可能就会给大家留下攻击性强的印象。”一零希望大家知道真正的辩手是理性的,讲求以理服人,真诚地想要跟对方探讨。与其用辩论脑形容这种人,不如说是“杠精”。作为辩手,空不会选择和他们辩论一番,因为经历过辩论训练的她知道,这不是真正的辩论,没必要以对待对方辩手的态度对待这种反驳者。辩论除了教会了她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以更多元、平衡的态度认识世界。

04 代表正方问候在场各位

被看见的辩论赛不等于辩论的全部,人与辩论的故事也绝不仅存在于那“交锋”的几个小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辩论,澳门镜湖护理学院2023级的蠔仔认为最贴切的是“复盘”,教练耐心而温柔地告诉蠔仔和队友,“复盘不是为了指责谁,只是大家一起发现问题,然后解决,就这么简单”。“以前我总觉得是自己的失误导致输了比赛,很自责,教练的话解开了我的心结。”

北京师范大学2023级的小侯是学校教育学部辩论队的学生辩手,她说“我们的师哥师姐对于弟弟妹妹有一种老一辈带下一辈的感觉,我们这边叫‘带孩子’。”自己淋过雨,想为别人撑一把伞,李梓煊这样描述辩论队里的一位师兄。“他大一刚来的时候没有学长带,谁也不认识,大一大二都过得浑浑噩噩的。他现在大三了,对我们这一群新来的都很照顾,告诉我们应该去哪里找资料、怎么学习、在什么阶段学什么东西。他告诉我大学是一个充满信息差的阶段,这些都是他自己通过试错试出来的。”师兄的领路,不仅让李梓煊顺利地融入大学,也让他坚定地选择和这群人一起打辩论。

师兄给李梓煊分享的学习材料

有一次深夜结束的模辩让空印象深刻。那天上场之前,她和队友紧张不已,但是上场之后发现对方并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可一世,四个人就突然全变“e”了,火力全开。“我感觉那场打下来,好像已经有种战胜对方的感觉。”空回忆。那是个星期天的晚上,复盘结束后已经将近十二点。三个队友决定去吃海底捞,空本想和他们同去,但是考虑到第二天的课程,她就高兴地目送了三人骑车离去。虽然回到了宿舍,但是直到半夜一点半,空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不论输赢,空都总是在团队合作之后生发出由衷的喜悦。

因为辩论中结识的人,一零觉得,加入辩论队是她进入大学以来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辩论给了我勇气。”在陌生的大学校园里,一零难免感到无依无靠,但是辩论队给了她像家一样的感觉。“很少有地方能被称作‘家’,我最好的朋友们是在辩论队认识的,他们支持我、鼓励我、安慰我,给了我去尝试的勇气。”

一零的朋友圈截图

因为对辩论的热爱与期待,辩手们相遇、对话,形成一个稳定又温暖的“家”。人与辩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在辩论中与更多人联结与互动的故事,是一起经历熬夜、头脑风暴、征战赛场和深夜海底捞的“一家人”的故事。

推开辩论的大门,踏上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辩手们可能经历期待落空,也可能收获意外之喜,但无论如何,辩论都是他们成长路上一个重要的片段,是寻找真理的尝试,是表达自我的舞台。

(文中西柚、空、小黄、飘逸、蛋糕、一零、蠔仔均为化名。)

文字:吴欣睿 梁顺恺 纪雨欣 范秀丽 李筱筱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原标题:《推开大门,看到真正的辩论 | 校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