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游子吟》

2024-04-26 2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幼儿蒙学

金山区图书馆于每周五推出“幼儿蒙学”栏目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幼儿蒙学即指以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给予重要的养正教育。本栏目涵盖古诗词、国学经典、历史典故等板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也能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品格。

传承从娃娃抓起,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诗词之美吧!

《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文鉴赏

译 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能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 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10.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赏 析

开头两句,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处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催人泪下,拨动了每个读者的心弦,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作者简介

孟 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郞。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长于五言古诗,语言力求奇僻,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称“郊寒岛瘦”。有《孟东野诗集》。

❤❤❤END❤❤❤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上海市金山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及阅读推广,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图片、文字、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原标题:《【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游子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