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能化、绿色化船舶加速出口 我市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蒸蒸日上

2024-04-28 11: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是扬州市“613”现代产业体系中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江、淮河、大运河流经的城市,近年来,扬州市积极推动造船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艘艘“新特精”的现代化船舶从这里驶向世界。

 

在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的生产区域,船坞内正在建造的是4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皇冠系列63K3.0版本散货船。下月初,这里将有两艘船出坞。下一批次入坞搭载船舶的分段,整齐堆放在船坞两侧。眼下,船厂订单饱满、一派繁忙景象。

 

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斌:目前,在手订单70多艘,到2027年的生产任务已经基本排满,开始安排2028年上半年的生产计划。

 

在新大洋会议室,研发团队正在讨论950箱双燃料支线集装箱船的技术优化。由于双燃料船空间紧凑,研发团队通过货仓设计,解决了舱内冷藏箱和危险品箱同时通风的需求。双燃料船舶是指可以自由选择清洁能源燃料或传统燃料运行的船舶。清洁能源燃料目前有甲醇、LNG、氨等。从综合运营成本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考虑,与LNG和氨相比,绿色甲醇更具优势。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研发,他们出口船舶的“含绿量”越来越高。

 

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斌:今年我们在出口方面已经交付了9艘船舶,其中有3艘船舶是装备了船舶智能系统,另外采用甲醇、氨等清洁燃料的绿色船舶占比明显不断提高。

 

近年来,新大洋造船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聚焦新型工业化和先进装备制造,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发。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对预处理线和涂装房进行深度治理改造,确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购买了150多台移动收集治理设备;通过应用变频技术和淘汰老旧设备降低能耗。此外,企业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全方位打造的自主品牌——皇冠系列散货船也深受市场认可,出口到日本、韩国、希腊、土耳其等国家。在新大洋等船企的带动下,我市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迅速。

 

扬州海关 副关长 居斐斐:我们推行“即报即派、预约通关”服务,实现“到港即办”,保障新船加速通关,今年一季度,扬州地区船舶出口35.1亿元,同比增长118.8%,以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为主,涵盖绿色双燃料船等高端船型。

 

船企生产蒸蒸日上,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在新大洋造船的配电中心,市供电部门及时上门,解决企业用电需求。

 

扬州供电公司城东客户服务中心客户经理 潘可欣:我们供电企业定期上门服务,了解企业用电需求,检查配电室电器设备,保障生产可靠性。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是我市“613”产业体系中13条新兴产业链之一。目前,全市已拥有相关产业链及配套企业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形成了中远海运重工、中航鼎衡、新大洋、金陵船舶等大型散货、集装箱、滚装和化学品船制造,龙和、中西造船等中小型散货船制造,以及神龙绳业、九力绳缆等船舶配套协同发展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

2023年,扬州市造船完工量达7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7%,造船完工量创十年新高。2024年一季度,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开门红,产业链规上企业开票销售73.4亿元,同比增长55.9%。扬州造船企业不仅在造船吨位数据上再创新高,在造船种类上也是百花齐放,许多船舶性能出现了“世界首艘”“全球首制”。作为全省三大船舶产业基地之一,下一步,我市将积极促进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发展,努力在推动现有船舶制造业提档升级、做大海工装备产业链和做大配套板块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市工信局军民结合产业推进处 三级主任科员 卞智勇:努力在完善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区域配套水平,优化园区配套功能上,构筑更加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在培育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梯队。在强化人才保障,研发创新和技术升级上,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撑服务,不断推动我市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作|张泉 金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