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以智提质 助力乡村“生金”

2024-04-28 12: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四月的鄂前旗大地,处处都是繁忙的景象。走进敖勒召其镇各嘎查村,大型农用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穿梭在田间地头,空气中充满新翻泥土的气息,北纬37度这片“净土”上开启了新一年的劳作,一年丰收的图景也在此悄然孕育。

△漫水塘村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区

打通土地“经脉”

科技赋能精准滋润“好解渴”

来到敖勒召其镇漫水塘村,平整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头,全旗2024年玉米单产提升试验田之一便在这里。大田里,一根根滴灌管在地头若隐若现,一直延伸到田间深处。“这些滴灌管在播种时,随种子一起埋进土壤”,漫水塘村民李树成俯下身,指着这套设施介绍着,眉宇间露着自信,“这是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灌管浅埋到地下3~4厘米处,每隔30厘米左右就有一个小孔,水分和肥料可直达作物根部,既省水又效果好,丰收也有了保障。”

铺下“毛细血管”,就如同打通了土地“经脉”,直接滋润土地,节水又节肥。敖勒召其镇农牧业服务中心给农牧民细算过一笔经济账: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后,可实现亩均单产提高120公斤以上,按照市场平均单价2.2元/公斤计算,亩增收220元,再通过新技术推广,统种统管,减少水肥投入,项目区节约用肥2-3公斤/亩,节水100立方米/亩,能有效降低种植成本约40元/亩。“虽然设备的前期投入比较大,但玉米产量、品质有保证,还能减少化肥投入,综合起来,很有账算!”漫水塘村民李树成说到。

△敖勒召其镇玉米单产提升项目示范种植现场培训会

让农业发展更高效的同时还能节约地下水,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如今让农作物享受“一对一”精准滋润,农业科技正在帮助土地稳产增产,为更多土地带来多重养护的同时,带领种植户实现多增收的美好愿景。

打破“零耕碎种”瓶颈

集约化经营让农户“有奔头”

“春天就能先得钱,打工又能挣份钱。”这是位于敖勒召其嘎查村民的生活写照。不操心种地,照拿种地的钱,解放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让村民的收入翻一番。

这样的生活改变,得益于敖勒召其嘎查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求变,今年,敖勒召其嘎查通过整合周边农牧户2550亩零散耕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统一承包给公司统一管理,以“农户+村集体+公司”的运营模式,实现“零田变整田,小田变大田”,同时,通过积极完善田间耕作道、灌溉排水、农田配电等基础设施,形成道路相通、沟渠相连的互联互通格局,做好耕地的机械化、智能化文章,推动村民、村集体和企业多方共赢。

土地集约,让现代农业如沐春风,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全程托管、统种统收分管经营、股份经营、“农企+合作社+农户”经营……敖勒召其镇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正将过去“零耕碎种”变为集约化管理,生产品种、作业时间、耕作水平都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鄂托克前旗这片沃土上,现代农牧业高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乡村振兴的“地”力在不断蓄积,以智提质,助力乡村“生金”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图文:米小娟(敖勒召其镇)

监制丨康世平

主编丨苏媛

审核丨张有林

校对丨席成波

编辑丨李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鄂托克前旗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以智提质 助力乡村“生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