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慈欣:科幻电影现在缺少好的、能够被改编的作品

2024-04-29 16: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靳晴 中国航天报

4月28日,2024中国科幻大会“元宇·光年”科普科幻教育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在论坛上探讨了科普与科幻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慈欣在论坛上致辞

在刘慈欣看来,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幻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未来的想象,更是人们与科技对话的桥梁。它们不只是幻想的产物,还根植于真实的科学基础之上。科幻文学作品不但能使人们预见未来可能的科技变革,更能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领公众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思考如何在宇宙的广阔舞台上找到人类的位置。

刘慈欣认为,随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间探索等前沿科技的发展,科幻文学的素材和深度也在不断丰富,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科幻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对人们的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幻作家以及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的参与,共同探索这些新科技如何在科幻作品中得以合理和具有吸引力的表现。”刘慈欣说。

刘慈欣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科普与科幻的结合,提升科幻文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扩大其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刘慈欣希望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未来的科幻作品不仅能够引领科技潮流,更能够成为引发公众科学兴趣和科学思考的火花。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刘慈欣的科幻著作《流浪地球》《三体》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爆火,电影《流浪地球》更是斩获了一系列国内外大奖。在论坛上,刘慈欣还剖析了中国科幻作品影视化面临的挑战。

刘慈欣坦言,他的作品也经历了很多年的改编过程。近几年他发现,中国科幻影视改编的特效技术并不比外国差,甚至在技术上也能做出和美国好莱坞大片不相上下的特效场景。但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影视改编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真正欠缺的是影视艺术创作中最核心的东西——原创内容和创意。

刘慈欣谈中国科幻作品影视化面临的挑战

“科幻影视本身是创意密集型产业,科幻小说中的一句话、几个字,在科幻电影中要用画面来表现,这些都是很密集的创意。”刘慈欣说,“从原创内容来讲,我们现在缺少好的、能够被改编的作品,这是一个科幻电影的基础。我们不能用很先进的特效技术去包装陈旧的、老套的故事,我们下一步应该有好的故事作为基础,我认为这是科幻影视改编成功的关键。”

本场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承办。作为2024中国科幻大会主论坛之一,本次论坛聚焦科幻影视化转化及科普科幻教育,关注科幻产业发展,展示了行业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

文图/靳晴

原标题:《刘慈欣:科幻电影现在缺少好的、能够被改编的作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