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近一批辞职的中产,都去“爆改”大理了

2024-05-02 0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长期以来,大理都是打工人间口口相传的田野乌托邦。当一个打工人准备找个地方歇息时,去别处还会犹豫一番是否匹配,但如果目的地是大理,就会毫不犹豫地启程。

“前辈们早已在音乐小说电影里,为你无死角呈现了大理生活的松弛细节。让人确信,只要来了就能哼着民谣晒着太阳,在洱海边撸着猫,喝一下午咖啡无所事事。”

然而北上广年轻人抵达大理才发现——从远处看,大理是聚合了诗和远方的微缩版旷野水晶球;走进了看,中产的生活方式早就席卷了大理的田间地头。

“本以为来大理只能吃口粗茶淡饭,结果发现大理街边也开始卖18块一个的可颂。法餐、日料、芬兰菜样样齐全,甚至由退居大理的外国主厨亲自烹饪。前两天去了家高端私厨,和上海一样是预约制,4人起订,老板根据时令定制菜单,从前菜主菜到甜点每一道都相当精致,谁能想到会在大理吃到人均300的fine dining。”

图源@青寂奢华料理

曾经人们对大理的印象是文青在街头弹唱,本地人喝茶晒太阳,如今大理已经细分出无数赛道。

“北上广中产最爱的徒步露营、心灵疗愈在大理已经被玩剩下了。现在大理不但能学戏剧表演,还有圈子专门研究食物发酵做甘酒泡菜,想玩音乐,还有以色列手碟大师亲自教你演奏。”

图源@碧樱 BIYING

以前的大理聚集着避世隐居的民谣歌手和艺术家,而今挤满了来旷野重启人生的大厂精英。“数字游民社区里有不少大厂裸辞员工,大家做活动策划时也会拉甘特图讲流程,用飞书排时间线看人群受众,工作效率和北上广不相上下。”

当北上广还在卷谁家孩子托福考了满分、奥数拿了一等奖时,移居大理的中产爸妈已经提前悟出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在大理原地发展出了“芬兰式教育”。

“大理的孩子平时不是爬山种菜,就是编织画画。换个思路看,这不就是北欧国家最流行的自然教育?北上广花钱也没这个条件,在大理却可以和国际化教育理念无痛接轨。”

图源@大理旧青山私享花园

于是,一部分刚准备躺平的年轻人犹如大梦初醒:“来大理之前,我想象的生活就是待在院子里晒太阳啥也不干。来了之后才发现,大理早就被一部分北上广移民给卷起来了。本想过上风花雪月的生活,结果现在每天都想找点创业项目,在这里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

如今的大理,正在被人们爆改成北上广和老家之间的月台,“大城市太快,老家又太安逸,大理的节奏刚刚好。”

图源@拾壹

以前,大理是文艺青年的安乐窝,而现在,这里成了一线城市打工人们的模拟大厂。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有时候在大理努力就是比在北上广更有性价比。”

之前在上海做了15年餐饮服务的老马,人到中年梦想之一就是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但在上海开店太贵,竞争太激烈,来大理旅游发现,“这边食材新鲜,新大理人和游客消费力又不低,为啥不能换个战场施展拳脚呢?于是盘了个小店,开了间自己的法式餐吧。”

换个城市选对赛道,瞬间事半功倍。在上海,很多餐饮人可能下辈子也很难做到某众点评第一名。但在大理,老马带来了以前在上海的工作经验,努努力就做到了西餐榜单区域第一。“以前在上海打工什么都要听老板的,来大理之后,从装修风格到菜式全都自己说了算,每天店里放的都是自己喜欢听的歌。”

在大理魂穿上海 @Dalia餐吧

还有人本来想在大理躺平,以《小森林》的剧本重启人生。结果一不小心嗅到商机,在大理亲自上演了一部《华尔街之狼》。

北漂小刘从大厂裸辞,本想带着存款老老实实来大理休息半年,结果发现大理的娱乐项目五花八门但不成体系。“我在北京专门做活动策划和销售,就想把年轻人最想玩的几个项目做成深度体验。不包机酒收费六七千,报名的不少,前几天刚拿到一笔六位数投资。”

在大理做户外徒步的杰森一开始也没想着创业,每天徒步就是为了带小狗去山上消遣。后来去上海听说了某app上的“本地体验功能”,便想把同样的模式移植到大理。

“当年都是旅行社带团,还没兴起本地人带游客深入体验当地风景和文化。后来客人越来越多,我索性自己搭了一个小程序,带大家去湖上划船看星星,观鸟,采菌子。”

图源:苍山徒步之家平台

以前在北上广总有人说“靠情怀赚不到钱”,结果来大理才发现以前的思维被局限了。

“原来总想着来了大理就要过大理的日子,现在思路打开,只要把北上广的方法论进行适当移植,大理也能成为我开疆拓土的练兵场。”

一开始,北上广的年轻人着陆大理时,不免带着某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当这种对风花雪月的着迷慢慢褪去,过惯了快生活的年轻人,难免会闪现出一丝对大城市效率与资源的怀念。

“当一部分年轻人发现自己与大理不适配时,第一反应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改变大理。第一步,就是琢磨着如何更有效率地在大理社交。”

据说,10年前的大理,人和人之间交朋友基本靠口口相传、互相介绍,“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需要一个长期而耐心的沉淀。”

新一批年轻人来大理之后,既不想像北上广一样依托工作进行功利的社交,又苦于不能快速找到同温层,于是自发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更是把活动和社群信息发在网上,“他们坚信只要有缘,大家最后一定能顺着网线相遇。”

图源@Lu过世界

有人宣称,在“新大理效率”之下,年轻人来大理就像免试考上成人社会大学,重新解锁学生时代社团的乐趣。“从前大理车马慢,一个月只够认识一个人,而现在来大理第一天就能轻松打入20个社交圈。”

很多人甚至表示,以前在北上广的朋友圈子十分固定,来了大理反倒无意间跨越了圈层,“认识了很多以前在北上广完全不可能认识的人。”“在北上广的时候,你是做广告的,他是做金融的,你们俩之间总好像有壁。但在大理什么样的人都一起玩,没人在乎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一些来大理躺平却担心简历空白gap焦虑的人,也吃到了爆改的红利:“晒太阳并不能使我内心平静,喝咖啡总感觉在浪费时间。但每天参加点新大理人开展起来的活动,跟城市中产一样学学做咖啡、扎染,打造银饰,就算以后回大城市找不着工作,起码有门手艺饿不死。”

图源@爽仔啊

年轻人把大理爆改成交友圣地,而移居大理的中产爸妈则提前为孩子教育布局,把大理爆改成了自己的育儿乐园。

很多北上广的父母刚来大理时,不免带着一些育儿焦虑。“自己可以躺,但耽误孩子教育就麻烦了。”

直到带孩子去徒步溯溪,喂鸡种菜,才发现大理特别适配北欧流行的自然教育,一不小心还和国际理念接轨了。

图源@大理旧青山私享花园

“没有应试和刷题,孩子每天就是玩。”当北上广的小孩还在学教材时,大理的孩子已经生活在教材里。“这里的小孩很少在屋里待着,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的几亩田里唱歌、读绘本,每周还有1到2天大户外,去玩皮划艇、露营、溯溪,去农场做手工。”

不需要本地户口,也不用买学区房,“在北上广,崇尚自然教育的国际幼儿园一年动辄十几万,孩子去户外爬的可能还是不知名的小山包。而在大理5千一个月,就能去洱海上自然教育课,去苍山锻炼野外生存能力。”

图源@大理旧青山私享花园

“在北上广鸡娃不仅累自己,卷也卷不过别人,不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瑞典那边认为孩子七八岁之前是不需要学习的,在发育阶段多亲近大自然,锻炼锻炼身体挺好。现在要论算数识字我闺女不一定多厉害,但你要指哪棵树,孩子蹭蹭就爬上去了。”

但不少爆改大理的人表示,自己无法真正融入大理,“本想在旷野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构建新生活,结果一不小心卷到了久居于此的本地人和老大理人。”

“本地人虽然收入多了,但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去山上徒步走一走就要收两百块?为什么三月街本来是农副产品交流集市,现在变成了旅游打卡地?为什么本地人去海边停车,都要交五块十块的停车费?”

迁徙到大理的初代“移民”,是被卷到的第一批人。“以前大理生活标准低,按本地月薪三千的生活标准可以躺平很久,但现在躺平的门槛越来越高,本来能躺十年的存款,搞不好三五年就会花光。”

“12年前来大理,古城里很大一个老房子才6千一年,现在随便租个院子都要四万左右。”“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动来做生意的朋友,只能把家往苍山上搬,再找点事做养活自己。”

图源@时光和过去

还有人虽然把大理爆改成了自己理想的样子,却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依旧存在差距。

老马开餐吧后,每天在诗和远方中从早忙到晚,老婆慧玲说:“虽然开餐厅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真正做起来还是很辛苦。现在每天除了下午可以喘口气,早中晚三餐都要去店里忙前忙后。接下来这5年我们可能还是会在大理开餐厅,但以后有机会,还是想过一种不被捆绑的生活。”

林颖在大理开了十年民宿,今年转让掉了:“就像当年对北京腻了一样,现在对大理也感觉腻了,会觉得人生不能一辈子呆在这里,需要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但下一个阶段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会筹备一下全球旅居的计划,先去清迈住一阵子。”

从前年轻人以为逃进大理就能重启人生,结果发现哪怕按照需求去改造大理,也只能把这里打造成焦虑缓冲带,并不能消解人生大问题。“不过摆脱痛苦和找到幸福本来就是两回事,在大理能实现一个也挺好。”

图源@是蓝色的夏目

ENDING:

很少有人对“留在大理”有很强的信念感,大部分年轻人来到这里,都是因为和北上广处在“离婚冷静期”。“不想回老家,也不知道跟大理合不合适,反正先搭伙过着。”

在搭伙过日子的阶段,年轻人在大理玩起了“旷野模拟庄园”,把大理爆改成了卷和躺的中间地带,也逐渐意识到大理并非旷野终点,“躺平并不能消解焦虑,活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反而更渴望有限的自由。”

于是有人在人生出现新目标之后离开大理,有人厌倦了追问生活的意义,主动回大城市拥抱更具体的焦虑。“大理还是那个大理,只是我更加了解自己了。”

原标题:《最近一批辞职的中产,都去“爆改”大理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