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百姓贴身贴心,徐州贾汪力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 张刘涛 陈娴
2018-12-13 07:5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徐州市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2018年11月8日上午,徐州市贾汪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标志着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宣布活动正式启动,并与区委书记张克共同为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启动仪式上,贾汪区委书记张克带头做了首位志愿者。

据了解,贾汪区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公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江苏7家试点单位之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期统筹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综合性活动阵地。

“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活动早前已开展了平台建设、队伍组织等各项准备。活动正式启动后,贾汪将进一步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在农村常态化开展宣讲理论政策、组织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百姓贴身贴心,将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近日,澎湃新闻记者深入徐州市贾汪区探访时,贾汪区委书记张克介绍。

贾汪列入全国试点,饱含对贾汪的新期盼新要求

2011年,徐州被国家正式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作为徐州老工业基地和煤炭工业的发源地,贾汪区从此开始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艰难的转型之路。

长久以来,对于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采煤塌陷地治理都是转型难以逾越的高墙。据张克介绍,贾汪区采煤塌陷面积高达13.2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4%,占全徐州采煤塌陷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001年,由于"7.22"煤矿爆炸事故的发生,贾汪区关闭了境内所有小煤矿,也真正将发展的目光由“地下”转向“地上”。

贾汪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但痛定思痛,贾汪确立了“生态立区”的理念,把生态转型作为突破口,以生态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等各方面转型,着力解决制约贾汪发展的最大瓶颈,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突破。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黑色和灰色一度是贾汪的城市主色。如今,贾汪已经不再是那个到处脏乱差的“煤城”。近年来,贾汪城乡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资源,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进步中的贾汪不满足于眼前的转型发展成就,而是持续在城乡文明各领域全面提升方面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如今更是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在贾汪区举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其谱在致辞中说,“贾汪列入全国试点,既是对贾汪的关怀和肯定,也饱含了对贾汪的新期盼新要求,是贾汪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组建志愿队伍,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声有色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既定模板,也没有经验可循,必须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张克对澎湃新闻说,目前贾汪区已经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挥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由书记、区长带头注册志愿者、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徐州市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据了解,在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贾汪区委书记张克带头注册志愿者,并代表区委向驻徐高校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递交了志愿服务共建邀请书,对全区文明实践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张克对澎湃新闻说,为了更好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结合起来,贾汪区还将围绕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整合理论演讲、教育服务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依托党员干部、乡村贤达和2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队,组建万人规模的骨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埋单”,推动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张克解释说,派单与点单结合的精髓就在于,实现“点对点”精准供给。建立多维度服务配送机制,制定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清单,输入志愿服务资源库,各地根据基层需求,向区文明实践中心“点单”,由区级志愿服务平台派单,如此分配合作,既优化了工作模式,又更加融入群众,想群众所想,有利于志愿活动的深度拓展。

据介绍,贾汪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还将理论宣讲、村民培训、文化演出等普惠型志愿服务,和关心关爱困境儿童、鳏寡老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服务、帮扶创业项目等个性化志愿服务相结合,以满足不同群体、层次的需求。

在组织志愿者开设讲堂、文艺下乡、公益帮扶等上门服务的同时,贾汪还将在实践活动中建设网上文明实践中心,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专栏,开发“文明泉城”手机APP客户端,结合党员远程教育、“阳光数据大平台”等载体,着力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指尖上的服务窗口”。

小吴村的探索:以贴心服务凝聚人心,共同推进乡村文明大提升

贾汪大吴街道小吴村一直以来就是个工业强村,从1954年建设第一个集体性质的砖厂,到后来筹建布厂、兴建煤矿,再到2005年响应上级号召,开始积极招商引资建企业,小吴村一直力争上游,走在周边村庄的前头。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实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小吴村开始转战“文化阵地”。

小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017年,小吴村争取资金建设了“新型综合服务中心”,改建了农民休闲娱乐广场,新建文化礼堂,为村民提供学习教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集中办事的场所。积极探索文化阵地建设的小吴村得到了市里的关注。2018年9月,小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成立,成为徐州第一家挂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小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让村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涵养心灵,激发和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凝聚人心是关键。只有让村民们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将乡村文明真正建设好。”小吴村党支部书记李季对澎湃新闻说。

澎湃新闻注意到,小吴村文明实践中心有一个“四点半课堂”。据了解,“四点半课堂”是当地一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主要由青年志愿者承担,目的是解决村里的孩子们下午放学后的作业辅导问题,让村民免去后顾之忧。同时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阅读和生活习惯培养的良好场所,促进青少年个人全面发展,这个举措深得老百姓的欢迎。

据悉,目前小吴村已经成立了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队、乡贤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每支服务队对应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和负责人。志愿服务队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小吴村的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乡风民风越来越文明。

针对村民的就业问题,小吴村还成立了专门培训技能的志愿者服务队,比如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专门开展月嫂、面点师等课程配训,提高村中妇女的就业能力;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负责给村民提供书法、篆刻、绘画技术指导和培训等等,村民们都很乐意学。“区里还专门安排两个联络员,老百姓有什么需求,就跟他们说,他们负责跟志愿者队伍对接,将需求送达。”李季介绍。

目前,小吴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基本做到了家门口就业不困难,下班休闲有去处。村里每年进行最美家庭、“小吴好婆婆”等评比活动,旨在传美德、树新风。如今,小吴村到处都呈现出了和谐、幸福、文明、礼让、团结、有爱的新气象。

下一步,小吴村将一方面与街道和区里的志愿服务组织对接,接受他们的服务;另一方面,把村里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开展关心鳏寡老人、留守孩子及文化服务、村庄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村民真正感觉到小吴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让村民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享受到贴身贴心的服务,享受到村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乡村文明提升带来的生存环境的改善,老百姓自然就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并且主动参与进来。”李季说。

马庄经验:让村民从“物质翻身”到“精神富有”,实现文化致富

贾汪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推进中,一方面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建队伍、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谋划活动,另一方面则以学习推广马庄经验为抓手,谋划推进理论宣讲、道德提升、文化惠民、帮扶关爱、乡风涵育五项工程,为试点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贾汪马庄村坚持文化立村,注重基层党建,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依托潘安湖景区及民俗文化影响,走上了旅游富民之路,贾汪也在不断总结推广马庄经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马庄文化礼堂前,村民举行升旗仪式

多年来,马庄一直积极创新举措,坚持走“党建引领、乡风润村、旅游富民之路”,先后建成文化礼堂、健身广场、村史馆等6个文化活动阵地。尤其是十九大以后,马庄村党委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活动中,马庄村也是一马当先,利用30年积累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基础,再续新篇。

据马庄村副书记王浩介绍,目前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有6支,共有志愿者63人,建立志愿服务单位27个。通过凝聚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村民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乡村发展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世纪90年代前后,仅靠煤炭就让马庄村的老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那段时间,村里酗酒赌博之风盛行,邻里摩擦不断,迷信屡禁不止。时任马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孟庆喜意识到,挖煤虽然让钱袋子鼓了,但脑袋空了,这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第二年,孟庆喜就提出了“文化兴村”的理念,组织村民成立了一支农民铜管乐队,立志要把村民们的精气神搞起来。

凭借着一股艰苦训练的顽劲,第二年春节乐队就登上区里的大舞台,一曲《西班牙斗牛士》一下子镇住了全场观众,马庄村闻名四乡。从那以后,乐队迎来了发展的春风,后来成立了马庄农民乐团,上过央视,去过国外,斩获众多大奖。

2001年,受贾汪"7.22"事故影响,马庄村三座煤矿全部停产整顿,两座煤矿摧毁性关闭,马庄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原有的经济支柱塌了,但是不能放弃文化。

2002年马庄村紧接着成立了民俗文化表演团,队员有二百多人,都是马庄村的村民。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这是马庄村文化产业能够提升的很重要的一个支点。2007年马庄村民俗表演团参加意大利国际音乐节,荣获第二名。

由农民乐团所带来的辐射效应,使马庄人尝到了文化的甜头。他们把握时机,走上了以文化致富的好路子。

香包制作室

据悉,徐州香包是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王秀英老人在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加以创新,使香包成为马庄村一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火”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订单不断。

据了解,在马庄香包生产的带动下,村民们乘上了文化致富的东风。面塑、剪纸、线艺等几十种当地民俗工艺品被村民们开发出来,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到来,也为马庄村带来了人气,村民搞饮食、民宿的也越来越多,彰显了文化富民、旅游富民的成效。

除此之外,马庄村还开展香包文化节、沙雕节、啤酒狂欢节、民俗文化表演、农民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马庄村依托特色文化,深化文明创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庄精神”和“马庄文化”。马庄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如今的马庄人,精神文化生活过得津津有味。

贾汪区委书记张克表示,贾汪区正在依托潘安湖采煤沉陷区“两山”思想实践基地、运河支队红色教育实景课堂、马庄富口袋富脑袋“两富讲堂”、榴园村社会主义大家庭、耿集乡贤工作室等特色阵地,广泛开展红石榴志愿服务、留守儿童代理妈妈、 四点半课堂等一批特色活动,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贾汪特色品牌。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