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8天建成的脱贫房不是安全房,是迎检道具

澎湃特约评论员 斯远
2018-12-10 16:0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8天就建好,没有挖地基,空心砖砌的主体墙一戳一个窟窿,也没有考虑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金某83岁,女儿患精神病),就把房子修在一处高坡上……这与其说是精准扶贫为贫困户建的“安全住房”,还不如说是用来迎接检查的道具。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经查,毕节市黔西县中坪镇顺河村主任杜正国帮困难群众新修住房,从选址到完工,只花了8天时间。杜正国也因“创新速度”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只要能够顺利通过检查,也就完成了扶贫使命。至于说村民住着是不是安全、进进出出是不是方便,那并不在职司者的考量范围之内。或者说,即便有所考虑,在价值排序上,“观赏性”也优先于实用性,“看上去很美”,就足以把上级搪塞敷衍过去了。

这样的操作无疑十分恶劣,影响极坏。对于精准脱贫户金某一家而言,新房子不仅没能带来欢乐,甚至连起码的安全也无法保障,软地基、空心砖,再加上高坡地,这样以“生死时速”建起来的,只能是“夺命房”。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也是一次毫无遮掩的抹黑。事情固然是村主任情急之下的冒险之举,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要政府来背的。 

何以会发生如此荒谬的造假之举?一者,层层传导下来的压力,或许是基层悍然造假的原因之一。正如已经披露的那样,今年2月初,杜正国听说黔西县脱贫攻坚工作要迎接国家检查评估,所以才急急忙忙与施工方签了协议,要求必须在8天之内完成60平方米的房屋新建。而之所以设定8天,就是因为有检查评估的“硬杠杠”卡在那儿。

再者,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基层扶贫工作的无计划性。在个别地方,精准脱贫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中,而不是真实的社会实践中。据报道,金某早在2017年初就获得了3.5万元国家危房改造补助款,然而,因为家中没有劳动力,到当年年底也没能把房子修起来。作为村级组织,按说,对此事的来龙去脉应该知道,知道而没有行动,非要等到上边要下来验收,只好“急就章”。 

当然,这样的造假能够公然而行,某种程度上,也与基层干部摸到了一些上级部门的“脉”有关。很简单,只有能够被糊弄、被敷衍、被搪塞,才会有人去糊弄、敷衍与搪塞。一旦较真儿的人多了,才会真正从根本上遏止弄虚作假。

事实上,当地纪委监委对此事的定位非常清楚:这不仅仅是一起形式主义的问题,也是一起官僚主义的问题。正因为先存在官僚主义,才会孳生众多的形式主义。

不知道当地会怎样处置这栋“速成房”。我倒觉得,与其拆掉,不如干脆保留下来,作为一份形式主义的活教材、官僚主义的活标本,让更多基层干部以此为鉴,照照镜子、受受教育。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