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融拾贝|中国金融的前世今生③

2024-04-30 19: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云 龙 检 察

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

中国金融的前世今生

第三期

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清:典当、钱庄和票号

明清时期,金融业又有了显著发展,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与发展。

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各地。据统计,1644年,全国有当铺两万多家。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钱庄则起源于明朝中期,最初规模较小,主要从事兑换业。明末,钱庄逐渐发展,除兑换铜钱、金银外,还兼营放款、存款等业务。银号最早出现于清初,经营业务与钱庄类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起初只为商人办理汇款,后又兼办存款、放款、兑换等金融业务。

近代:现代金融机构的诞生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战争的掠夺,进入中国的外商渐多,贸易日益扩大,为辅助外商推广其业务,外国金融势力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或分行,在通商口岸出现了第一批外资金融机构。

外资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和现代金融业急剧地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秩序,中国金融体系开始重建。189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现代金融机构——中国通商银行成立。1905年,大清户部银行成立,并演变成为后来的中国银行,中国民族金融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

文字整理|陈紫薇

图片|网络图

原标题:《金融拾贝|中国金融的前世今生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